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大唐侦察兵> 第四百五十八章 东都牧

第四百五十八章 东都牧

  如今大唐三都之中,最常用的便是东都和西都,李世民每年都会在东都洛阳呆上一段时间,长则两月,短则半月。至于北都太原,则要少上许多。
  所以,洛阳城内了除了有皇家行宫之外,也设有各级府衙,三省六部等机构衙门。李世民来洛阳之时,这些衙门便被随同而来的官员使用,李世民在长安之时,则是留人看守。当然,洛阳城亦有实职,如御史台、将作监等一些事务部门,在洛阳都设有完整的人员编制,为了和长安的事务部门相区别,往往在前面冠上“东都”、“东京”或“都”的字样。如东都将作监,东都御史台等。
  而东都牧作为从二品高官,在某种程度上说,其所理之事,尚不及洛阳府尹,起到的是一个坐镇洛阳的作用。比如屈突通,便曾经担任过洛阳牧一职,坐镇洛阳数载。
  李世民让张允文担任洛阳牧,是为了让张允文在洛阳一地试验一下增加商税的办法,怎么可能让他担任一个闲职,所以,李世民将随身佩剑赐予张允文,并赐下调兵鱼符,令洛阳府尹及诸部门,尽归其节制,河南河北按察使,皆归其管辖。也就是说,整个都畿道,甚至整个山东,就数张允文的权力最大。
  面对这等权力,张允文却是心头一重,这权力越大,自己也就要做出更好的成绩来,方能对得起这份权力,对得起李世民的希望。
  当张允文即将出任东都牧的消息传遍长安时,不少人怀疑张允文因为什么事得罪了李世民,所以才被发配到洛阳去,可是,当李世民在大殿之上赐下张允文佩剑鱼符,并且让整个都畿道和河南河北道按察使皆遵张允文号令之时,那些怀疑的人顿时哑口无言。
  接着,李世民又调了一批年轻的官员前往洛阳城,换下来一大批洛阳官吏,包括洛阳府尹、司马在内。于是,几乎天下人都知道,李世民将有事于洛阳。
  不过张允文此时却还是在为那官吏之事烦恼着。倒不是他对那些已经赴任的官员不满意,而是他自己身为东都牧,若是连一个能很好理解自己意思并坚定不移的予以执行的官吏都没有,恐怕以后在洛阳之时,将会极不顺手。
  而自己对官吏的要求颇高,在长安恐怕也找不出多少个让自己满意的官员来。
  首先,若是寒族出身那是最好,若不是寒族出身,也要不对自己加征世家商税之事有太大抵触。其次,要是精明能干的官吏,不要那些碌碌无为,嘴上却挂着“黄老之治”的官吏。最后,官员最好是年轻人,若不是,也要能够接受新思想,不受传统束缚。
  所以,虽然李世民在朝堂之上宣布了张允文任洛阳牧的消息,然而,过了近五日,张允文依旧没有动身的迹象。
  在张允文家中,大包小包的行李已经收拾好,随时可以套上马车,往洛阳而去了。李宇等人听到张允文说自己将出任东都牧时,不由个个面带兴奋之色。毕竟这些女人自从嫁给张允文之后,便很少出长安,最多也是在长安的范围内打转。如今要去洛阳,他们心头自然高兴得紧。
  此次去洛阳,除了李宇支柔王妍三人之外,还有张琰张彻以及李宇的丫鬟蕊儿。至于梅香,此刻总揽张家内院大小事务,不得不遗憾的留在长安。为此,梅香还闷闷不乐好几日。
  当听说张允文因为找不到能吏而发愁,故而耽搁行程时,那王妍忽然说道:“相公,我有一远房堂弟,他自幼聪慧过人,还在长安城搏下了‘神童’的名号,不过后来因其母的关系被逐出长安。前年的时候和母亲回到长安,如今正在千牛卫任职。几日前,我在爷爷那儿见过他。爷爷对他可是大加赞赏啊!”
  张允文却是摇摇头:“为夫曾与你们说过,这世家官吏不取。怕的便是这些世家之人在对待世家之时下不了手!你这远房堂弟也是王家的人吧!”
  王妍先是点点头,而后又摇摇头:“这远房堂弟可不一样,虽然他家也是太原王家的一支,可是其父辞世太早,孤儿寡母相依为命十余年,皆是自力更生,与世家牵连不大。与我们更是难得交往一次,这些年来,就联系的两三次。若不是这次爷爷生病,我估计他根本就不会来长安!”
  听到这番话,张允文不由微微心动:“呃,你这远房堂弟叫什么名字?”
  “王方翼!”
  张允文一听这个名字,慢慢回忆片刻,顿时想起此人为谁。此人乃是高宗时期比较厉害的将领,经营西域,和程务挺、裴行俭等人齐名。看来也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物。
  “好,那我倒是要去看看这王方翼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张允文笑道。
  王妍轻轻一笑:“反正不会让相公失望的!相公早日找齐能吏,我们也早一日出发,去洛阳看看!”
  除了王妍之外,还有不少的朝中同僚向张允文推荐能吏,然而,多不符合张允文的要求,只好婉言谢绝。但是,张允文还是通过他们,知道了不少现在名气不显,但后来是高宗、武周时期著名人物的年轻人,比如李义府,比如裴炎。李义府此人心术不正,为求上位不择手段,张允文万万不会取的。而裴炎,乃是裴家年轻一代中的俊杰,与关陇世家关系极其密切,张允文也不会取的。
  所以,张允文还是决定去见见王方翼。
  如今只知道王方翼在千牛卫任职,却不知其家在何处。张允文便直接来到千牛卫衙门。
  左右千牛卫是南衙十六卫中的两卫。南衙众卫之中,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和左右金吾卫这十二卫领府兵,在军事改制之后,领边军。而左右监门卫与左右千牛卫,前者负责卫戍禁宫,后者为李世民身边侍卫、仪卫,这四卫没卫人数千人,不领府兵,不掌边军。
  在左千牛卫衙门,张允文很顺利的找到了王方翼。
  “你便是王方翼?”张允文看着坐在自己对面的年轻人说道。
  这王方翼年纪不过二十三四岁,身披黑色大氅,腰悬千牛刀,正一脸疑惑的望着张允文。听张允文问话,他赶紧点点头。
  张允常常出入宫禁,这王方翼身为千牛卫,为皇宫卫士,当然认得张允文。
  张允文笑道:“你是王妍的远房堂弟,我是王妍的夫婿,论起辈分来,你可得叫我一声姐夫!”
  王方翼听了这话,满脸不自然的看着张允文。自己不过一个小小的千牛卫,面前这人可是辽国公,国公爷啊,他主动和自己攀亲,难道有什么图谋?刚刚想到这里,他又自嘲似的露出一个笑容来,自己好像没有什么可供这为辽国公图谋的!
  张允文对王方翼不自然的脸色视而不见,继续和王方翼扯着家常。说起王方翼任千牛卫一职时,张允文不由赞叹道:“方翼大才,临危之际,有冷静之心,这份镇定当真不易!”
  原来这王方翼当初和母亲重返长安,却没有谋到什么差事。然而一次在走夜路的时候,路旁忽然跳出一个高达丈余的人影来。若是旁人于夜晚行路时,骤然见到这般情形,定会吓得肝胆欲裂,魂飞魄散。然而这王方翼却是临危不惧,搭箭弯弓,对着这丈余高的身影连发三箭。黑影顿时消失。王方翼上前视之,却见地上躺着一只半人高的木偶,上面插着三支箭。
  李世民听到这事情之后,便将王方翼选进了千牛卫。
  听得张允文赞誉,王方翼连忙谦虚的说道:“不敢当,不敢当!”
  经过这一番对话,王方翼对张允文的印象要好上不少。张允文见机,向王方翼询问种种关于税收、农业等国家治理方面的话语。王方翼沉默片刻,看了张允文一眼,终是一一回答了。
  这其中,有些回答让张允文十分满意,有些回答则是很一般。不过总体说来,这王方翼还算不错。
  最后,张允文站起来,向王方翼道:“我即将赴任东都牧,属官之下,尚有长史、司马、录事参军各一名,录事两名,一共五名空位,不知方翼有没有兴趣担任司马一职?”
  王方翼听了这话,脸上一惊。虽然他猜到了张允文问自己问题,多是考较自己才华。再联系最近张允文任东都牧之事,便可猜出这张允文定然会邀请自己前往洛阳。然而,他却没有想到,这张允文竟然委任自己以司马之职!
  这时候,张允文笑道:“若是方翼愿意,那此事便就此定下!”
  王方翼沉默片刻,站起身来,向张允文长长一揖,接收了张允文的邀请。
  终于找到了一个人。可是,单单一个人是远远不够的,还得继续找啊!
  从找到王方翼到今,已经过去了三日,然而三日之中,张允文一个满意的人才都没有找到。
  在朝会散去之后,张允文闷闷不乐的往回走,思忖着是不是现在就去走马上任了,到达洛阳之后,再来寻找?
  就在他微微走神的时候,忽然听见后面有人在唤自己的名字:“允文留步!”
  回头一瞧,只见却是秘书少监、太子右庶子令狐德棻。这令狐德棻在大唐史学界可以称得上是年高德劭的人物了。唐朝修撰的《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晋书》、《南史》、《北史》共八部正史,或饱含着令狐德棻的大量劳动,或受到他的具体指导,总之,均和他有直接、实际的联系。
  所以,无论朝野,对于这位老大人,都是相当尊敬的。
  “原来是令狐老大人!不知老大人唤住小子所谓何事?”张允文见到令狐德棻,十分客气的说道。
  令狐德棻笑答道:“允文啊,老夫听说你在四处网罗人才同往洛阳赴任。虽然不知陛下与你所做之事,当依老夫猜测,定然不是小事吧!”
  张允文点点头:“是啊,此事却是不小!”
  令狐德棻又笑道:“老夫向你举荐一个人才,不知允文敢要不敢要?”
  张允文笑道:“令狐老大人休要激小子!若是符合小子要求,管他是谁,小子都敢要!”
  令狐德棻说道:“国子监律学助教张柬之,少补太学生,涉猎经史,尤精三礼。为人更是聪慧敏黠,长于机变,老夫深重之。今日便将这张柬之推荐于允文,不知允文你敢不敢要啊?”
  按照唐律,这国子监律学助教乃是从九品官职。但是,张允文一听见张柬之三个字的时候,不由一愣。
  这张柬之何许人,乃是武周末年光复李唐之关键人物。诛张昌宗、张易之,复唐社稷,柬之首发其谋,以功封汉阳郡王。那时候,此人已经八十有余了,可以称得上是大器晚成的代表。
  如此人物,如今不过是在国子监内当一个从九品小官。张允文不由一声轻叹,说道:“好!既然是令狐大人举荐,那小子便去拜访一下这张柬之!”
  当张允文从国子监出来的时候,脸上带着浓浓的微笑。在他身后,跟着一名二十一二岁的青年。此人正是张柬之。
  原来这张柬之风闻张允文在长安城中寻找能吏之事,心中动了心思,便托令狐德棻在张允文面前举荐自己。他不想冒冒失失的到张允文面前,却落得个被拒绝的下场。而那令狐德棻原本就对这张柬之极为赏识,听他所托,轻叹一声,还是同意了。
  这才有了令狐德棻在散朝之后举荐张柬之一事。
  当张允文过来当面考察张柬之的时候,后者从容应答,才思敏捷,让张允文深感满意,当场便将长史一支给了张柬之。而那张柬之又向张允文举荐一人。这人确实国子学中的一名叫着魏真宰的太学生。
  一听得张柬之提起这个名字,张允文不由轻笑一声,真宰,真宰,真正的宰相,看来这魏真宰的志向还听远大的嘛!
  不过据张柬之说,这魏真宰精通兵法,看待时局变化的眼光十分敏锐。
  于是张允文便与张柬之来到国子学去见见这位魏真宰。
  和这魏真宰聊了几句,张允文便知道此人不凡。观他年纪不过二十二三岁,却是敏锐的将张允文此行洛阳的动机分析了个七七八八,让张允文惊叹不已。
  于是张允文当场便将那录事参军之职,授予了这魏真宰。
  如今,自己麾下属官已有三人,三人皆不是平常角色,有这三人帮忙,此行洛阳定会轻松不少!
  ***********
  今天下午回家,赶了这一章!呃,这章之中,这个魏真宰,后来改名叫做魏元忠,是高宗、武周时期非常厉害的一个家伙。这家伙四十多岁的时候还在当太学生,一次与高宗会面,受到高宗重视,才慢慢步入仕途,两次担任宰相。也算是大器晚成!若大家有兴趣,可以去查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