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老关家的六零日常> 老关家的六零日常 第20节

老关家的六零日常 第20节

  第41章 大哥订婚
  这一年的春节,大哥倒腾回来的东西更多了。有了去年的经验,家里也不奇怪了。今天的豆包大黄米的和粘大米的一半儿一半儿,家里人也能吃上大米豆包儿了。从小年一直到正月十六明子爹过完生日,家里吃的饭都是大米饭,面也都是白面了。这就算是吃上细粮了,是以前,甚至是两年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因为明子家生活好了,来家里串们的亲戚是越发的多了。二姨家几个小儿子时不时的会来跟他们大姨蹭几个豆包啥的,冻得杠杠硬的豆包,直接拿着就啃,不光得牙好,胃口也是钢铁一般。
  三姨家的三儿子,比明子大上两岁,比小文哥就小两个月。自打前几年明子爹出民工去江湾屯儿,与三姨家的联系就多了起来。三哥几乎每年寒暑假都得来明子家待上一两个月。小文哥还有二姨家的老五老六,跟他的家纪都差不多,也都能玩到一起。
  还有堂姑家的孩子,二舅家的孩子,都愿意来明子家住。也是怪了,亲戚家都是儿子多,来明子家的,也多伴是奔着小文哥来的。明子跟老姐的玩伴,就是八奶奶家的小堂姑,还和四堂姑家那个小蓉蓉,四堂姑自打去了关里,就回来一次,看看孩子我老爹老娘,过得实在是不宽裕,家里又生了老二,老三,小蓉蓉就一直没接回去。那孩子对明子娘这个舅妈,比对她姥姥都要亲。两家虽然中间只隔了一米宽的过道,她却常吃住在明子家,都不爱回去八爷爷家。
  一来二去的,明子家几乎常年都有亲戚来,寒暑假的时候,两铺大炕有时候都住不开。一年的口粮比二姨家好几个儿子的消耗得都要多。
  正月二十,高老四结婚。
  这人去砖厂干了一年,也是在半成品,别的收获没有,倒是娶回来一门媳妇儿。这位四嫂也不是一般人儿,是副乡长的小姨子,在砖厂干浇水的活儿,就是砖坯子成型之前,那些土啊,煤灰渣子啥的混合体得加水和成型,才能上机器切成砖。她就是坐在一个高台上,浇水的,有专门的水龙头,看着那泥干了,就浇上点水,稀了,就开传送带,加上些土。
  是整个厂里工人岗当中最轻松的活儿了。
  高老四进了砖厂,原本也打算走一走士安大哥的路线,跟领导套套进乎的,但是呢,他家可没积下明子娘积下的那些人缘,而且他本人也就小学毕业,打铁本身就不硬。
  走上层路线走不通,他就想别的招儿。自打知道这位四嫂的家世背景,就开始了疯狂的追求,不管怎么说,他的样貌是绝对拿得出手的,对方长得跟他实在不是一个级别,后世的小品里有一个形容脸型的形容词,叫猪腰子脸,实在是挺贴切的。
  这时代的姑娘,结婚前能跟对象见上几面的,都少,大部分都是订婚见一面,下回见就是入洞房了,中间过年过节能去对方家里待上几天的,还得是开通的人家,这还得说是比过去那盲嫁哑嫁有进步了呢。哪见过高老四这样的啊,今天送一兜儿杏子,明天送几根甜杆儿,时不时的还给买半斤糖块,逮着机会就跟人姑娘聊起来没完,哄着姑娘笑个不停。
  到了厂子停工的时候,早就哄得人家姑娘非他不嫁了。不但彩礼一分钱没要,只给做了两床被褥,打一个立柜就算完事儿,人姑娘家在镇里还有一间空房子,留给他们婚后住。
  听说,这位新四嫂的姐夫,已经帮着高老四找好了新的工作,开春儿就能去供销社管库房了。那可是个肥差。
  这位高四嫂,长的确实不怎么好看,但是性格非常的好,特别的开朗,爱笑,身上有股子年青人特有的鲜活劲儿。还爱玩儿爱闹的。嫁过来没几天,跟半屯子年龄差不多的大姑娘小媳妇儿的都处得好,跟明子家的几姐妹处得尤其的好。明子娘很喜欢这位四嫂,说这孩子心眼儿正,知道里外。背着人儿的时候,也感慨,嫁给高老四,可惜了。
  说来也是巧,这边儿高老四刚娶了副乡长的小姨子,过了还没几天呢。士安大哥就跟乡长的外甥女订了亲。
  大哥的工作越发干得红火,已经正式当上砖厂的出纳员了。现在,他不光是砖厂里的红人儿了,就是乡里的领导,也都知道砖厂出了个小关,再机灵没有的,工作干得好,办事也灵活,别人办不了的事儿,交给他,准能完成得漂漂亮亮的。
  这一年里,想给大哥保媒的人,都快把关家的门槛踏断了。真应了大哥刚出生时姥姥说的那句话,说大哥天生富贵相,将来长大了,那媳妇儿人选肯定有得是,明子娘得拿烧火棍扒拉着挑。
  大哥也确实是挺挑。去年一年看了五六个,不是嫌人家个子太高,就是嫌人家太瘦看着不健康,要么就是说人家穿衣服不立整儿,再么就是嫌人家长得不好看。最奇葩的一个理由,是挂面厂石大妈的闺女。石大妈特别喜欢士安大哥,一心想招他做女婿,甚至都跟大哥说了,只要大哥跟她闺女一结婚,她立刻退休,让大哥接班儿。结果,大哥嫌人家闺女腿不直……
  这话没法儿直接跟石大妈说啊。大哥就说,怕以后万一两人性格不合,日子过得不顺心,对不起石大妈。石大妈当了一辈子领导了,还能不知道他啥意思啊。也就没强求,到底认了大哥当干儿子。还特意来家里跟明子爹娘见了面,聊了聊,把大哥这干儿子过了明路。
  乡长姓朱,非常年纪,才刚二十四五岁,刚从妇女主任的什置升上来,还没有结婚,是个大姑娘呢。她外甥女只比她小四五岁,今天二十,姓李,比士安大哥小一岁。老家也是老都县的,后来搬去了两百里外的一个蒙族自治县叫新立屯的地方,那地方在松嫩平原上,离松花江的支流也近,种水稻的,日子过得比在老家的时候好。
  朱乡长从小跟着自家大姐长大,跟这个大个甥女又没差上几岁,也算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关系非常亲近。参加工作之后,一直就惦记着帮自己外甥女找一门好亲事。这两年士安大哥在兴隆镇上层,算是公认的潜力股,领导都觉得这小孩儿机灵,可靠,人品过关,家里门风也正,前途也不会差了。正好年龄也合适,朱乡长就起了念头。
  年前,她还不是乡长的时候,就跟大哥提了一嘴,大哥不可能连人都没见着就拒绝呀,就含糊的应着。过了年儿,人朱乡长就把外甥女给叫过来,安排进了砖厂干活儿。也不说介绍对象的事儿,就是让两个人先彼此有个印象。
  朱乡长能这么安排,那就是对自己的这个外甥女有信心的,相信看不露。
  人李家姑娘也确实非常拿得出手。长得比明子二姐也不差什么了,身形也好,不胖不瘦,一米六二六三的身高,不高不矮。鹅蛋脸,大眼睛,双眼皮儿,一笑眼睛弯弯的特别好看。人也爽利,说话办事儿一看就不是小门小户出来的,干活也勤快能干。真挑不出来什么毛病了。
  等朱乡长再跟士安大哥提起婚事儿的时候,大哥就不言语了。朱乡长就明白啥意思了,回头儿就拖了砖厂的钟会计正式给说媒。家里明子爹娘已经从大哥那儿得到信儿了,也知道大哥能李家姑娘很满意,自然不会拦着。所以,很快的,两家就正式订下了婚约。李家因为离得远,父母都没过来,朱乡长这个老姨就全权代表娘家了。
  订亲了,得给未来媳妇儿买东西呀,明子娘终于要当老婆婆了,身上都轻飘飘儿的,走路一阵风儿似的,都不咋咳嗽了。还上钱,亲自到兴隆镇里,约上明子的未来大嫂,李家姑娘,到供销社,说是要给姑娘买东西,让李家姑娘自己选。
  李家姑娘嘴那叫一个甜,一口一个大娘的叫,还不让明子娘破费,说她不缺衣裳穿,留着那些钱给爷爷买点吃的,给弟弟妹妹们买衣服穿吧。还自己掏腰包买了几斤点心,给家里三位长辈。
  哎哟这会来事儿的,把明子娘哄得嘴都闭不上,越看这媳妇儿越满意,到底给买了一身儿的确良的料子,一个头巾,还有一幅手套,让干活的时候戴,省得磨手。
  要么说人家姑娘聪明呢,原本明子娘可能只打算买一身衣服的,其实已经算不错了。人家这一推脱,最后反倒多得了两样儿。不过,这也不能说人有算计,将心比心,人心换人心吧。
  那天放学,明子和老姐回家的时候路过镇里的供销社,在路边儿就听到好几个人议论,说明子娘和未来大嫂,“看人家那娘俩儿,一个比一个精神。”之类的,艳羡的感慨。回家说给娘听,娘越发的高兴。
  作者有话要说:  二更
  平安夜快乐,祝大家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快快乐乐!
  明天见
  第42章 大哥有金手指?
  春天栽土豆的时候,明子家到底还是栽了大哥年前买回来的土豆栽子。两百斤土豆种,正好栽了一亩半地。剩下的一亩半自留地,种了半亩地瓜,一亩大蒜。大姐的婆家也种蒜,春天的时候,大姐夫特意给送过来一些蒜头,换着地栽,说是能境加产量。
  小外甥四岁了,春天的时候,大姐家里活儿多,就把他送到明子家来,想着让明子娘跟姥姥帮着看一看,可是,才住了两天,小外甥想妈妈想得蔫巴巴的总蹩着小嘴眼泪汪汪就不敢哭的样子,可怜见儿的。大哥从厂里回家,一看小外甥那样儿,心疼坏了,第二天,就赶紧把孩给送回大姐身边儿去了。
  砖厂今年搬迁,原来的地方土不够用了,镇里重新选了址,搬到兴隆镇东头没有二里地的地方。砖窖去年就开建了,开春之后,全厂都搬过来了,搬迁之后的砖厂离高官屯里只有七里地,延着树地抄进路走,步行都用不上一个小时,骑自行车二十分钟就到家,大哥回家可方便多了。
  只是有一样,搬迁后的砖厂离县城远了,从原来的七八里路,到现在,得有三十里地。以前给县里送砖,都是用马车送,所以厂里专门养了几十匹马,现在路远了,镇里还特意拨款,买了两辆拖拉车。听大哥说,还要买大解放货车呢。只等着县里批准了。
  厂子里县城远了,不光送砖不方便,去县里办事儿也不方便了。骑自行车得骑上一个小时,来回一趟好两个多小时,累不说,也挺浪费时间的。可是怎么办呢,必须得去县里办事的时候,就只能克服了。要么就是,搭顺风车,跟着拉砖车一起进城。那拖拉机比自己车还是能快上一点的,而且坐着,不累呀。所以,不光是砖厂的内部人时常搭风车,周围屯子里有人要进城办事儿,也多是到砖石搭顺风车的。
  士安大哥时不时的就会搭着拉砖车去县里办事儿,税务啦,车站啦这些地方,有时候,别人是摆弄不明白的。大哥管钱的,还常常要跟着机修的大师傅一起进城买零件。不说天天都得去县里吧,一周总得去上个四五回。
  那天,大哥要去县里买件,常用的,经销点儿也都熟悉了,大师傅不用去。士安大哥自己去就行了。所以,早早的就跟拉砖车说好了,要搭顺风车。
  拉砖车是早上九点多从砖厂出发的。不到十点,厂里接到镇上电话,说厂里的拉砖车翻车了,就在跟镇上不到十里地的地方,车翻到了路边的沟子里,车上四个人全都被埋在砖底下,生还可能不大了。让砖厂赶紧组织人和车过去救援。是路过的人看到了,紧赶慢赶的通知了镇上。
  上午就大哥坐的那辆拖拉机出去送砖了,再没别的车了。接到通知的时候,范书记心都凉了,想着没法跟明子爹娘交代了。但是这事儿不能瞒着,得赶紧通知家里,要是有个万一,得让家里处置后事啊。就赶紧给前山大队打电话。
  高家三哥去年结婚之后,就接了高队长的班,现在是高官屯的生产队长了。正好在大队里开会,接到电话,拽过院子里不知道谁的自行车就往镇上跑。
  高三哥不像高老四,他是个厚道人,在没有亲自确定士安大哥是死是活之前,不会去吓唬关家几位长辈,明子娘身体本来就不好,这要是知道士安大哥出了车祸,活不成了,那还不得当场就死过去呀。
  而且做为亲表哥,高三哥也是能代表家属的。
  结果,高三哥到了现场,远远的就看到士安大哥正在那儿跟着一帮人,搬砖,挖人呢!
  “安子,你咋在这儿呢?”高三哥拽着士安大哥的胳膊,都不知道说啥了。
  “三哥?你咋来了?砖厂车出事儿,我这不是帮着救人呢嘛。你来点搭把手儿吧,快点儿。”士安大哥手里不停,一边儿收高三哥帮忙。
  高三哥把自行边往道边一扔,就上手帮着搬砖,表情还是愣愣的,动作都不太协调,他还是没反应过来,士安大哥怎么回以救援者的身份出现在现场,砖厂打电话明明说他是跟着车一起走的。
  镇上的解放车已经到了,人也已经挖出来两个,已经送去县医院了,有一个还有口气儿,说不定还能保住命。另一个挖出来的时候,已经死得透透的了,但是还是送到去了医院,救个万一吧。剩下的两个,很快就挖出来一并送走了,也没了气吸。
  “安子,不是说你也在车上吗?砖厂给大队打电话,说你坐的车出事儿了,让通知家里。”等人都送走了,高三哥才有功夫儿问问大哥倒底是怎么回事儿。
  “啊。刚出来的时候,我可不是坐这车出来咋地。半道上我下车了。”士安大哥跟高三哥解释。
  “半道儿下车啦?”怪不得人没事儿呢,这是得多幸运,这都能躲过去。
  “嗯呢。对了,三哥,你没告诉家里吧?我爷和我叔我婶儿不定怎么找急呢。”士安大哥想起来肯定不止砖厂和高三哥以为他出事儿了。别人肯定都那么以为的,早上他坐车从厂里出来,看到的人多了。这要是传到家里,爷爷和爹娘不得急死啊。再说了,三个弟弟妹妹都在镇里上学呢,用不上半天儿,就能听到风声。
  “放心吧,我没敢吓唬我大姨,接到电话,我就先过来了。咱们赶紧回家吧,省得家里惦记。”三哥抬起自行车,示意大哥上车,带着他一起回家。
  “那行。三哥,你先带我回趟砖厂吧。我得跟厂里说一声啊,完事儿咱就回家。”大哥不是不负责任的人,这时候也没忘了自己的工作。
  “行。上车。”三哥就带着大哥回镇上。
  路过高中的时候,大哥特意停了一下,到明子和老姐的班上告诉了一声,省得两人听到传言担心。之后又到中学跟小文哥说了一声,才回了厂里。
  厂里领导见士安大哥全须全尾的回来了,都惊讶得不得了。“小关,你咋回来了?”这话问的,好像大哥回来有啥不对似的,不过太过惊讶问出来这么一句,也不奇怪,三哥刚才不也是差不多的问法嘛。
  “我下车了。”士安大哥就笑,也是心有余悸。又跟大家伙儿说了一遍,他出了兴隆镇四五里之后,突然间想起来有什么事儿忘了,要回厂里一趟,就让砖车先走了,他转身往回走。可是走着走着,又想不起来到底忘了什么事儿了。就又转头儿往县里走,走了两三里地,才遇到一个镇里去县城的车,搭上顺风车。结果没走出去二里地,就遇上一个人骑着自行车疯了似了往兴隆镇方向赶,遇到他们就喊,前面儿拉砖车翻了,让去救人,他去镇上叫人。然后大哥就和司机一起往事故地点跑,到那儿就开始救人。
  “你说你咋就知道提前下车呢?”机修的纪师傅跟大哥关系很好,听完了经过,就感慨,大哥这运气,无敌了。
  “我哪能知道啊,当时就觉得有个事儿,必须得立刻办。那车都没停稳我就直接跑下来了。我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啊。”大哥回头想想,也是比较懵圈。
  “行了,小关受的惊吓不小,今天就别去县里买件了,老纪,你跑一趟吧。给小关放半天假。回家休息休息。”范书记阻止的大家伙继续追问,让大家回家休息。
  大哥回家了,明子娘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非让明子爹立刻就去供销社买烧纸,回来带着大哥一起去给祖宗上坟,坚定的认为是祖宗保佑。并且发愿,以后一定多做善事,多积功德,以保全家人平安。
  第二天,还带着大哥又去了趟庙里,给住持师父送了一袋子米。
  给祖宗上了坟,给庙里送了供奉,这事儿就算过去了。
  关家是过去了,可是兴隆镇人们的对于士安大哥这一次颇具玄幻色彩的经历没有过去啊!没过几天,就传得神乎其神的。什么关家早年救过狐仙啊,什么关家祖先有灵啊,什么明子娘会算通灵啥的,都出来了。都哪跟哪的事儿啊。
  连明子在学校,都被二次围观了一遍。因为她也是关家与众不同的有神明保佑的证据之一。十四的高三生。并且明年很可能会考上大学,成为十五岁的大学生。
  人是很神奇的一种存在,动物对危险有预知也不什么新鲜事儿,只是现在人们的认识没有后世那么多,有什么解释不了的事儿,就总想往神话故事上靠一靠。
  要明子说,如果非要给大哥的神奇经历找一个理由,那么她更愿意相信是,好人有好报。
  作者有话要说:  一更
  老爸手术顺利
  祝大家圣诞节快乐
  我继续码字去,争取码出来二更
  ps:一句话送给对东北风土人情好奇的亲们:大东北帝国欢迎您
  第43章 大丰收
  下半年开学之前,大哥又用了半箱挂面,把三姐从后山小学调到了前山小学。上班的距离缩短了三分之二。
  关于大哥每次找人办事儿都是送持面这事儿,明子总是想笑。这也看出来石大妈这位老干妈当的是真的很称职的,对大哥是真照顾。也说明,这年头儿,挂面是稀缺物品呢!
  不过,大哥也真是够扣的,总是半箱半箱的送……
  秋收的时候,大哥不知道从哪里借了一辆货车,一次拉回家里十袋大米,两袋子白面。并且给明子娘交待,以后不用再那么省着了,家里日常就吃细粮吧,他保证能弄回来整全家人吃的米面。
  因为大哥这两年多的表现,家里已经渐渐的开始倚重他了,大事小情的,娘也愿意问问大哥的意见。
  所以,从这一年开始,明子家就吃上了细粮,以后,除了忆苦思甜,家里再没有吃过玉米饼子。连大黄米的豆包,都是一直到三十年之后,人们讲究养生了,提倡吃粗粮了,才又做来吃。
  秋收之后,砖厂的牛副书记,给二姐士云介绍了一个对象。比二姐小两位,二十四了,叫李会,跟牛书记家一个屯的,就是二姐第一次订婚没成那个三门李家屯的。跟当年那个李家还是出了五服的同族。李会是在公社放电影儿的,也算是公社上的公职人员。
  之所以这么大岁数了还没订婚,跟二姐情况差不多,也是前面两个阴差阳错,都没成。家里五个孩子,四个儿子一个女儿,他是老四,但是就他还没结婚了。家里大哥当兵退伍分配在北大荒,大姐嫁到了县城,剩下三个兄弟也都是公职,吃红本。家里房子也都给盖好了,在老房子的前院儿,盖了一间半的土坏房。结婚就能自己单独过,不用跟一大家子挤。
  士安大哥已经订婚了,过个一年半载的就要绍婚了,二姐是个明白人。家里三姐的婚姻一点儿动静还没有,她如果再不结婚,等到兄弟媳妇儿进门,哪有两个大姑姐都在家的道理。大哥是大的,照看着弟弟妹妹是正常的,有一个大姑姐待嫁在家就已经算过份了,还能让兄弟媳妇儿伺候着两个大姑姐?不像话嘛。
  所以,这门亲事一提,人还没见到,二姐心里就同意了七分了,只要人不是太提不起来的,就打算将就着嫁了。
  其实二姐心里也明白,人家保媒,是为了让两家结亲的,又不是结仇的,还不得看着双方的条件差不多才能搓和嘛,就是差,也有个低限的。
  明子娘也知道二姐的心理,她又何尝不是那么想的。
  相亲那天,李会是跟着牛副书记一起来的明子家。明子几个都在上学。家里只有明子爷爷,姥姥,爹娘还有二姐在家。两人在家里吃过中午饭才走的。
  人走之后,二姐还没什么,爷爷和明子爹也没觉得李会有什么不好。可是明子娘却狠狠的哭了一鼻子。就觉得二姐挑来挑去,挑了个最差的,觉得心疼二姐。她这一哭,二姐也难道,跟着摸眼泪,姥姥一看闺女和外孙女哭,也跟着哭。
  明子几个放学回来,本来以为二姐相亲,家里会开开心心的呢,回来一看,娘仨都眼睛红红的,这是又没成?没成也不至于哭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