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唐残> 第317章 表里两相知(续二

第317章 表里两相知(续二

  当乘船而来的大将军府军库使刘塘,看见江陵城头城头上挂着的青色水纹“太平”旗并不怎么意外,因为黄王虽然贵为义军之主,但是在大大小小的义军部伍当中,还是有着各自的不同程度的自主权;像这种喜欢过段时间就换个新旗帜或是名号的存在,也是不乏其人的。
  更何况王崇隐、曹师雄这班人已然是占据一地,而形同自立的义军势力。他需要思虑的是如何凭借过往的干系和渊源有效的说服对方,好继续在义军的旗号下统一步调行事,而牵制官军的攻势和策应义军本阵的作为。
  毕竟,以大将军唯今的艰难局面,需要纠集一切可以借助的力量来共渡难关;哪怕是江陵的这样自据一方的义军势力,或又是广府那边已经形同分道扬镳的三江军故旧,也是属于艳霞需要极力争取的对象了。
  事实上,相比那些在地方上聚附不定,而只是奉个旗号和名头的诸多外围“义军”,反而是这种河南老义军出身的地方武装,更加靠谱和值得指望一二。毕竟在军中上下多年辗转奔战过来的交情和渊源,不是那么容易撇清的。
  为此不但黄王以大将军府的告令,给予相应洞庭水陆镇守使、荆南统领的名分和身资;还许以邻近鄂州和洪州的“义军”地盘作为利益;只要他们愿意发兵攻打这些地方,就可以牵制江西方面的官军,而为大将军府多少减轻一些擎制和压力。
  最起码的底线,也是努力恢复荆州方面对于义军本阵的例行输供;而同样的道理也适用在广府方面,只是那一条更加的鞭长莫及也更加棘手的多了。
  此外他顺道还有另外一个任务,就是借道过境去峡州(今湖北宜昌市)、归州(今湖北秭归县)等地,召集残留在当地的几只西路义军人马;然后再重新借道江陵控制的水陆,而就地获得补给后再与江西境内的本阵汇合;所以,与王崇隐同样出身河南老乡又素来亲厚的刘塘,就成了这次交涉的首选了。
  事实上,当他行船靠近荆州州城的时候,就已经被江上络绎往来的各种行船给大大惊讶了一番;这其中既有在江上打鱼作业的普通渔船或是民户船,也有载满人货而风帆全张的商船和客舶。
  而当他上岸之后,更是被热闹非凡的城下港市给吓了一跳,按照他的印象个把月前这荆州境内不是还在打战么;而在城外旷达的郊野之中,更是被竖立起来了代表圈地屯田的木牌界标,隐隐约约的散布着许多正在日投下劳作的农人和牛马身形。
  这不由让他啧啧称奇起来,义军当中懂得徕民屯田并付诸行动的将领可是位数不多,这王崇隐和曹师雄难道受了广府那位的影响么。抱着这一肚子的疑问和心思,刘塘沿着平整过的硬实道路,在举着大将军府旌旗的骑手开道下,抵达了江陵城中的府衙里。
  又在入内通秉的短暂等候之后,穿过了数重看起来门禁森严的跨院,才在镇帅理事的节堂里见到了此行的目标所在,然而刘塘下一刻的表情就凝固住了,而有些瞠目结舌起来道。
  “你。。是。虚和。。。留守?”
  因为居于上首等候他的并不是义军老将王崇隐,而是如今本该在广府实际掌权的那位虚和尚;至于作为本地二号人物的曹师雄,也是一副俯首帖耳的模样居于其下;而其他具列在堂中、厅下的将校,也都是一水的生面孔。
  在这一瞬间他脑子当中已经转过了许多念头,又纷纷脑补出各种状况和事情真相来。难不成是那位河南老乡王崇隐,已然被这位给里应外合取而代之了;这样的话,他想要宣读的东西和之前的盘算就完全落空了。
  “好久不见了,刘库使,却是别来无恙否,。”
  周淮安却是微微一笑打量着,仿若是见了鬼一般的刘塘。
  这位也算是在广府有过例行公事的几面之缘,却没有深交甚至还因为公务有点杯葛的人物,无怪他会紧张和失态成这个样子,如果自己实在是心胸狭隘之辈的话,直接借机把他砍了也不足为奇的。
  “黄王的意思我明白了,曹郎将,你暂代王军主领受下便是。。”
  好容易听他结结巴巴念完所谓的告命之后,周淮安摆摆手道。
  “远道而来舟车劳顿也算辛苦了,还请刘库使先去休息一二吧。。”
  回过头来众人散去之后,
  “这是否妥当呢。。毕竟咱们已经。。”
  曹师雄却是有些脸色犹豫的道
  “为什么不呢,这是黄王给王军主和你的委任啊。。又不是给我太平军的。”
  周淮安轻描淡写的道。
  “但不管怎么说日后若有机会,保不准这些名头还是可以派上大用场的。。”
  比如以这些洞庭镇守使、荆南统领之类的头衔,名正言顺的收拾洪州和鄂州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义军势力;甚至就连位于峡州、归州那几支西路义军的所辖权,都可以乘机扯虎皮做大旗式的纳入到江陵方面的名下。
  相比位于江汉平原上的荆、复、朗、岳、鄂各州,无论是峡州还是归州都地处上游的三峡谷道,属于多山少地户口有限的贫瘠下州所在,所以这些义军想要长期维持下去乃至有所作为,就不得不接受江陵方面的扶助和渗透。
  “今晚有你作陪,好好招待一番刘库使吧。。”
  想到这里,他又对着曹师雄道:
  “虽然眼下已经不能指望黄王那边,但好歹是曾经同为义军的干系不是。。就算是他人不仁,我也不能毫不讲义气啊,不然还自称什么义军呢”
  “当然了,。从长远上看,黄王的征战事业越是煊赫得势,一路击败和牵制的官军越多,对我等太平军所处的局面也越是有好处。。所以能够有机会帮一把,还是要尽力帮上一把吧”
  “另外,我也对黄王那儿的现今情形颇感兴趣,正好向他好好打听一番呢。。我会叫交涉科的水汪涵来协助你,他最擅长这些吃喝玩乐的捧场勾当:再陪着到处走走看看的多盘桓些日子,尽量让他多多开口说话吧。”
  “俺明白了,这就去安排了。。”
  曹师雄这才有些表情复杂而又心悦诚服的道。
  然而到了第二天的下午时分,又有新的意外消息传来。
  “江上有一支船队向着江陵投奔而来?。。”
  周淮安有些惊讶的道。
  “这又是什么状况。。”
  随即他来到水门所在城头上,就见到来自江上许多密密麻麻的大小船只,几乎堵塞了城南的大多数码头了;而船上下来的许多条人流当中,亦是不乏背着包袱提拎着家什而扶老携幼的存在。
  随后,才有一名身穿赭色袍服和头巾的义军将领,被带到了周淮安面前。
  “小人殿(后)军后厢郎将郭言,奉后路总领杨军师之命,护送江州突围的老弱辎重,前来投奔足下。。”
  来人生的细眼瘦脸而颇为精悍,却是相当低姿态的恭声道。
  “还望贵部念在同为义军的份上,稍加收留安置一二,自当是不胜感激涕零。。”
  “竟然是杨军师啊,。。”
  周淮安却是很有些唏嘘想起一个长着山羊胡子而有些清俊岸然的身影;这位义军副军师兼录事参军的杨师古,算是他在军府当中比较意气相投而颇对胃口,日常关系也不错的少数几个人了。随即他正色道:
  “你们来了多少人,多少条船只带了多少物用。。江州当时的情形又是如何,给我一一道来。。”
  “回禀贵官,当初浔阳突围而走时尚有数万人等,但是经过一路逃散和官兵的追堵、沿途土团的劫杀,剩余不足十之三四了。。”
  说到这些郭言不免语气有些黯然道。
  “其中尚且完好的护从士卒一千四百六七十员,同船的伤病士卒六千七百多员;另有城中的老弱妇孺、军中眷属并操船的夫役,约一万八千多口。。”
  “另计有各色江船、河船三百四十七条有余。。。其中又有从城中运出来的军资、物用一百一十六船。。愿为众人的安身之资,还请贵部不吝笑纳才是呢。。”
  “既然如此,那就且安顿下来再说。。”
  在转念过数闪之后周淮安就重新露出笑容,又略有些惊讶和赞赏的意味看着他道;
  “既然都是义军的同仁,在我这里当不至于困顿于饥寒的。。不过。。”
  他又意味深长的道。
  “在我这里自有一番相应的规矩和章程,亦有相应的安排手段,还望能够尔等能够知晓和遵循便是了。。”
  “得蒙援手已然是不胜感谢了,某自当告令麾下兄弟谨遵慎行。。”
  郭言却是毫不犹豫的道。
  虽然这位杨军师误打误撞的给自己出了一个“难题”和“负担”;但是这多老义军相关的人员和物资,都送到自己的手中之后,日后还想能够再平白再交还回去么。至少眼下太平军在荆州周边的屯田和地方重建事业,可是还是相当缺人的。
  而这位后厢郎将郭言,既然能够带着这么一大票以老弱妇孺的流亡人马,从江州浔阳城突围出来,而一路数百里迢迢保持队伍大致不散而抵达江陵;这种组织效率和带领手段,在正儿八经的历史上也不应该是什么无名之辈了。
  完全值得自己在下一步的相处当中进行深入的了解,以决定是否进行羁縻和笼络了。是以周淮安宽颜乃道:
  “如今城中正巧有军府的使者前来做客,晚上我在府中设宴正好与君同席叙话了。。”
  “如此甚好。。甚好。。”
  只是说到有军府使者前来的时候,这位郭言却是不免脸上露出某种尴尬和不虞的复杂神色,而预期也变得有些干巴巴的勉强起来。
  然而,就像是树欲静而风不止一般的道理。在晚上的招待宴席之前,又有一封来自广府的加急密信,通过过岭的鸽子传书和水路上的快船接力给送到了江陵。
  “又是这种套路和伎俩啊。。”
  只是周淮安一看却是不禁冷笑起来了。却是又有乘船来自海上的中使抵达广府,几乎大张旗鼓的将朝廷招安的条件再次送了过来。
  却是在原本密使李翰屏允诺的基础上,升格为检校侍御史,追加了勋受正五品下宁远将军、右金吾中郎将,中散大夫,权安南经略使,同交州刺史的头衔;又额外许以所部清海军和镇宁军的两个军号。
  看起来就很有些紧跟时势加大筹码的应景意味啊;不过相比如今的局面而言显然还是晚了点。
  而且,这一切授官的前提就是要主动出兵攻打和驱逐,盘踞在江西、湖南等地的其他义军,以为反正和归顺朝廷的报效措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