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策行三国> 策行三国 第130节

策行三国 第130节

  “哈哈哈……”孙策大笑。“没错,我视他为平生之敌,他也一心想杀我而后快。不过到目前为止,我们谁也没能奈何说。仔细说起来,我似乎略占上风。”
  “将军是想夺他的家产吗?”
  孙策试探道:“郑君觉得可行否?”
  “将军代父行豫州牧,生杀大权操之在手,可与不可,尽在将军一念之间。不过,如果将军想为袁将军请谥,最好还是缓一缓。”
  孙策笑了。他就知道郑札主动效劳的目的不单纯。“此话怎么讲?”
  “将军知道沛国眼下名气最大的世家是谁?”
  “曹家?”
  “不是,是桓家。”
  郑札简单介绍了一下沛国的世家。曹家不算什么,曹嵩虽然官至太尉,曹家也出了不少二千石,但曹腾是宦官,名声太臭,沛国人一般不提他。
  现在沛国名头最响的世家是桓家。
  桓家据说是齐桓公的后人,不过那个不重要。桓家发迹于东汉初年的桓荣。桓荣治《欧阳尚书》,是汉明帝的老师。他死的时候,汉明帝亲自送葬,赐冢于首阳山。首阳山是邙山最高峰,这份荣耀就足以让桓家傲视天下。
  当然,真正让桓家经久不衰的不是那份虚名,而是子孙繁盛,并且一直位于权力中枢。眼下桓家最显赫的是桓典,官居侍御史,因好乘骢马,人称骢马御史,刚正不阿,名声很好。桓典的大父桓焉官至太傅。
  除了桓家,丁家也有人在长安,丁冲为黄门侍郎,学问材器俱是一流。
  听完郑札的简单介绍,孙策自责不已。他最近军务繁忙,又与世家为敌,知道世家看不上他,他也没兴趣去贴世家的冷屁股,把这事疏忽了。谯沛是刘邦起家的地方,后来又成为曹操的根基,绝不是偶然,这是谯沛的地理形势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谯沛地处中原,但谯沛中间却有芒砀山、巨野泽。刘邦为亭长,犯事之后逃入芒砀山。彭越能以一个流寇封王,就是因为他在芒砀山、巨野泽一带游击,骚扰项羽的粮道。说白了,这一片地方是官府控制的薄弱环节,乱世时天然适合藏身,百姓从心理上就不怎么怕,三句话不对,躲起来就是了。
  而谯沛地处中原,水土丰茂,太平时期又能迅速积累起大量财富,所以教育受重视,文化昌盛。桓家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如果记得不错,被称为智囊的桓范就是沛国人,就是桓家子孙。
  郑札的潜台词很清楚,你最好不要与沛国人为敌,否则别说为袁术请谥,你在豫州的统治也不能长久。你是小霸王又如何,武力强悍又能怎么样,当年彭越在芒砀山、巨野泽打游击,打得真霸王都丢了天下。你要是乱来,难保不会有人学彭越,和你打游击,策应袁绍。
  孙策看着郑札,笑而不语。想威胁我?你还是太天真了。我虽然是小霸王,但我可不是项羽那个天真的家伙。我的手段比他高明多了。论游击战,我比你们任何人的理解都深刻。我了解的游击战术就算是彭越见了也要跪,十六字真言他懂吗?
  不过这倒是一个提醒。虽说山东没什么特别有利的地形,却也不是一点没有,芒砀山、巨野泽就可以利用。如果能让一部分黄巾军去打游击,这土琵琶一弹,也够袁绍喝一壶的。
  孙策笑得更加灿烂。“郑君,我想举曹孟德的儿子曹昂为孝廉,你觉得如何?”
  “将军觉得合适就行。”郑札的语气听起来有些勉强。这也难怪,沛国这么多名士,孙策偏偏要举曹操的儿子为孝廉,这不是羞辱沛国人吗?
  “郑君,我见过曹昂。我觉得他完全符合孝的标准。”孙策停顿片刻,又淡淡地说道:“我这个人不喜欢玩虚的,一是一,二是二。”
  郑札打了个寒战,不敢再接孙策的话题,伸手一指。“将军,许家到了。”
  第345章 见机而作
  许家坞壁规模不小,无山可依,却有水可傍,护城河宽得能行船。大概是上次险些被黄巾攻破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坞壁修缉一新,还有新鲜夯筑的痕迹。墙头竖着旌旗,人影绰绰,戒心十足。
  这分明是一个独立王国。孙策不用想,也知道之前的几任沛相大概不敢来收许褚的赋锐,更不敢征发许褚的族人或者部曲服役,这几千家的人口已经从沛郡的户籍上消失了。对刚刚上任的杜袭来说,这是一个考验。
  孙策请来武周,很客气地说道:“别驾是州里雅士,请代我传话许仲康,久闻他武艺高强,我欲以武会友,与他一较高下。”
  武周躬身答应,但他显然不相信孙策的话。以武会友?鬼才信你。比武有必要带四五千人来?这分明是向许褚示威,逼许褚低头。转身之际,他不动声色地的郑札交换了一个眼神。郑札垂下了眼皮,意思是说,该说的我都说了,有用没用,不知道。武周有些失望,不过他并不担心。
  没关系,让孙策去触霉头吧。就算他能凭兵力优势杀掉许褚,也不可能将许褚的部曲赶尽杀绝,到时候那些游侠儿会让孙策知道什么是头疼。
  武周走进坞壁前,看到一行人刚从里面出来,其中有一个戴进贤冠的文士,面色不豫。擦肩而过的那一刻,两人对视了一眼,武周灵机一动,转身拱了拱手。
  “在下沛国武周,字伯南,乃州中别驾。敢问足下尊姓大名?”
  那人愣了一下,停住脚步,拱手还礼。“原来是雅士武伯南,久仰大名。在下涿郡简雍,字宪和,乃豫州牧驾前从事。”他笑了一声:“是刘豫州,不是孙豫州。”
  武周点点头。“原来如此,刘使君还真是礼贤下士啊。别过,别过。”说完,很客气的拱手作别。简雍转了转眼睛,抚着胡须,若有所思。他转过身,看着远处的车驾人马,眉梢不由自主的跳了一下。他想了想,迈过护城河,来到孙策的队伍面前,躬身致意,递上自己的名刺。
  简雍在武周在坞壁前说话时,孙策就已经看到了,只是不知道他是谁。听了简雍自报家门,他这才知道是刘备派来的使者。不过看他这样子,应该是碰了一鼻子灰。
  本来也是,如果没有那四千丹阳兵,刘备的实力还不如许褚呢,许褚凭什么听他的。不过能不能请到是一回事,请不请又是另一回事,礼贤下士本身就是官员做秀的必备戏码,像他这样带着人马上门挑战的反倒是异类。
  孙策很客气,翻身下马,与简雍见礼。“刘玄德最近睡得安吗?”
  简雍当仁不让。“将军睡得安吗?”
  孙策哈哈大笑,拍拍额头。“是啊,不瞒你说,的确睡得不太好。刘玄德不足畏,他身边的关云长却是个麻烦。与此人为敌,的确不容易睡着安稳啊。”
  简雍很惊讶。“将军认识关云长?”
  孙策面不红,心不跳,转身一指葛生等人。“宪和,这几位都是黄巾大帅,我不知道关云长,他们还能不知道?如果不是关云长悍勇无敌,几次破阵救人,刘玄德早成白骨了吧?张翼德、赵子龙虽然都是难得的勇士,但他们都不如关云长。只可惜,我与刘玄德是敌非友,没有与关云长并肩作战的机会,却有可能决胜疆场,想想都让人不安啊。”
  简雍心中越发不安。孙策不仅知道关羽、张飞,还知道赵云,这可太夸张了。赵云是刘备的骑将,他很少与人交手,甚至可以说赵云加入刘备麾下之后还没有真正能体现他武勇的机会,孙策怎么可能知道他,还将他与张飞并列?
  孙策身边有擅长情报收集的高手,孙策对刘备的了解远远超过刘备对他的了解。知已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仅凭这一点,孙策已经占了上风。
  孙策装作看不出简雍的不安,不住的夸关羽武勇,无人能敌,说得简雍都有些信了。关羽虽说没有像孙策以为的那样几次救刘备于生死之间,但他很猛却是事实,对刘备的忠心也是事实。如果没有关羽,刘备的确有可能早就战死沙场了。
  “宪和,我有一句话,想请你带给刘玄德,不知方便否?”
  “将军请说。”
  “豫州,我是不可能放弃的。不过我也不想与他为敌。说得坦率一点,他是涿郡没落宗室,我孙家是兵圣不孝子孙,都名声不显,为世族所轻,理当同心协力,共扶王室,何必为袁绍驱使,自相残杀?如果他愿意,我想请太尉朱公上表朝廷,拜他为兖州刺史,化干戈为玉帛,你看行吗?”
  简雍笑着摇摇头。“孙将军的好意,我为刘豫州心领了。可是兖州刺史刘岱是朝廷任命的官员,我家将军如何能与他相争。”
  “嘿嘿,刘岱依附袁绍,欲作从龙之臣,他还是朝廷的忠臣吗?再说了,他已是釜底游魂,活不了几天了。”孙策拍拍简雍的肩膀。“宪和,我不是开玩笑,这可全是肺腑之言,希望刘玄德能够考虑。我可以和许褚比武,却不愿与关云长决胜负。”
  简雍躬身而退。“雍一定向刘豫州转达将军的美意,就此别过。”
  “且慢。”孙策叫住简雍,拔下腰间长刀,双手奉上。“来得匆忙,也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宪和,没有特意准备。这是我的随身佩刀,本是西园八刀之一,请宪和将此刀转赠关云长,聊表心意。”
  简雍接过刀,拔出长刀看了一眼,眼神被寒光逼得一缩。他点了点头,转身离去。
  看着简雍驱车离开,消失在远处。忍了半天的郭嘉笑了一声。“将军,你这见机而作的直觉,我真是望尘莫及啊。”
  孙策哈哈大笑。“什么见机而作,闲着也是闲着,有枣没枣打一杆子。”
  郭嘉抬起手指,抹着唇上的短须,幽幽说道:“这就是直觉啊。随能知道这随手播下的一粒种子会结出什么样的果实呢,也许是荆棘,也许是参天大树,一切皆有可能。将军,这是天赋,学是学不来的。”
  第346章 许褚战典韦
  简雍走了没一会儿,武周回来了,身后跟着一个叫潘华的游侠儿。武周转达了许褚的意见:比武可以,请将军定个赌注。潘华不吭声,只是目不转睛的看着孙策,又盯着典韦打量了好半天,最后落在了郭嘉的脸上。郭嘉笑笑,点头致意,原本泰然自若的潘华却像是被剑刺了一般,露出一些不太自然。
  孙策还没说话,郭嘉扬声道:“既然要赌,那就干脆赌得大一点吧。如果典子固败了,将军愿与沛国豪杰共商大计,绝不勉强。如果许仲康败了,就请他随将军征战,共致天下太平,如何?”
  潘华还没吭声,武周就连连点头。“将军很有诚意啊,我想许仲康一定不会拒绝将军。”
  孙策心中暗笑。什么许褚的意见,这根本就是你们的意见。许褚赢了,沛国所有的世家得利。许褚输了,和你们没什么鸟关系。至于许褚,大概也是渴望你们的认可太久了,一有机会就不肯放过。
  这就是武人的悲哀啊,谁让舆论和笔杆子都控制在人家手上呢,生前声,身后名,都不能自主。
  孙策大声说道:“既然如此,那就请许仲康出来吧。子固,你也准备一下。这大概是你平生最值得一战的对手,不论胜负,都不要浪费这次机会。”
  典韦应了一声,解下背后的双戟,交给身边的义从,提着千军破,缓缓向前走去,在护城河边停住。与此同时,潘华转身向坞壁上挥了挥手。坞壁大门打开,一个宽厚的身影从里面缓缓走了出来,跨过护城河,与典韦对面而立,抱拳施礼。
  两人几乎一般高大壮实,气势也非常相似,看起来很随便的一站,却让人平生畏惧之心,仿佛面对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堵墙,一座山。不仅别人这么觉得,他们自己大概也这么觉得。即使隔着十余步,孙策也能感觉到这两人眼中的火花。
  放眼三国,还有谁比他们更适合做彼此的对手?
  习武之人,尤其是站在巅峰的高手,都会有一种寂寞感,能遇到旗鼓相当的对手无疑是人生最大的幸事,胜负已经不重要,酣畅淋漓的一战才是意义所在。
  平心而论,双方在天赋上不相伯仲,可是许褚的起跑线却比典韦高不少。他有丰厚的家产,不用为生计奔波,可以拜名师,结交游侠儿,和他们谈武论艺,甚至把他们当陪练,打磨武艺。典韦却没有这样的条件,他能结交的游侠儿层次也没有许褚这么高,在武道上,他的修为未必能和许褚相提并论。
  可是现在不同,他跟着孙策,不用操心生计,每天吃饱了喝足了,只有一个任务,就是练武。不仅如此,他还有邓展这样的武学大师指点,有义从营勇士做陪练,偶尔还能听到孙策嘴里蹦出来的新观念。论武道修为,他不比任何人差。
  此刻站在许褚面前,他自信满满,气势越发内敛深沉。
  许褚在坞壁里就注意到了典韦,甚至比对孙策的关注还多。当时已经觉得典韦堪作对手,此刻与典韦面对面,能看清典韦脸上最细微的表情,身体上最细微的动作,甚至能感受到典韦的呼吸、心跳,他的斗志彻底被激发,一向喜怒不形于色的他难得的兴奋起来。
  两人不约而同的抱拳。
  “陈留典韦,蒙将军赐字子固。千军破,刀长四尺,柄三尺,重七斤,三十炼。”
  “沛国许褚,字仲康。环刀一柄,刀长四尺,柄一尺七寸,重四斤七两,百炼。”
  典韦看了一眼许褚手中的环刀,提醒道:“我这刀是南阳新法所炼,虽三十炼,锋利坚韧不亚于百炼,你可要当心些,而且我这刀可以和刀鞘组合成长刀,威力更大。你最好挑一口更好的刀做武器。”
  许褚笑了。“多谢典兄提醒,我这刀也是名匠所制,并非凡品。”
  典韦皱皱眉,将刀放在一旁,捏了捏手指。“不如我们先比拳脚吧。”
  许褚很惊讶。他看得出来典韦的意思,典韦显然是不想在兵器上占他的便宜,所以选择比拳脚。他虽然不觉得自己这口刀差,却对典韦产生了好感。一个连这点便宜都不肯占的人肯定是一个真正的高手。不仅自信,而且骄傲。
  那么,能让这样一个人甘心臣服的孙策,又怎么可能是一个卑鄙无耻的人?
  许褚想着,也将长刀放在一边,扭扭脖子,发出啪啪的清响。两人摆开架势,做好了战斗的准备。
  孙策远远地看着,感慨不已。他对郑札、武周说道:“二位,你们看,他们可真是英雄惜英雄啊。这一战不管谁胜谁负,都没有失败者。他们能够痛快淋漓的战一场,我们则能观赏一场势均力敌的战斗。二位文采斐然,难道不想写一篇雄文,记述今日之事?”
  武周微微一笑。“子文,将军这个提议值得考虑啊。”
  郑札心领神会。其实不管最后胜负如此,孙策能够答应这样的条件,本身就表明他没有和沛国世家冲突的意思。既然如此,他们也要适当的让步,给孙策一点面子。
  “将军与别驾有命,焉敢不从,札勉力一试。”
  说话间,典韦和许褚已经交上了手。两人几乎在同时发出一声低吼,扑向对方,四条比一般人大腿还要强壮的胳膊搅在了一起,让人眼花缭乱的几个变化过后,“呯”的一声巨响,两人同时向后退了十几步,脚下尘土飞扬,几乎能感觉到大地的颤动。
  众人大惊失色。
  只要不是瞎子,都看得出这两人有多重,别说全力以赴的进攻,就算站在那里让人打,也很少有人能将他们击退,更别出一口气连退十几步,铲得地上的土都翻了起来。这一拳的力量之大,就算是头牛大概也承受不住。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不想错过这精彩的一战。
  许褚和典韦四目相对,也从对方的眼睛里看出了惊讶和兴奋。他们不约而同的眯起了眼睛,调整了一下呼吸,再次靠近,互相转着圈子,寻找对方的破绽。
  片刻之后,两人再次发起攻击,接连几声闷响,两个强壮的身影同时飞了出去,仰面朝天,倒在地上,又不分先后翻身跃起,摆出了防守的架势,守住了门户。反应之快,身手之敏捷,激得双方观战的将士不约而同的大声叫好。
  与影视作品中高手飞来飞去,一打就是几十回合不同,这两人的比武更像是摆台赛,一触即分,大部分的时间是在等待战机,但一旦机会出现,他们的攻击就会非常迅猛,如猛虎出柙,似蛟龙出水,明明是两个人,却让人有一种两头巨兽在搏斗的感觉。
  第347章 势均力敌
  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三五个回合下来,许褚和典韦都清楚了对手的实力。除非某一个人出现重大失误,否则别想在短时间内分出胜负。
  但这让他们更加兴奋,终于找到对手了。
  许褚拍拍手。“典兄,将甲卸了吧,打个痛快。”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