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综合其它>六零年代之悍夫> 六零年代之悍夫 第195节

六零年代之悍夫 第195节

  ·
  当天晚上是沈卫民这几天睡得最饱的一晚,第二天他是被身边人不老实吵醒的。
  睁眼就发现自己怀里躺着俩小孩,一左一右分布还挺均匀。俩人早醒了,却没有穿衣裳,躺在那里看着还挺乖。
  “奶奶抱你们来的?”沈卫民摸了摸俩孩子头。
  “昂。”李家康抓住自己的小脚脚往自己小叔怀里送,表达亲昵。
  沈卫民表示消受不起,给他拿了出去。
  “外面还在下大雪,奶奶不让我们出去打雪仗,说家里就小叔一个闲人,让你照顾我俩。”叶聪是老实孩子,清楚明白的复述他奶的意图。
  “嗯,那好好陪小叔再睡会儿。”家里现在应该是在卤肉,炸丸子,沈卫民能闻到空气里传来的香味。自家俩小子虽然不馋嘴,但是极喜欢凑热闹,不让他们下炕是正确的选择。
  “小叔,你好懒哦!”李家康看他小叔想闭上眼睛,伸手想给他撑开。
  小孩子下手没轻没重,沈卫民眼睛疼,把旁边的宝贝蛋搂进怀里,不让他乱动。“够了啊,你小叔我累着呢。”
  李家康要是能老实就怪了,十秒钟后,叔侄三个在炕上闹起来了。
  得,被窝里最后的热火气儿都抖出去了。
  “卫民哥该起了,娘说让你去爷奶家、大伯家还有其他行辈家里串串门去。”赵琪带着寒气进门。
  沈卫民有气无力:“好,让他俩起来吧,不然准还得闹腾。”
  赵琪应了一声,去堂屋暖炉上取两个小家伙的棉衣棉裤。衣裳放一晚上穿的时候都冰凉,大人都得把衣裳放在两床被子中间暖着,不然都没有穿的勇气。孩子更不用说,他家这两个睡觉不老实,如果在被子里放衣裳也得滑出来,再来他们衣裳厚,不适合放在被子中间暖着。穿的时候,在炉子上烤烤是最好的。
  “小叔小叔,我告诉你哦,前几天小婶给我烤棉裤,烧了那么大一个窟窿。”李家康夸张的比划了下,也不看看他的棉裤总共才多大,这个窟窿比他脸盘都大了。
  “你小婶儿没伤着吧?”沈卫民反应迅速。
  “没有,婶婶反应快。而且很快就给家康补上了,还绣了个很好看的图案。”旁边的叶聪解释道,语气中带着不易察觉的艳羡。
  沈卫民摸摸他的头,“小聪喜欢?等回头小婶婶给你们做书包的时候,让她给我们小聪绣到书包上一个怎么样?”
  “喜欢,好。”叶聪有些高兴。
  “我也要!”李家康不甘示弱。
  “到时候自己和婶婶说。”沈卫民虽然不舍得媳妇儿累,不过先让他们高兴着吧。
  过年对于沈家沟来说是件大事,虽然现在还飘着雪,不过一大早生产队就组织各家各户出人开始扫街道。在沈卫民的记忆中,到下午还得再扫一遍,虽然很快就会被大雪淹没,不过这也不算是白忙活,毕竟扫过之后走起道来方便,而且下次再扫也简单很多。
  沈卫民背着的竹筐里面放的是上午刚出锅的点心,现在还温热,他负责送到各家长辈手里去。首先当然就是爷奶家、大爷爷、三爷爷家里,这都不是外人,看到沈卫民领着两个孩子过来,连忙给拿糖果,一圈下来两个小孩兜里都装不下了。
  后面,都是偷偷藏在沈卫民的背篓里才去下家。
  “就算是长辈们给的糖,回去也得让小婶婶计数,过年这段时间每天可以吃两块,再多就不行了。要是被我发现,今年过年其他好吃的就没你俩的份。”沈卫民笑着提醒。
  对两个孩子来说,这无疑是噩耗。以至于后面接长辈们给的糖果的时候,都不那么积极了。不过过了会儿又恢复常态,然后沈卫民就发现俩小孩学精了,到手的糖果再不往他背篓里放了。
  沈卫民抓住俩小子,正想说话,就听见后面有人叫他。
  “和平叔,您终于痊愈了,之前您生病村里可都担心的厉害。”沈卫民笑着和吴和平父子寒暄。
  吴和平站在原地皱眉看向沈卫民,“听说过年,你要请乡里乡亲坐席?”他声音暗哑,透着不明朗的意味。
  沈卫民抬头看天,“工厂现在发展不错,按理应该回馈父老乡亲,到时候还得请和平叔帮忙。您坐镇,我们也能安心。”
  “我爹身体尚未痊愈,恐怕……”吴林下意识拒绝。
  “行,等你做好准备就知会我一声。到时候我来安排。”吴和平却答应了。
  “爹!”吴林明显不同意。
  “闭嘴!”吴和平呵斥。他是池山生产队的大队长,这些事情本就该他张罗,如果连这个权力都不要了,那他不是形同虚设。有些事情能让有些却不能。
  沈卫民意味不明的看向父子两个,挠了挠后脑勺,“和平叔,您真的可以?我看林子哥很担心您的身体,要不然……”
  沈卫民的话虽然没有说完,但意思已经表达清楚了。
  “不用,到时候你知会我一声就行了。”吴和平冷硬的说道。
  沈卫民终是点头,“看这场雪什么时候能够停下,我会尽快安排好的。”
  吴和平点点头,转身离开。
  吴林则是意味不明的看了沈卫民一眼,转身赶快跟上去。离老远都还能听见父子两个争执的声音,却并不明晰。
  冷风吹来,沈卫民打了个寒颤。
  摆席请沈家沟全体社员,他之前就计划好了。刚刚去长辈家送礼才透露出口风,吴家父子就赶来了,还真是及时啊。
  挺有意思的!
  第133章
  沈卫民回家的第三天, 就是大年三十。
  大雪连着下了三天,断断续续的,好似一直没停。沈家沟除了当街, 其他地方都积了尺把高的厚雪。
  农家孩子少衣裳,这几天满山跑的孩子减少了九成,整个沈家沟都变得很平静。虽然是今年的最后几天, 但碍于这样的天气, 很多活动都受限制。
  此时,沈卫民正领着赵姑娘和两个侄子在暖炉旁边烤栗子。家里其实就有考好的香喷喷的栗子和栗子仁, 但他们偏偏要自己动手烤,挨了李招娣的说还振振有词说这样说有乐趣,还能打发时间。
  李招娣哭笑不得, 不过有老儿子在,她也不担心孩子受伤,就随他们去了。
  “熟了,熟了。”在烤之前已经在栗子壳划了印儿, 等它蹦皮就是熟了。
  沈卫民把栗子夹出来放在地上木板上, 俩小孩都记吃不记打, 就敢直接伸手去够,被烫到了就抓,就抓自己的耳朵说两句:“好烫,好烫!”
  一开始,沈卫民和赵琪还担心得不行, 恐怕他们烫到自己, 夫妻两个劝也劝了,说也说了,两个孩子依然如此。后面也就随他们去了, 说白了,他们就是玩个乐趣,也不拘泥于非得让两个孩子如何如何。
  现在俩娃手上黑灰,脸上也抹了灰。幸亏在开始之前,赵琪给他们穿了倒褂子,不然那准得祸害里面的棉衣。
  看他们两个兴致勃勃的样子,沈卫民也觉得高兴,又往火里扔了几颗栗子。
  屋里一亮,沈新乾踏着严寒进门,带来了几股寒凉。
  “好冷啊,爷爷,您干嘛去了?”李家康站起身,“蹬蹬蹬”跑到沈新乾跟前,拉着他的手走到暖炉旁边空着的板凳上,满脸好奇。他今天起床都没见到爷爷。
  沈新乾本来一脸愁闷,看到大孙子如此,不禁露出了笑容,由着他拿自己的手去烤火,笑呵呵的回道,“爷去地里看看粮食长得如何,总得保证我们家康来年不饿肚子。”
  “哇!爷爷放心,有小叔在,我们肯定不会饿肚子的。”李家康信誓旦旦。
  小小年纪的他其实并不懂,田地里长出来的幼苗会变成他吃的米和面。他只知道一点,那就是只要有小叔在,他们就不会挨饿受冻。
  李家康有这个认知,和他父亲李卫国脱离不了干系。李卫国经常说,爱护儿女,孝敬父母是他必须尽到的义务。现在小叔处在曾经父亲的角色上,上面有爷奶还有太爷奶,下面有他和小聪哥,所以理所当然的小叔肯定不会让他们来饿。
  这完全是李家康自己琢磨出来的逻辑关系,当然是到沈家之后。在来沈家沟之前,在父亲李卫国描述中的小叔形象是一个弱不禁风,甚至需要他长大了去保护的一个长辈。李卫国对李家康说的最多的就是:“你小叔身体不好,他啊……”
  有些话你说一遍,说两遍,孩子可能记不住,但你提的多了他总会有印象,更何况李家康本就是一个早慧的孩子。
  沈卫民去接李家康的当时,他充满担忧和对未来的不确定,却又因为真心亲近而愿意跟着小叔来到沈家沟。对小叔的养家能力,李家康是持怀疑态度的,但是现在,他已经适应良好,他知道小叔肯定不会让他和小聪哥以及爷奶挨饿。
  从某些方面来讲,李家康认知上有如此大的变化,足以证明沈家养孩子的成功。起码说明,长在沈家沟,对于李家康来说并不是一个太坏的选择,他对这里的人、对这里的事产生了信赖感。
  不过,当李家康用稚嫩的声音说出这句话的现在,沈卫民是愣了一下的。再回神看向两个孩子的表情柔和了些,不过嘴上却不饶人。“呦,我们小毛蛋这么信任小叔呀,我记得刚来那会儿你可不是这么说的,生怕咱家吃不起大米。”
  这事儿沈卫民是第一次提起,其中有诸多因素,怕孩子脸皮薄是一方面,也有某种愧疚感和心酸,很长一段时间,他都不能平静的拿这事开玩笑。当时的他,说的就是沈卫民刚把两个孩子接回家的那段时间,他确实没有能力让他们顿顿吃上大米干饭。
  不是说沈家亏待俩孩子,而是就算当时沈卫民在城里有工作,手里也有一定的积蓄,但是不管是这些还是大环境都不允许顿顿大米饭、白面馒头供养着俩娃。沈卫民也不愿意沈新乾和李招娣把自己的细粮让出来,所以有段时间两个孩子得跟着他们肯窝窝头。
  在家庭有特殊待遇的孩子一般都会长歪,他们会认为长辈把所有好东西倾向给他们是理所当然的。但并不是这样的,人活在世上,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首先是自己,其次才是谁谁的妻子,谁谁的父母。
  因为爱,他们可以牺牲自己,但绝对不是因为爱他们就必须牺牲自己。
  两个孩子和父母在沈卫民心里都非常重要,所以他的教育理念一直都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家里有好吃的,大家一起,谁也别落了谁。家里是稀饭窝头,大家也一起,都尝尝这个时代我们遇到的困苦。
  他第一次知道俩孩子竟然还操心这些,是程淼和邓要武第一次拜访来拜访的时候。当时沈卫民还在省城,所有的一切都是李招娣和赵琪通过电话告诉他的。
  八月十五中秋节,到别人家里做客,当然都会带上节礼。而那次程邓两家带的节礼非常之丰厚,但无一例外都是真真正正的粮食。
  沈新乾和李招娣拿不准这事,旁敲侧击问过两个孩子。程淼小大人一样,懂得道理多,嘴巴也严实,有些话不当说他绝对不会开口。但是邓要武可不,有时候有些话就会脱口而出。
  当时听到这个事情的时候,沈卫民觉得好笑的同时又觉得酸楚。如果大哥还在,绝对不会让李家康过这样的生活。
  这个世界上最遗憾的事情,就是如果。
  不过,正因为李家康是李卫国的儿子,所以这样的环境他总能适应。而沈卫民要做的就是正确引导孩子平安健康的长大,长成一个顶天立地不愧于自己和亲人的优秀青年。如此,总不能让大侄子一直以为他小叔是个菜鸡,也不能让俩孩子一直为家里的生计发愁。
  沈卫民当时其实还想了很多,不过在忙碌的生活中渐渐被挤到了内心最深处。一直到后面,他反复犹疑,不知道运输队的工作还能不能再做下去。对于这个年代来讲,那无疑是一份好工作,不仅仅是工资福利这么简单,还在一定的程度上代表着社会地位。
  沈卫民尝试过不放弃,就算是最后,其实如果他想继续保有工作,还是有别的法子。就当时沈卫民做出的业绩来看,只要他愿意就可以留下。但是到最后他还是放弃了,尽管有太多太多的不确定性和未知的风险,但是陪伴俩孩子成长,以及在他们眼里强大起来是沈卫民想要追求的事情。
  ……现在,他大概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李家康早就忘了这事,听到小叔调侃也没有多大反应。他忙着剥栗子,被烫的吱哇乱叫,然后把热腾腾的栗子仁塞到沈新乾嘴里。
  沈卫民不自觉弯了眼睛,他看了眼外面,“爹,地里情况不太好?”
  沈新乾叹了一口气,都说瑞雪兆丰年,但如果雪下的太大,不可避免会造成灾害。这雪下了几天不停,虽然没有下暴雨那么直观的造成泥石流或其他灾害,但如果再持续下去可就说不定了。
  就在刚才,他们老哥们几个去地里看庄稼,厚实的雪给麦田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到现在也还好,但再持续下去可就不一定了。
  沈卫民把手里的栗子递给他爹,“您老就别再担心了,这天要下雪,又不是我们能挡得住的,您担心有什么用,现在就只能听天由命。”
  沈新乾漫不经心的“嗯”了一声。这个道理他知道,但是知道和接受是两回事,这地里的庄稼就是老农民的命根儿,一年到头他们忙的就是这一亩三分地。地里要是受灾,来年一家子该怎么办?
  因为下雪,这个年大家过的都不安生。除夕夜,大家睡前都是唉声叹气的,所幸初一早上起来的时候,雪已经停了。
  按照他们这里的习俗,大家都是在太阳升起之前拜年。这天早上,大家都不能赖床,沈卫民和赵琪昨天守夜,今天起的有些迟。
  沈卫民穿着棉衣走出门,就看到两个孩子穿着新衣裳和棉鞋在院子里踩芝麻秸,蹦蹦跳跳的俩矮敦子,看起来挺可爱。
  院子里的雪已经扫过了,昨天晚上撒的芝麻秸还留在地上。踩上去咯吱咯吱作响,俩娃双手插兜,跳上跳下,乐此不疲。
  看到沈卫民出门,俩娃连忙跑到他跟前,像模像样的作揖:“小叔,新年好,新年好呀!”如果忽略伸出来的四个小爪子,倒是勉强算乖巧。
  沈卫民伸手把俩娃外套上兔耳朵的毛绒帽子盖在他们头上,然后从兜里摸出两个红封,一人递了一个。
  “谢谢小叔!”“谢谢小叔!”李家康和叶聪笑着道谢。然后去纠缠沈卫民身后,刚要走出来的赵姑娘。
  他们两个如意算盘都是打的好,爷爷一份、奶奶一份、小叔一份、婶婶再来一份,等同于家里每个长辈都给一份。这个主意是俩娃小脑袋瓜商量出来的结果,沈卫民昨天晚上还听他们头并头挨在一起嘀嘀咕咕的。
  不过家里也只有俩孩子,还都是可怜孩子,多疼些当然是必须的。大过年的,谁也不会让他们的如意算盘打空。
  大年初一吃饺子,李招娣用笊篱把饺子捞进盘子里,正要端去堂屋。就听见村西头传来第一声炮竹响。
  “新乾,卫民放炮了。”李招娣往外边招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