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策行三国> 策行三国 第441节

策行三国 第441节

  孙策在摇篮边站了一会儿,心情慢慢平复下来。两个儿子出生时间都不短了,可他看他们的时间并不多。母亲吴夫人对这两个孙子爱若珍宝,在平舆的时候一直留在身边,他只有回城的时候才有机会看一眼。现在吴夫人去了浚仪,袁权把孩子带到葛陂。即使如此,他还是因为公务缠身,没什么时间关心他们。
  为什么我改变不了?孙策无声地笑了起来。我至少可以保证我的儿子不被人欺负,我至少可以保证华夏民族不会被异族统治。如果有足够的时间,我也许能建立一个避免内部流血牺牲的机制。事在人为,有什么事是一定做不成的?
  “夫君?”袁权醒了,见孙策站在一旁,连忙起身。
  “嘘——”孙策竖起手指,挡在唇边,示意袁权不要声张,又指了指门外,摆弄了两下手臂,表示自己该练武去了,让袁权接着睡。袁权点了点头,又躺下了。
  孙策轻手轻脚的出了门,走下楼梯,在一楼廊下活动身体,准备行拳,头一抬,却看到角落里站在一人,正是小妹孙尚香。孙尚香静静地站在栏杆前,比栏杆的立柱只高出一头,不注意看还真未必能发现她。
  孙策很惊讶,走了过去。“小妹,你在干嘛?晨练?”
  孙尚香没有立刻回答。孙策探头一看,这才发现她闭着眼睛,呼吸很深,似乎在吐纳,不免有些后悔,正准备退到一边去,孙尚香睁开眼睛,咧嘴一笑。
  “大兄,你怎么起这么早?准备练拳?”
  “是啊,你这干嘛?”
  “练箭啊。”孙尚香扬扬手中的弓,又道:“不是射箭,是练听声。”
  “听声?”
  “是的,陈王师傅走之前才传我的,说上古射声士能不以目视,闻声而射。要想练成这样的绝技,就要练听声辨位。”
  孙策想起昨天于吉展现出的超强听力,不由得暗自咋舌。“陈王练成了吗?”
  “他得到这法子太迟了,没练成,所以才希望我从小就开始练。”孙尚香有几分得意。“陈王师傅说,这可是真正的绝技,比百步穿杨还要难,不仅需要天赋,更需要数十年如一日的苦练才有机会练成。”
  “你练了多久了?”
  “一个多月。”
  “天天这么练?”
  “是啊。以前是在自己院子里练,今天情况特殊,只好在这儿练了。”
  “效果怎么样?”
  “嘻嘻。”孙尚香笑了起来,拉着孙策的手臂,像个小猴子一样的吊着。“还早着呢,我现在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听不到别人的心跳。”
  “听声原来是听别人的心跳?”
  “那当然,呼吸可以屏住嘛,心跳没办法掩饰,而且射心脏比射咽喉容易,就算射偏了也能重伤。”
  “你不怕对方穿甲胄?”
  “普通甲胄没什么用,重甲太累赘,有几个人会穿?真要穿重甲就不用听声了,直接射脸。”
  孙策哈哈大笑,手臂甩了起来,将孙尚香像秋千一样甩来甩去,这是孙尚香最喜欢的游戏。父亲孙坚和子女们不怎么亲近,几个弟弟妹妹都和他比较亲,尤其是小妹孙尚香,一有机会就粘着他。
  兄妹俩玩了一阵,孙策忽然灵光一现。“小妹,我教你一个办法,说不定能让你练得更快一点。”
  孙尚香立刻精神起来,下了地,跳到孙策面前。“大兄,什么办法?快说,快说。”
  “你跟我练拳吧。”孙策说道:“我觉得我这拳法才是真正的内外双修,比华佗的五禽戏强多了。不过我要请活神仙先帮我修改完善一下。他对人体气脉那么熟悉,应该能洞若观火,手到擒来。而且,我跟你说,活神仙的听力非常好,有点你说的射声士的感觉。”
  孙策越说越觉得靠谱。他能这么快出现金声玉振的征兆,九交不泄只是一个机缘,根基应该还是他天天坚持练拳,根基远比一般人好,近乎内外双修。太极拳能不能打一直是个疑问,养生功能却是公认的。
  “真的?”孙尚香两眼放光,拍手笑道:“那可太好了,我正愁陈王师傅走了,没人能教我呢,现在来了一个活神仙,我这射声技一定能练成。”
  第1218章 回头钱
  孙策的武功不错,单打独斗不惧任何一个对手,即使是天天勤练不辍的许褚、典韦想胜他也不容易,一不小心反倒可能被他击败。
  但他并不认为这是太极拳的功劳。他对太极拳的具体招式并不熟悉,用得更多的反而是借力打力的拳理。孙策本尊的武功原本就非常好。有个号称猛虎的父亲,自己也有一流的身体素质,再加上十几年如一日的勤学苦练,即使不懂借力打力,他也是这个时代一等一的高手。再会一点其他人不懂的拳理,赢起来自然轻松。
  太极于他,实际作用并不大。他也清楚,世面上传流的太极拳大多是样子货,真正的东西有没有都不好说,反正真能打的太极大师没露过面,媒体上经常出现的都是雷大师,嘴上说得天花乱坠,真与人动手三秒现原形。
  不过,太极拳的养生功能举世公认,不管正宗不正宗,多多少少都有点效果。太极本身是所谓内家拳,理论基础就是阴阳八卦,练的就是气血。于吉身内求道几十年,论对身体气脉的熟悉,这个世界上应该没人能超过他。让他按照这个拳理重新调整一下,效果应该会好很多。能不能练成射声技不好说,强身健体应该没问题。
  孙策说干就干,拳也不练了,拉着孙尚香就去找于吉。
  于吉住在徐岳的小院里,已经起来了,正在院子里练习导引。听孙策说完,他也非常感兴趣,立刻让孙策演练了一遍。不得不说,这老头几十年的修行还是有用的,记忆力好得变态,孙策说了一遍,比划了一下,他就差不得记住了。悟性也是出奇的好,对孙策所说的阴阳奇正之理一听就懂,甚至比孙策本人还要有感觉。
  借着这个机会,孙策把自己另一个计划说了一下,希望于吉在《太平经》里加一些私货,鼓吹男女平等。于吉还没听完就抚着胡须笑了。
  “将军放心,《太平经》循道而作,本有阴阳和谐之论。我来的路上正是听说将军尊重女子,方知将军深明道本。就算你不说,我也会对这部分内容加以调整,予以强调的。”
  孙策反倒担心起来。“你不会随便改吧?这样岂不是失去了原本面目?”
  于吉很惊讶。“哪有什么原本?《太平经》本是汇编而成,一直在变。将军岂不闻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简易、容易,唯易不易……”
  孙策很无语,没兴趣和于吉再争辩下去。反正他又不是文献学者,是不是原本也无所谓,关键是于吉拿出的《太平经》能不能给他提供理论依据,如果不能,就算于吉不改,他也要于吉改的。
  孙策和于吉谈完,徐岳又凑了过来,和孙策谈了一下增加纸笔供应的事。原本只增加严畯一人,两人研究的内容又相似,对他影响还不大,现在又多了于吉,于吉不仅要写《太平经》,还要写一些其他的东西,纸笔消耗会更大,他需要孙策多给一些份额。
  孙策很惊讶。“不是一直充足供应的吗?什么时候有了限额?”
  徐岳苦笑。“杨主簿定的。他说最近用钱的地方特别多,各部分都励行节俭,希望我能省着点用。我觉得也有道理,便答应了。”
  孙策也苦笑。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最近是把杨修逼得不轻,他那么开心的去豫章上任也许有这方面的原因。他最近手头的确很紧,从交州运了两百多万石米来是解了燃眉之急,但也让原本就紧张的经济进一步捉襟见肘。从交州运米成本高啊,是本地生产的几倍,只能应急,不能作长久之计。
  孙策答应了徐岳,怏怏地出了门。一提到钱,心情就好不起来。小农经济容易稳定,但积累财富的速度太慢,没有十几年难见成效,作战的消耗却太大,十年积累经不起一年战争。工商倒是来钱快,但他刚刚铺开摊子不久,正是花钱的时候,工坊里的产品大多也是供应前线,还没看到收益。
  孙策心情正不好,回到水榭,又挨了一记重击。刚刚收到冀州传来的消息,冀州北部中小世家组团支持袁绍,袁绍一下子多出三四万人,更要命的是这些中小世家还给袁绍带来了大批钱粮,其中最显眼的就是中山无极甄家,几乎将全部家当都献出来了。
  听到这个消息,孙策在心里狠狠骂了一句。你么的,一帮鼠目寸光的家伙,主动往火坑里跳啊。行啊,你们愿意跟着袁绍一起死,我也没意见,到时候连锅端。
  “消息可靠?”
  “可靠。”庞统说道。郭嘉昨天睡得迟,今天早上不当值,是庞统在处理事情。“是我们安排在冀州的细作送来的消息。将军,最近海上风暴比较多,消息传递不便,反倒不如陆路安全。”
  “陆路是安全,不是关卡多嘛。”孙策忽然一愣,问道:“这次顺利吗,是什么时候的消息?”
  庞统笑笑。“消息是十天前发出的,路上几乎没耽搁,尤其是兖州境内。”
  孙策立刻听出了庞统的言外之音。大战之际,曹昂不会无故放松警惕,他这么做肯定有用意,至少是表示没有敌意,没有备战。
  “确定吗?”
  “基本可以确定。”
  孙策又高兴又担心。“曹昂不会是想做什么交易吧?我们自己都吃不饱,可没有余力支持他。”
  “这倒未必,虽说丁夫人在平舆过得很安逸,毕竟是敌对双方,曹昂不会做得这么直白。我倒是觉得,他有可能是想希望我们能放松一些海上封锁,让兖州的商人能够从辽东进货。除了战马之外,辽东的人参、貂皮、珍珠都是世家喜欢的商品,现在海路被我们封锁,他们会很不方便。”
  孙策点点头。“行啊,派人和曹昂接触一下,让我们放松封锁可以,得给我们点好处。”
  庞统应了一声,走了两步,又折了回来。“有件事,不知道袁夫人有没有和你说。”
  “什么事?”
  “将军投资的织机已经有收益了。我上次去南阳时,秦夫人对我说,按照事先的约定,今年应该分给将军、黄大匠、冯大匠三人共五百余金,想问问你们怎么打算,是取现,还是继续投。”
  孙策眨眨眼睛,抚着唇上的短须笑了,心情也跟着轻松了不少。“真不容易,总算看到回头钱了。士元,你说这是不是意味着最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我们开始赢利了?”
  庞统笑着点点头。“虽然五百金只是杯水车薪,却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第1219章 家长里短
  庞统说得不错,五百金对孙策来说是杯水车薪,却非常有象征意义。
  他投资赞助的第一个技术改造项目挣钱了。
  在这个时代,最稳妥的财富积累方式是置地。有了土地可以种粮食,可以种经济作物。粮食是必备品,硬通货,特别是天灾频发的情况下,粮价一涨再涨,获利丰厚;其次便是商业,但经商要有资本,要有靠山,要不然各种关卡就能让你无利可图。在儒家思想浸透社会时,纯粹的商人很难做大,大部分渠道和资源都掌握在天天喊着要重农抑商的世家手中。
  当权力和垄断能带来财富的时候,有谁愿意去搞技术研发?这是一个学而优则仕的时代,读书做官不仅能致富,更能提升阶层,没有人愿意去研究纯粹的技术。百工是贱民,技术研发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也没什么专利保护意识,辛辛苦苦研究出来也赚不了钱,风险和难度足以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孙策来自工业时代,他知道工商的优势,又遇到了黄承彦和黄月英这对有技术天赋的父女,才能开展技术改造。即使如此,他也是选择了最容易看到成功的织机。衣食住行,南阳有良好的蚕桑基础,可以大规模应用新技术,能够尽快产生效应。
  尽管如此,他从投资到看到分红也用了三年时间。
  “士元,是不是很有压力啊?”
  庞统苦笑。“将军,可被你说中了。子夫现在挣得比我多,还不用加班,每天都能回家,在父母膝前尽孝。我去提亲,张公还问我什么时候能天下太平,我感觉他那意思好像是希望我能稳定下来,去南阳或者襄阳定居。”
  孙策瞅瞅庞统。“看来张公最近太安逸了,静极思动啊。”
  庞统连忙求饶。“将军,千万别,真要这么一搞,我这婚事就麻烦了。”
  “怕什么,他敢不嫁,我亲自带人去抢。士元,你记住,任何时候,这个才是说话最管用的。”孙策拍拍腰间的战刀。“如果他们忘了这一点,我们有必要提醒他们。当然了,话可以说得好听一点,没必要杀气腾腾的。”
  庞统哭笑不得。
  孙策和庞统闲扯了几句,说起青州的战事。他现在还不知道朝廷的诏书究竟说了些什么,老爹孙坚本人又是什么态度。如果孙坚要去长安做卫尉,他就要亲自去浚仪,青州的战事就不能亲临了,只能交给太史慈或者鲁肃,不管是他们之中的哪一个,他希望庞统能去做军谋。
  庞统很兴奋,又有些不好意思。“将军,这……不太好吧,上次我……”
  “上次的事不怪你,你别放在心上。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决定,祭酒也觉得你最近进步很快,可以独当一面了,留在这儿不能让你尽情发挥。”孙策和庞统并肩而行。“你知道我们对辽东的计划,一旦条件具备,太史慈就要远赴幽州,到时候你们就要独立作战,不能指望我们给你们太多的帮助。”
  “我明白。”
  “辽东很冷,你要注意锻炼身体。”
  庞统拍拍胸脯。“放心吧,将军,我这天天一直坚持游泳呢。”
  “回头和幼平也说一声,我打算让他跟你一起去,负责你的安全。”
  “多谢将军。”
  孙策看着庞统因兴奋而涨红的脸,忽然做了决定。不管孙坚去不去浚仪,青州战事都交给太史慈和庞统。“给张子夫写信吧,这一去,没有一年半载回不来。”
  庞统连声答应。
  孙策交待完毕,回到水榭,袁权正安排孙翊等人吃早饭。出乎孙策意料,丁夫人和曹英也在。昨天饮宴时,孙策并没有看到她们。丁夫人正和袁权、尹姁说话,曹英捧着碗靠在摇篮边,正在喂孙胜羹汤,嘴里哼着曲子,神情专注。孙翊站在一旁,见孙策进来,挤了挤眼睛。
  孙策打了个手势,走到丁夫人面前,向丁夫人拱手致意。丁夫人还礼,袁权让出座位,让人给孙策取早餐来,不动声色地给孙策使了个眼色。孙策不太明白,也不好多问,接过碗,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
  丁夫人放下碗和勺,用手巾擦了擦嘴。“孙将军胃口真好。”
  “啊?”孙策有些意外,没想到丁夫人会主动找他说话。“哈哈,失礼,失礼。夫人,有何指教?”
  “我一个妇道人家,哪里敢有什么指教。”丁夫人环顾四周,脸上挂着浅笑。“看到将军兄妹相处和睦,连我这个外人都觉得高兴。小女在此叨扰多时,还要谢过将军与夫人的宽容和照料。”
  孙策哈哈一笑。“夫人客气了。”他顿了顿,放下碗。“夫人……是不是思念曹子修了?”
  丁夫人轻叹一声,默默地点了点头。
  “夫人,我把你留在这里,其实并无恶意,也是为曹子修着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