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花千变> 花千变 第229节

花千变 第229节

  没错,小鱼也跟着他们一起出京,明卉想让小鱼跟着出来见见世面,且,南萍也说,小鱼在武功上很有天分,水性又好,所以明卉便带上了她。
  小鱼一向唯朵朵马首是瞻,朵朵遗憾没带酱菜,小鱼也跟着一起遗憾。
  从京城到沁州一千余里,道路并不顺畅,很多地方没有官道,要走崎区小路,这一路上走走停停,就连端午节也是在路上过的。
  风吹日晒,小鱼好不容易变浅的肤色,又黑了回来,明卉感慨多亏自己戴着人皮面具,否则说不定也要给栖黑了。
  过了端午,天气一天天地热了起来,明卉一行也终于进入沁州地界。
  第一晚,他们投宿在一户农家,喝的是黄米粥,朵朵喝了好几碗,挺着圆滚滚的小肚子不想动弹,直说好喝,太好喝了,和京城的不一样。
  南萍没好气地告诉她:“这不是真正的沁州黄米,就是最普通的小米而已。”
  朵朵不明白,这里不就是沁州吗,这米不就是黄色的吗?怎么沁州的黄米就不是沁州黄米了呢?
  不过,第二天,他们投宿到一家客栈时,已是晚上,客栈里的饭食,也只有黄米粥了;第三天,他们到达沁州城,吃的第一顿,终于不是黄米粥,而是黄米饭了。
  朵朵开心地问小二:“这里是沁州城,你们这的一定是真正的沁州黄米了吧?”
  小二不好意思地摇摇头,一口沁州味的官话:“不嘞不嘞,粘不骗捏们外地人,粘这闷饭不四沁州黄米做滴,那个贵,没赚头。”
  第423章 知州一家人
  朵朵听不懂小二在说什么,不过,她觉得沁州的黄米粥就是比京城的好喝。
  现在,他们这一行人,是从京城来的一家人。
  当然,这一次他们不姓花,改姓吴了。
  吴同无。
  吴大姐、吴二郎和吴三郎,连同他们的几名随从。
  他们是来沁州拜佛的,没错,是拜佛,而不是拜天尊。
  吴大姐做了一个梦,梦到两个弟弟被蛇妖抓走,幸得一名僧人相救,吴大姐请僧人留下法号,僧人说:“一里一个观音堂,七十二个连环洞,九龙戏珠大云院。”
  梦醒之后,吴大姐四处托人打听,终于打听到,世上真有这么一个地方,就是沁州的大云院。
  大晋朝重道轻佛,但是在京城以外的地方,寺院其实也并不少,同样也有香火,沁州的大云院便是一座香火鼎盛的古寺。
  吴家姐弟此番来沁州,就是要到大云院做法事的。
  只是一顿饭的功夫,便来了三个带路的,五个卖香卖油的。
  吴家姐弟显然不急着去大云院,因为他们看过黄历,最近几天不宜祭礼不宜祈福,所以要等到了黄道吉日方能去,现在他们先在沁州城里逛一逛。
  沁州是山西的直隶州,由山西使司衙门直属管理,因此,沁州城里的繁华不亚于其他府城。
  沁州城里商铺林立,很是热闹。
  街上有很多操着官话或者其他外地口音的人,吴家姐弟走在街上并不突兀,山西人素来会做生意,吴家姐弟一看就是人傻钱多的,一条街走下来,几名随从手里提的肩上扛的,都是他们买来的东西,仅是五香南瓜子,就买了二十斤,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把瓜子当饭吃。
  除了五香南瓜子,还有沁州的核桃、上党的腊驴肉、寿阳的豆腐干、介休的灌馅糖,还有一大坛子黄米老陈醋。
  回到客栈,把东西放下,吴三郎的肚子就咕咕叫了。
  可别小看这个吴三郎,看着挺瘦,吃得却不少,他一个人能吃一锅和子饭,一大盆豆腐菜,七八个白面锅盔。
  这会儿,还没到吃饭的时辰,吴三郎又饿了,吴大姐朝他脑袋上拍了一记,就让小二给吴三郎开饭。
  吴三郎坐在大堂的角落里吃饭,他的小跟班,那个黑脸小厮也跟着他一起吃,吴二郎不饿,却也没有回屋,找了张空桌子坐下,拿出今天买的南瓜子,给掌柜和小二每人抓了一把,他坐在那儿,一边嗑瓜子一边聊闲天。
  这会儿正是客栈里一天最清闲的时候,掌柜的上了年纪,不爱听小年轻们聊天,倒是那两个伙计都很健谈。
  一会儿的功夫,吴二郎便把知州大人家里的那点事全都打听清楚了。
  和京城一样,沁州城的老百姓闲来无事,也喜欢说当官的八卦。
  沁州城里最大的官,就是知州魏大人。
  魏大人喜欢养鸟,府里有个耳聋眼花的老仆,每天早晨都会提着两只大鸟笼从后衙出来,到南湖边上遛鸟,南湖边有个卖鸟食鱼食的老苍头,魏大人的鸟最爱吃他家的鸟食,老苍头很得意,看到客人都会说上一句:知州大人也在我这里买鸟食。
  魏大人的太太姓李,长得很富态,李太太最喜欢吃的,就是石坊街的那家豆腐脑,那家的媳妇子,每天早晨都会去给后衙送豆腐脑,李太太每天都吃,总也吃不腻。
  李太太写得一笔好字,簪花小楷,沁州城里的闺秀们争相效彷。
  虽然沁州有座出名的大云院,可是李太太一家都是拜天尊的,大云院旁边有一座清和观,李太太常去那里上香。
  魏大人膝下只有一子,名叫魏骞,有秀才的功名,高高瘦瘦,五官清秀,气质儒雅。
  魏大人刚来沁州时,魏公子一露面,就成了各家争抢的香饽饽,想和魏府结亲的人家不计其数,可最后,魏大人的儿媳人选,却并非这些大户人家的闺阁千金,而是李太太的一个远房侄女,也姓李,如今都称她为小李氏。
  小李氏与婆婆关系很好,她们既是婆媳,又是姑侄,每次往清和观上香,小李氏都会陪在婆婆身边,李太太也逢人便夸小李氏孝顺懂事。
  去年小李氏生下一女,小名叫福姐儿。
  虽是没能一举得男,但魏大人夫妻并不嫌弃,对这个孙女非常疼爱,李太太更是走到哪里,都要带着这个孙女。
  另外,小李氏在沁州城里开了一家土产铺子,生意不好也不坏,是由小李氏的娘家弟弟帮忙打理,小李氏几乎没有去过,至少没人在那里见过她,若不是她弟弟主动和人说起,外人也不会知道。
  一碟子南瓜子嗑完,吴二郎已经对魏家的事有所了解。
  他好奇地问道:“魏公子是秀才公,那他现在就在沁州读书吗?沁州官学有出名的先生吗?”
  能教秀才公的,至少也要是位举人老爷,一般的官学里,顶多有几个秀才,因此,吴二郎才有此一问。
  伙计有些遗憾:“没有,听说魏公子虽然学问很好,可他无心科举,如今就在官学里教书,可惜了,如果魏公子继续考,说不定能高中状元呢。”
  】
  戏台上的状元都是既年轻又英俊,魏公子的模样就挺像状元的。
  魏公子没去考状元,真是太可惜了。
  吴三郎和他的小跟班,把大半锅和子饭全都吃完,还用勺子在锅壁上刮了刮,吴三郎就着饭勺子舔了个干干净净。
  两个伙计全都没有见过这么小的个子,却这么能吃的人。
  好在吴家像是家境殷实的,否则,照着吴三郎这个吃法,非要把家里吃穷不可。
  吴二郎显然对今天的收获很满意,在隔壁的馆子,点了一桌豆腐菜,山西无论是哪里,豆腐全都好吃,沁州城里的豆腐也好吃,无论是煎炒烹炸还是生吃,怎么做都好吃。
  刚刚吃饱的吴三郎,闻到豆腐香,便又饿了,就着豆腐菜,又吃了三个白面馍。
  大家正在吃饭,忽听隔壁桌有人说道:“对了,今天王二狗,和魏公子的那个小舅子打起来了,我从李记土产铺子门口经过,刚好看到。”
  第424章 刘老将军
  “王二狗胆子越来越大,连知州家的亲戚也敢招惹了。”
  “你们听说没有?”其中一人压低了声音,“王二狗的妹子,给刘老将军做了姨娘。”
  “真的假的?刘老将军都半截入土的人了,还纳妾?”
  “不是妾,就是姨娘,没有文书的,王二狗那是什么人家,他家的姑娘哪配给官宦人家做妾?”
  几个人说起女人,话题更多了,荤素不忌地说了起来,
  他们说的都是沁州话,吴家姐弟不能完全听懂,但也差不多知道是怎么回事。
  这位刘老将军,吴二郎临来之前便听说过了。
  既然要来沁州,总要提前做些功课,把沁州大大小小的官员全都打听清楚。
  这位刘老将军,已经年过七旬,说起来,在军中比霍誉的师傅高子英还要更有威望。
  他官拜正二品,龙虎将军。
  刘老将军的不少部下,如今都还在军中担任要职,刘老将军的七个儿子,除了最小的那个在身边侍候,其他六个,有五个在军中,还有一个便是五城兵马司的西城指挥刘鸿久。
  据说,刘老将军当年贪杯好色,那时先帝也还年轻,有一次刘老将军立下大功,先帝索性挑选了两名美貌宫婢赏赐给他,刘鸿久便是其中一名宫婢所生。
  吴二郎撇撇嘴,原本以为这位刘老将军一大把年纪了,没有力气风流了,没想到七十多岁还能找十几岁的小姑娘做姨娘,他也不怕马上风死在床上。
  南萍冷哼:“军中的武将贪杯好色者大有人在,也不是只有姓刘的这一个。”
  吴二郎点头称是,好在他家那位不在军中了,京城里管得严,又有御史盯着,没有机会学坏了,真好。
  不过,这话还是不能说得太早,男人嘛,没到挂上墙的那一天,就不会安生。
  吴二郎原本以为,刘老将军的事也就是当成茶余饭后的消遣听听罢了,却没想到,次日,他们还没有见到魏大人,便先见到了这位刘老将军。
  早晨,吴二郎带着吴三郎,也去了南湖湖边,他们想看看魏大人养的鸟是什么样的。
  顺着那位卖鸟食的老苍头手指的方向,吴二郎看到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仆,正把手里的鸟笼子挂到树枝上。
  吴二郎认识这位老仆,他是管伯,是魏家的老家仆,前世,吴二郎在后衙里见过他。
  管伯对面,放着一张马扎子,马扎子上坐着一个胖老头,早晨的天气还有些微凉,这老头却只穿一条牛鼻裤,上身是件粗布短褂,敞着怀,露出大肚皮,老头坐在湖边,手里拿着个卷好的煎饼,正吃得香甜,而他身边还有个水灵灵的小媳妇,一手拿帕子,一手拿扇子,笑盈盈地一旁侍候着。
  吴二郎忙问老苍头:“那胖老头是谁啊,一大把年纪了,身边还带个那么年轻的小媳妇。”
  老苍头四下看看,压低声音:“你是外地来的?那位是刘老将军,大将军呢,战功累累,那个小媳妇,是他新纳的二十三娘。”
  “啥?二十三娘?这是第二十三位姨娘的意思?”吴二郎一副少见多怪的傻样子。
  “是啊,要不咋叫二十三娘呢,这位前不久刚抬进府的,才十六,正得宠,所以出来遛早也带着。”老苍头说着说着就羡慕上了,都是人,人家刘老将军那才是人生。
  吴二郎抽抽嘴角,这都是什么人啊,这胖老头子,真是个老不正经。
  正在这时,吴二郎看到管伯坐到了刘老将军身边,两人还低声说着什么。
  吴二郎皱起眉头,她记得管伯早早就耳聋眼花了,可现在看来,却又不像。
  更让吴二郎吃惊的是,管伯和刘老将军,像是彼此很熟的样子。
  吴二郎又问那个老苍头:“刘老将军每天都来这里?”
  老苍头摇头:“也不是每天都来,十天里总会来个三四回,刘老将军爱练武,相比于这湖边,早晨他更喜欢去力夫场,和那些卖苦力的比身手,他胜了也就算了,若是有人赢了他,他便赏个银锭子,有些卖苦力的,索性跟去刘家当家丁了,当家丁多好,包吃包住,没媳妇的还给娶媳妇,不比当苦力要好?唉,我若是年轻十几二十岁,我也去力夫场,不就是拎石锁吗?我年轻时也能拎起来。”
  吴二郎初时当闲话听着,可是听着听着,他的神情便郑重起来。
  “力夫场在哪儿,只是早上有,平时没有吗?”
  “你看到那片林子了吗?”老苍头伸出粗糙的手指,往另一个方向指去,隐约能看到那里一片蓊郁,想来就是一片林子。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