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虎狼> 第70节

第70节

  “遵命,大人。”
  孙可望的急报传来,不出许平所料,贾明河杀散阻击的闯军,与突围的汴军取得联系。明军随后就掩护大量粮草进入开封,眼下开封东面的官道已经畅通无阻,朝廷的粮食和援军可以从此络绎不绝地抵达开封,势单力薄的孙可望要求许平立刻回师。
  对此许平倒是不急不忙,他一面回信让孙可望稍安毋躁,一面鉴别选锋营俘虏,把炮手、隶属辎重队的兽医和工匠都挑出来另外安置。此前许平让选锋营降军自行救治伤员,所以明军军医第一天还在降营中,等事情完毕后,他们也会从降营中调出。
  许平没有收到孙可望的再次回信,十二日孙可望亲自跑来祀县见许平,冲进许平的帐篷后孙可望的第一句话就是:“许兄弟,我要枪。”
  随着一声长叹,许平放下正在检视的果编制建议,抬起头来反问道:“孙兄只要枪么?”
  “当然不是,我还要人,二十个果长,八十个老兵。”
  “新军来河南之前,我训练了二百个果长,两仗损失了两成多,却被要走了一小半。”许平把参谋队提交的果编制改革报告书合起来放好,近卫营、乃至所有闯营新式营基础编制的又一次改革势在必行:“我已经给了西营一百人,孙兄为何还来要?”
  “那些都被我四弟拿走了,他一个人也没分给我,练出来的兵你一句话就拉来祀县了……”孙可望在许平的哦帐篷里坐下,理直气壮地说道:“我想好了,我也要组建一个营,不能把兵都给你们带,这样我太吃亏了,什么苦活、累活都是我干了,可打仗的时候没有人搭理我。”
  知道无法幸免,许平长叹一声:“至少孙兄可以等到我收复兰阳后再拿人吧?”
  “当然可以,我怎么会比李过他们还刻薄呢?”
  ……
  近卫营一小队三果,一果二十人,初衷是为了适应燧发枪的高射速:三排轮射或齐射,每排都不必打乱建制,而一果二十人能够充分发挥横排火力。
  但祀县的实战结果并不好,开战后果长的控制能力严重不足,士气开始下降后仅凭果长完全无法恢复秩序。后来小队官也尽数脱离指挥岗位参与控制部队,即便如此队伍仍出现相当程度的混乱,直到许平把教导队尽数派上去督战后才稍微有所好转。
  “即便是一果十人,也一样控制不住。”参谋胡辰奉命研究选锋营的作战过程,他想许平报告:“随着伤亡不断增加,选锋营同样秩序大乱。新军和我军一样,果长装备燧发枪;还是和我军一样,对射开始后果长根本没时间射击,全副精力都用来督战,让士兵们能够保持射击了。”
  “或许以后随着士兵久经沙场,会不需要果长在边上督促,但现在肯定不行。而且闯营中会有大量的新营组建起来,没有那么多经验丰富的士兵,也未必有机会让这些营通过实战锻炼到士兵不需要果长督促。”许平做出第一个决定:“以后果长不必装备燧发枪了,给他们每人发一把长矛,专门督战。”
  “但即便果长不参战,他也控制不住十九个部下,如果小队官不能在岗位上指挥三个果作战而要跑去维持秩序,那我军在战场上就不能做到如臂使指。”
  “是啊。”许平询问参谋们:“你们认为一个人能控制住几个?”
  “四个,或者五个,”胡辰立刻答道:“大人,卑职认为一个果最好不要超过六个人。”
  “这绝对不行。”不等许平出声,周洞天就反驳道:“第一:这么小的果,负责小队的把总们会手忙脚乱的;第二:无论是我军还是选锋营,一旦果长阵亡就会全果大乱,现在果长要是没了,果里好歹还有一两个有威信的资深士兵能维持,若用这么小的果,果长阵亡其他的果长没工夫也没兴趣管,就是管士兵也未必听;第三,这么多果长我们没有。”
  第十三节 转变
  一个果二十人有不少好处,而且这段时间部队一直在适应、熟悉这种编制。现在把总只需要负责三个队,指挥压力并不是很大,即使在激烈交战的时候也能从容整理队形,这对于第一线的军官来说是很重要的。
  许平觉得周洞天说的都是不容忽视的理由,把果骤然变小造成的麻烦恐怕比这种改革能解决的麻烦还多,这时胡辰提出一个折中建议:“如果我们让果像营一样,每个果长都配两个副官呢?是不是就好多了?”
  自长生岛以来,士官虽然是镇东侯极其重视的一个新兴阶层,但果长和士兵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军饷上享有优惠——而且这种优惠还是镇东侯以个人名义给的。在新军中,上峰默认了果长的地位高于一般士兵,但镇东侯个人也不好给予他们额外的薪水,在朝廷眼中他们就是士兵而不是军官,待遇和普通士兵并没有什么区别。几乎全盘继承新军制度的近卫营,最开始果长也是被视同一般士兵的,只不过由于果很大,所以他们名义上虽然不是军官,但事实上近卫营是拿他们当作军官对待的。
  “日后闯营各部可能会向我们要更多的人,我们扩充军队也不缺士兵,最缺的就是军官和士官,如果给每个果增加两个副果长,那么我们就可以训练更多的军士,将来我们想选拔军官也会变得更容易。”
  胡辰的话引起了大家的赞同,这样安排周洞天觉得自己刚提出几点担忧就可以避开了,而且还兼有胡辰最开始那个方案的长处,只不过他觉得两个副果长未必好:“不如加三个好了,这三个军士和果长统称持矛军士,这样就有更多的预备,即使一个果运气特别不好,在对射中有个军士被第一个打倒,还是可以控制部队的。”
  许平问道:“周兄弟说这四个人都叫持矛军士,是打算给他们全都装备长矛么?”
  “是的,大人,”周洞天早就胸有成竹:“这次对射给我军的经验就是:如果没有人维持秩序,那大批的燧发枪根本起不到作用,无论持枪士兵是卧倒还是逃跑,他们的燧发枪都算是浪费了。所以我们才需要大量的军士们,让他们时刻监督士兵作战,如果给他们也装备燧发枪的话,他们就得一边维持秩序一边射击,一人分心二用总是不好的,还不如让他们专心控制士兵。”
  “此外长矛对抗骑兵也有好处。”另一个参谋说道:“虽然我们营火力降低了两成,但对抗骑兵突击的力量强了,而且若是肉搏长矛也是有用的。”
  “而且还能鼓舞士气,若是大家都用燧发枪,打起来兵荒马乱、硝烟弥漫的,士兵可能分不清谁是军士,他们手里拿着长矛,士兵一下子就认出来了,也威风啊。”又是一个参谋说道:“军官想找军士,也方便不少。”
  “既然大家都赞同,那便这样定下来了吧。”许平下令马上实施这场改革,很快就会有长途行军和可能发生的作战,新的编制可以在战斗中得到检验和适应。
  ……
  这两天来,选锋营的俘虏们经过忙碌,打造好了一千五百具简易的棺木,把他们的阵亡同袍都收敛入棺。
  昨天许平已经把近卫营阵亡的手下都安葬在祀县城旁,今天选锋营下葬他们的同伴时,许平又带着近卫营来观礼。一千多名选锋营士兵首先把他们同伴的棺木一一放入墓中,然后列成整齐的队形,目视着八个人把他们的长官——何马的遗体葬入墓中,他将躺在他部下的身旁。
  新军的礼仪让闯营的人也都觉得新奇有趣,李过、李定国、孙可望他们也都带着各自的亲信手下,在周围观看着选锋营的一举一动。选锋营中的军医、兽医、工匠和炮兵许平一律不放,而参谋、步兵则一概不予扣留,这个决定他同样告知了友军。
  李过得知许平的这个念头后就有些不解:“黄候的兵可是好厉害,这次损失这么大,好不容易才抓到他们,怎么可以轻易放了呢?”
  “黄候的步兵,大多不过是才训练了三个月的招募兵罢了,只要镇东侯的教导队还在,只要朝廷还给镇东侯军饷,让他话每个月一两银子去募兵,这种步兵他要多少有多少。我就算把这一千多人放了,等他们走回京师,鉴别完毕,重新编组入队,也差不多得几个月。”许平觉得有这功夫,教导队差不多又能训练出一批新兵,制约新军规模的永远是朝廷给的编制,而不是训练兵的数量:“若我今天留下他们,难免会有谣言流传,说我杀俘等等,以后同新军作战,对方势必死战到底。”
  新军那边的仪式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许平不再与李过多说,他抱拳喊声“得罪”,就走到前面自己的军中。
  看着许平远去的背影,李过问身边的李来亨:“你怎么看这位许将军。”
  “孩儿挺喜欢这个人的。”
  “为什么?”
  李来亨皱眉想了想,以前他对从官兵那边投降过来的明军军官一直没有什么好印象:“他和其他官兵不同。”
  李过追问道:“都有什么不同?”
  “其他从官兵那里投过来的,遇上官兵的时候最是凶狠,剖腹挖心、肝肺下酒,对俘虏更是一个不留,杀的时候更是花样百出,唯恐这些人死的快了,唯恐我们看不见他们的表现,生怕我们会觉得他们还想留后路,还想有一天投回朝廷那边去。”李来亨带着些鄙夷之色说道:“每当看见他们这种做派的时候,孩儿都会想:‘这也算人?’,不过确实,他们如果不这么做,孩儿难免会担心。”
  “这位许将军不杀俘虏,善待旧主的手下,你怎么就不担心了呢?”
  这次李来亨想了很久,才缓缓回答道:“以往那些叛徒虐杀官兵时,孩儿就想过,他们以前能那样残酷地对待义军、今天能这样对待昔日的同袍,那明天若是有机会,他们也不会对我们手软的。”不过有些事情闯营不愿意自己干,总要有这种小人代劳,李来亨对此也是有所了解的,不过这些人即使做了这种事仍然不可靠:他们拼命出力是为了激怒朝廷,让朝廷无法轻易赦免他们——这样闯营就不必担心他们叛变,但若朝廷真的表示既往不咎,他们还是会叛变回去。李来亨看着前面的许平:“许将军不同,孩儿觉得他是一个善良的人,而他对百姓也很好。”
  “就是这个道理,”李过点头道:“虐杀战俘不能保证一个人不投回朝廷去。若是必要,朝廷谁都能赦免。但只要一个人善待百姓,那他就不可能是朝廷的人了,所以许将军不需要靠杀俘来和朝廷划清界限,他永远不可能被朝廷赦免了。”他偷偷指了下远处的孙可望,李过对孙可望在开封府制定的那些政策有些不满,觉得孙可望和朝廷的那些官员颇有类似之处:“说不定有一天朝廷都能赦免孙将军,说不定有一天他都能叛变去朝廷,但许将军不会。”
  此时孙可望和李定国也正在议论俘虏问题,随着此战取胜,许平的威信更盛,他已经明确下令:杀俘不祥、祸及全军,违者抵命。
  “我可以想见,当这批战俘回到京师时,镇东侯的左右为难。”孙可望笑道:“这位许兄弟,比我想象的要老练些。”孙可望曾假设自己处于新军高层的位置,他觉得释放这些俘虏对新军来说会是一个很大的麻烦,这些俘虏的存在对新军是一个羞辱,他们会动摇新军的士气、损害新军的威望,而且会是许平善待俘虏的见证;若新军拒绝让这些俘虏归队以免这些士兵在新军中将许平的宽大口口相传的话,那恐怕也会对军心造成负面影响——是新军抛弃了战败的士兵,抛弃了他们的自己人。
  李定国对此似乎有不同的看法:“或许不是因为他老练,而是因为他和镇东侯不同。”
  孙可望知道李定国对镇东侯一向没有什么好感,当初许平初来闯营时,李定国因此对许平也很有成见:“我发现四弟对许兄弟的看法变了很多啊。”
  “是啊,我一开始以为既然是镇东侯调教出的弟子,那多半也是一样的货色。”李定国轻轻哼了一声:“尤其他还侯爷长、侯爷短的,我想既然他这么崇拜镇东侯,那么多半会行事起来也与镇东侯类似。”
  “嗯,镇东侯的手腕、权谋,那是相当的了得,若是许兄弟也是他那种人,我也不敢与他共事。”之前李自成刚打发孙可望和李定国来开封时,他们二人曾经私下谈起过镇东侯还有他的这位弟子:“和镇东侯共事的人从来没有谁得过善终,那些器重他的人下场更是凄凉,孔有德的那笔糊涂账就算了,毛文龙、张盘,凡是挡在镇东侯路上的人,没有得好死的,要说以镇东侯对北虏的狠毒、旅顺张盘被偷袭一事我不信他一点没有想到;以他对袁崇焕的提防戒备,我也不信他对双岛之变毫无预料;这些镇东侯口口声声爱戴、敬仰的人物,他都能看着他们去死,事后再流几滴眼泪招揽人心。”
  “就是孙得功那件事嘛——”李定国接茬说道:“以镇东侯的权谋机智,他可能会全无察觉吗?我猜十有八九是镇东侯冷眼看着孙得功出卖百姓、城池、同袍,更可能根本是帮凶,然后突然发难攫取晋身之阶!也确实如镇东侯所愿,一举名动辽东了。”这些话李定国不太愿意在外人面前说,毕竟受过镇东侯恩惠的百姓到处都是,也只有在自家兄弟面前李定国才会这样无所顾忌:“我记得季退思宣称过,镇东侯逃亡旅顺路上,把沿途遇到的百姓斩杀一空,唯恐泄露了自己的行迹。哼,要说我还真不信许平是他教出来的弟子,怎么完全不一样呢?”
  “许兄弟干过什么了?何谓完全不一样?”
  “三哥有所不知,前几天我招兵的时候遇到好几个人都声称见过许兄弟,许兄弟逃来河南的一路上,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沿途受过他的恩惠的百姓虽然不多,但他是尽力助人,那个投奔许兄弟的清治道士,我曾经小心问起过他和许兄弟是怎么认识的。原来许兄弟曾经把自己仅有的口粮分给饥民,就是因为知道这些事,我才渐渐放下了对许兄弟的提防。”李定国突然微微一笑:“每次找许兄弟要人的时候,他一肚子的不情愿都明明白白地写在脸上,可终归还是和我们坦诚相见,拿我们当兄弟看待。”
  “之前我也有过这样的担心,镇东侯那是练兵秘诀绝不外泄,除非甘心被他并吞,否则无论他口头上如何尊敬爱戴,都不会管你死活的。”孙可望轻身说道:“四弟啊,你觉得不觉得,许兄弟会是一个非常好的盟友?”
  “盟友?”李定国反问道:“我们现在难道不是么?”
  “对抗官兵,是的,但我的意思是指我们西营在闯营里的盟友。”孙可望冷笑一声:“大将军这个名义,要是没人没枪,那是狗屁不如。但如果闯营大将军手下有兵,而且有几个肝胆相照的兄弟,那就另当别论了。
  ……
  给何马的坟填上了土,整个下葬仪式宣告完毕,即将离去的选锋营残军向他们留在这里的同袍最后一次行礼。近卫营还送给选锋营十二支防身火枪,现在一小队士兵就用它们向天鸣枪致敬。
  孙可望和李定国走到许平身边,看着那些在风中矗立不动的士兵,他们用羡慕的语气说道:“许将军,这些可都是好兵啊,如果你不要我可是想要啊。”
  “他们在孙兄、李兄手下就未必是好兵了,整天防着他们还不如用我们自己的兵。”许平不愿意出尔反尔。
  仪式结束后,张彪走到近卫营军前向许平道谢。许平把何马的佩剑等遗物取出交给他:“拿回去交给何将军的家人吧。”
  张彪再次向许平道谢后,大声说道:“许将军,后会有期。”
  “后会有期。”
  许平微微一笑,本打算就此离去,但余光一扫,发现身边的余深河等人看向张彪的目光中无不带着恨意。许平清清喉咙,又加上一句:“张千总,回去告诉金求德,耍阴谋诡计我不行,打仗他不行。”
  许平话一出口,众人无不欢声大笑,齐声叫好:“对,让金求德有什么本事都拿出来吧。”
  “金求德的宝贝儿子金神通,不是狂得很么?不是从来下巴都扬到天上去么?不是一直自称新军将门后起第一么?有种就来河南与我们许将军过两招,看看德州那仗到底是谁打赢的?”不知内情的陈哲大声喊着,在将门子弟和寒门子弟中一直有两套说法:将门说是金神通救了许平一命,没有直卫许平就是被剁成肉酱的命,他不过是沾了将门新星的光;而寒门子弟则普遍认为如果没有许平的三个时辰鏖战,没有许平把季退思的士气和精锐都拼光还把敌人打崩一次,没有许平及时冲下山阻止叛军整队的话,那金神通就是夹着尾巴逃跑的命。因为新军中寒门子弟的功劳总是被将门子弟拿走,总是不能获得提升,所以他们对这一点更是坚信不移:“我们被攫取走的功劳,迟早要叫你们拿命来还。”
  张彪脸上的表情变了几变,再次拱手回礼:“遵命,许将军,卑职一定把话带到。”
  选锋营咚咚地敲起他们的鼓,一千多士兵缓缓向东朝着归德离去。
  “德州一战,是我和金神通的共同胜利。”选锋营离开后,许平对陈哲不咸不淡地说了一句——这是金神通和许平的共识。
  “许大人你就是太宽厚了。”陈哲把之前那段直卫喝酒的事情对许平他们讲了一遍,听到这个故事后,周洞天等人都是脸上变色。
  同样参加过德州一战的余深河恨恨地骂了一句:“金神通这个败类,不得好死。”
  只有许平微微摇头:“我不信,这个直卫是在胡说,陈兄真应该向金神通举报此人——不过也好,直卫里这种人越多,现在对我们来说越是好事。”
  几个知道许平和金神通恩怨内情的部下脸上都有错愕之色,余深河争辩道:“大人,金家父子,他们做得出这种事!”
  “金求德——另当别论。”许平一脸平静,部下们完全看不出他心中的情绪起伏:“不过德州一战,余兄弟当时你也在,金神通那天的表现,是能装得出来的么?”
  “金神通就是一个纨绔子弟,全无真凭实学。”陈哲又讲起他和韩大可与金神通同学时,他们二人对金神通的一些看法。
  “轻视敌人,就是自取其败。”许平仍是不住摇头,新军中将门、寒门互相仇视,平素以互相贬低为快事。这次战前对赤灼营的轻视已经让许平吃过亏了,他总是暗暗提醒自己切勿不可再犯。不过这种敌视已经根深蒂固,现在因为阵营对立更是越演愈烈,许平知道只能慢慢来而无法一下子解决,他不打算继续在这个问题上争论。
  “好了,河南新军还没有被消灭。”许平一挥马鞭,指向北方:“向兰阳进军。”
  第十四节 奔波
  在路上许平得知贾明河已经把大批粮食运进开封,现在新军驻扎在开封附近而没有返回兰阳,显然对方不敢再在缺少补给的野外独自逗留。得知许平和李定国的大军北上,贾明河自知无法抵挡,他带领山岚营退入开封城里防守,赤灼营残部则向济南撤退,接受正在赶来的五个步兵队。兰阳只剩下朱元宏部,既然如此,许平就带领军队向朱元宏发起进攻,不出所料,后者果然闻风而逃。闯军兵不血刃收复兰阳,再次切断了开封与外界的联系通道。
  胡辰等一批参谋被许平找来,他们将被派向近卫营基层:“你们会从把总干起,现在我还没有想好,是让你们干上半年、一年然后调回参谋队,还是让你们中的一部分人在军官位置上干下去,升为千总。”不过这个问题对许平来说还是一个比较遥远的问题,目前为止近卫营只有八个千总队官位置,就算黑保一的新营组建,也不需要多少这种中级军官:“你们在参谋队互相熟悉过了,我想你们会在军中配合得很好的,以后我军所有的军官都要尽可能地来参谋队呆一段时间,而你们则要抓住这个好机会,在军队中检验你们在参谋队中的各种构思,比如我们刚确定的军士制度。”
  近卫营连续两战亦损失了不少兵员,兰阳之战以前,许平就已经下令补充五百流民中的壮丁入军,这次他又追加命令再补充五百。在晚间的军议上,周洞天汇报军中出现不少怨言,老兵们抱怨,新兵一入伍就会和老兵享受相同的待遇,而因为条例的约束,他们除了能让新兵帮他们缝缝草鞋外也没有便宜好占。老兵们认为自己为近卫营流过血、贡献大,和新兵一样的待遇未免太过不公平。
  这种老兵欺压新兵的事情在明军中很平常,他们的情绪军官们也能理解,一般来说只要不闹出哗变来,军官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新军主要是通过教导队统一训练和严厉的军纪来制止这种行为,不过许平没有那么充裕的时间,闯营身上的叛贼烙印也让军官、军纪的威信较低。
  眼下这个问题还不是很大,但如果不能防微杜渐的话,肯定会越来越严重。参谋们对此暂时没有想到什么好办法,周洞天汇报给许平时也没指望长官能有什么好办法,只是对他做个通报。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许平只是稍微沉思片刻就提出一个办法:“我们把官兵的等级细分吧,不同等级的兵拿不同的军饷。”
  参与会议的军官们闻言都是一愣。军中所有的兵丁都拿一样数目的军饷,只有军官才有阶级口俸,这不仅是大明的体制,也是千百年来的惯例。有苦劳的老兵对此当然不满,新兵心里也是心虚的。往往老兵会因此理直气壮地侵害新兵利益,明目张胆地要他们孝敬银子,至于到底要多少,一般由老兵自行掌握,军官的判断依据还是不引发哗变就不管。等新兵熬成老兵,自然而然地从更新来的人身上讨回来。这种情况当然会影响军队团结,威胁到军队的战斗力,周洞天他们正是为此担忧。
  许平对此倒是胸有成竹,他立刻拿出一套方案:“我们把兵分成三等,一等兵的月银一两五钱,二等兵一两二钱,三等兵也就是新兵一两。”
  看下属们都不讲话,许平就道:“这个数字你们可以再考虑,但是这个办法不妨试试。”
  “大人高见。”周洞天先是恭维了一句,紧跟着质疑道:“这个办法可有先例可循?”
  “没有,不过这不是我的主意,而是侯爷的设想。”
  陈哲、余深河对视一眼,追问道:“侯爷到底怎么说的?”
  “在侯爷写的兵书上曾经提到这个设想,那本书叫《征伐之源》。”《征伐之源》这本书里,黄石在新部队的组建一章中,很详细地写到军衔和职务分离的设想,当时许平看到此处,曾经很用心地潜思过里面的道理,因为没有想通所以一直没用。再者近卫营刚建立时许平的威信不够,而且从头组建一支军队要做的工作也很多,所以他没有尝试推广军衔制度。现在许平自认为对军队掌握能力大大加强,余深河、周洞天等人对部队也比较熟悉,所以不妨试试黄石提到过的这种方法,看看能不能消除这个潜在的危机。这是许平第一次尝试将这本书里的内容搬到自己的军队中。
  余深河、周洞天等人纷纷摇头:“从来没听说过这本书。”
  陈哲若有所思地说道:“卑职倒是听说过,不过侯爷当时说要等我们胜任营官,再干个四五年以后再考虑教不教。”
  “是啊,这是侯爷的秘密。”许平长叹一声,不过他没有解释自己是从哪里看到的这本书,几个曾经的新军军官看向他的眼神里都有些微妙变化。
  “以我想来,镇东侯很明白老兵的贡献比新兵要大,一视同仁是不公平的,也是祸乱的根源。所以他设想干脆把这种不同待遇制度化,免得老兵自行去欺压新兵,让新兵心怀忌恨,同时新兵也可以因为英勇作战争取到更多的军饷,这对军队也是很有利的。”《征伐之源》这本书和其他新军兵书一样只有条例没有理由。许平潜心思索过刚刚出现的问题,觉得军衔制度不但有这些好处,对指挥体系和组织性也很有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