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策行三国> 策行三国 第1058节

策行三国 第1058节

  诸葛亮微微颌首,心中欢喜。孙翊答应得这么爽快,自然是早有这个打算,但他居然一直没说,而是等他说,免得侵夺他的职权,丢了面子,也是想得周到。
  两人正说着,前面有人来报,蜀军在前面雁岭设障,前锋蒋钦准备接战,请中军停止前进,免得江面聚集堵塞,成为蜀军抛石机攻击的目标。吴军没有船,用的是竹筏,无法携带大型军械,对攻坚极为不利。一旦过于聚集,很容易成为对方抛石机等重器的杀伤目标。
  孙翊下令,全军停止前进,中军两营弃筏登岸,占领制高点,寻找进军路线,准备策应蒋钦,夹击蜀军。后军潘濬则做做好警戒,以防蜀军声东击西,前面佯攻,吸引注意力,突然在后面来一下。
  即使有战船,还是顺水而下来得容易。
  孙翊有条不紊,一一安排妥当,然后将中军事务交给诸葛亮,自己带着亲卫营,来到阵前观战。
  雁岭在江水以西,岭如其名,像一只俯首饮水的大雁,俯瞰江面,长颈伸向江面,两翼展开,迫使江水在这里接连转了几个弯,前后不能相望。在沿江的山岭上,蜀军架起了几十架抛石机,还安排了弓弩手,居高临下,封锁江面。
  面对这种地形,蒋钦明智的放弃了水战,弃筏登岸,命人攻取东岸的制高点,设立指挥阵地。
  ……
  守雁岭的蜀军将领是于禁。
  看到蒋钦弃筏登岸,派人攻取设在东岸的制高点,他暗自冷笑了一声。
  在交趾与太史慈、甘宁交锋近两年,他算是蜀军将领中最了解吴军战法的人之一。依仗着精良的装备和训练,吴军敢于同任何数量相当的对手正面硬捍,即使一时受挫,也能挽回局面,最终取得胜利。
  对岸的制高点并不险峻,只要给吴军一天时间,失守是必然的。
  于禁当然清楚这一点,所以他也没指望部下能守住那个阵地。他只希望部下多能守一阵子,不要败得太容易,最好能将时间拖到晚上。
  他在那道山岭的背后安排了重兵,只等吴军将领入伏。如果能击杀吴军的前军大将,这一战就可以夺人先声,牢牢控制住这道防线,将吴军堵在山里,为曹仁争取一些时间。
  如果能够击杀孙翊当然更好,只不过从之前的战斗来看,孙翊虽然年轻,却极谨慎,诱他入伏的可能性太小。于禁只能退而求其次,将目标设定为蒋钦。
  蒋钦本是孙策身边的小将,是孙策重点栽培的将领之一。他被安排到孙翊麾下,就是孙策对孙翊的期望,正如吕蒙被安排在孙尚香麾下一般,是孙翊的左膀右臂。
  如果能击杀蒋钦,或者生俘他,对双方的军心士气影响自然不小。
  于禁在西岸岭上看着东岸战事时,蒋钦也在东岸看着西岸岭上的于禁。负责攻击岭上蜀军的校尉成当派人来说,岭上蜀军不少,但也不算多,最多一天时间,他肯定能拿下阵地。
  听完这句话,蒋钦抬头看了看天色,就觉得有些不对。成当作战很勇猛,他如果说一天就能拿下阵地,绝不会拖延半个时辰,只会提前,甚至提前很多。也就是说,如果让他连续攻击,他很可能会在上半夜就拿下阵地。
  即使吴军擅长夜战,夜间作战依然是尽可能避免的选择,尤其是在陌生的地形。
  这个时间点未免太巧。
  按理说,东岸的阵地虽然不如西岸重要,但东岸失守,雁岭防线残缺不全,威力大减,以于禁的经验应该看得出才对。他在交趾作战多时,太史慈的战报里对他的战绩描述很多,蒋钦并不陌生,前几天还特地拿出来复习过。
  于禁当然有可能是一时疏忽,或者兵力不足,但蒋钦更愿意相信他另有计划。
  取出地图,蒋钦仔细研究了一番,有了一些发现。
  东岸这个阵地不仅在河湾之中,三面受敌,背后还有一道被称作仰天窝的南北向山岭。这道山岭与临江的山岭隔着一道不足五十步的深沟,却高出不少,粗略估计,至少有一百丈。
  有了这一百多丈的高度差,便可以衍生出多种攻击方法。
  蒋钦叫过亲卫,让他通知斥候营校尉,安排人摸到仰天窝上看一看。
  斥候营的行动很迅速,下午未时,斥候营送来消息,仰天窝上有不少大树被人砍了。虽然分布很散,又被人精心掩饰过,还是能看得出一些问题。附近的百姓上山伐木烧炭,这是很正常的事,但砍那么粗的树,而且大小差不多,又与制作抛石机所需的木材相近,未免过于巧合。
  斥候们担心上面有伏兵,不敢轻举妄动,先送回消息示警,再寻机潜入深处。准确的消息要晚一些,很可能要到明天上午。
  斥候们还没侦察到准确的消息,蒋钦心里却有了准备。他有七八成的把握判断,于禁在岭上安排了伏兵。他随即进行了安排,准备打于禁一个反伏击。
  入夜时分,成当提前拿下了阵地。蒋钦带着亲卫营,大张旗鼓地登上了阵地,随即叫来成当,仔细盘问交战的经过。当他得知蜀军的阻击一直很顽强,直到入夜之后才迅速崩溃,不由得笑了两声,随即派人向中军报告,请求夜战。
  ……
  于禁看到了蒋钦登上阵地,却没有看到蒋钦派往中军的传令兵。就算看到了,他也绝不会想到蒋钦要向中军汇报的是什么。
  戍时,于禁率领精锐三千,悄悄地离开雁岭阵地,进入伏击地点。
  在仰天窝上设伏的将领岑白赶来汇报。吴军斥候曾到岭上侦察,有人看到了伐木的痕迹,但是没有生疑。有人一度接近他们埋伏的地点,几乎逼得他们出手。好在他们熟知吴军侦察的习惯,将伏击地点掩饰得极好,这才没有暴露。
  于禁很上心,反复追问,甚至让岑白画出了吴军斥候的路线图。
  他与太史慈、甘宁交锋的时候,对吴军斥候的能力印象极深,知道他们能力出众,思维缜密,稍有破绽,就会被他们识破。相比之下,蜀军斥候的整体水平要差不多,只有个别精锐能与之相比。
  岑白是随他在交州征战的将领,对吴军的实力也是比较了解了。正因为如此,他才特地将这个重任交给他。从岑白的描述来看,吴军虽然没有发现什么,但也不是完全放心,明天很可能会再来侦察。
  不过,这也是他意料之中的事。之所以决定今天夜袭,就是怕夜长梦多,不给蒋钦充分侦察的时间。
  于禁让将士们休息,自己也裹着大氅,靠着一棵大树假寐,脑子里反复揣摩形势,分析蒋钦可能的反应。他清楚双方的实力差距,更清楚吴军的作战能力,只能速战速胜,久战必败,弄不好被吴军反咬一口,可能连西岸雁岭上的阵地都丢掉。
  雁岭是僰道的东南大门。丢了雁岭,吴军就可以直入大江。
  于禁想得太久,头皮隐隐地疼,总觉得哪里有问题,却又找不到确切的理由,只能归结于自己对吴军的恐惧。而这偏偏又是不能宣诸于口,就连自己都不愿意面对的问题。
  一旦有畏敌心理,还怎么作战?
  但他又不得不承认,吴军是他最不愿意遇到的对手。从初平年间随曹昂征战开始,他遇到的吴军越来越强,渐成不可敌之势,扫平天下也是迟早的事。只算他能取胜一时,也不可能逆转形势。
  将来怎么办?于禁很茫然。
  “将军,丑时了。”一个亲卫摸了过来,推了推于禁,轻声说道。
  于禁浑身一震,连忙收回思绪,暗自汗颜。大战之际,自己居然走神了一个多时辰。
  “吴军情况如何?”
  “戍时收拾完战场,亥时就全部熄了灯火。中军的灯火一直亮着,直到子时三刻才熄。从登上山岭到休息,蒋钦一共巡了两次营,一次是查看地形,一次是看士卒安顿情况。他还往这边看了一会,说了些什么,太远,听不清。看样子,应该是要派人查一查什么的。”
  听完亲卫的报告,于禁笑了。蒋钦的行动都在他的计划之中,看来并没有发现什么,只是按照惯例行事罢了。吴军实力很强,也自信,有时候未免自负,想不到他会兵行险着。
  岭上地形受限,驻不下蒋钦所部的全部士卒,只能安置蒋钦的中军,其他人只能在岭下扎营。蒋钦是万人将,他的中军包括一千亲卫,还包括大量的吏员,实际的战士不会超一千五百人。他为此战准备了三千精锐,都是随他在交州征战的老兵,又在仰天窝上安排了抛石机和弓弩手,一击之下,纵使不能阵斩蒋钦,也能挫挫吴军士气。
  于禁深吸了一口气,发出攻击的命令。
  几声鸟鸣,在幽静的夜色中传出很远。
  仰天窝上传来几声闷响,大地为之一振,紧接着几团火球冲天而起,划破夜空,直奔吴军中军而去。于禁下意识的屏住了呼吸,握紧了拳头,眼睛死死的盯住火球的去向。
  这是他此次夜袭的关键步骤,如果能准确命中蒋钦的中军大帐,这一战就胜了一半。
  蜀军虽然能制造大型抛石机,但精准度却远远不如吴军。为此,于禁准备了十架抛石机,事先又经过多次演练,就是希望能一举摧毁吴军的指挥中枢,至少要让吴军出现暂时的混乱。
  火球带着呼呼的声响,越过山谷,落在吴军大营里,“轰”的一声散开,火星四溅,瞬间点燃一片。第一批十个火球,有五个落在了预定的区域,有一个成功落在吴军的中军大帐附近,散开的火苗点燃了吴军的帐篷,然后又点燃了蒋钦的战旗。
  吴军大营顿时报警声大作,刺耳的铜锣声响成一片,无数身影从帐篷里钻了出来。
  仰天窝上的弓弩手开始射击,无数枝利箭呼啸而去,扑向吴军大营中混乱的身影。在火光的映射下,那些身影是哪些清晰,就连中箭倒地的动作都看得清清楚楚。
  于禁侧耳听了一会,没有听到中军的战鼓声,心中升起一线希望。
  蒋钦很可能在第一波的打击中受伤甚至阵亡了,这可是一个好消息。
  于禁下令步卒出击。
  岭上的吴军大乱,也没有注意岭下的动静,几个当值的士卒也被蜀军的狙击手射中,有的倒地不起,有的滚落山谷。蜀军迅速向上攀登,在抛石机完成第二波次的打击,弓弩手完成三次集射后,冲上了山岭,分作左中右三队,冲向已成火海的吴军大营。
  于禁在亲卫的夹侍下,奔上预先选定的山坡,睁大眼睛,极力远眺,近距离观察吴军大营的动静。
  吴军大火光熊熊,声音嘈杂,无数身影往来冲突。
  于禁只看了两眼,就觉得不对,顿时心生警觉,后背一紧。
  他下意识地向四周看了看,正好看见数点寒芒闪现。没等他反应过来,两枝弩箭刺破黑暗,疾射而至,一枝箭擦着他的头盔飞过,射中了身后的一名亲卫,另一枝箭射中了他的胸口,刺破了他的胸甲,强劲的力量带得他飞了起来,摔下山坡,眼前一黑,就失去了知觉。
  第2555章 侵掠如火
  蜀军将士兴奋地冲进吴军大营,准备大杀一场,却发现大营里空无一人,只剩下燃烧的帐篷和一些依稀能看出人形的灰烬。
  那显然不是真正的人,而是一些草人。
  就算是反应再慢的人,也知道上了当。
  蜀军将士慌乱起来,一边后撤,一边大声向身后的同伴示警。临阵指挥的军侯、都尉下令敲响战鼓,请求撤退的命令,却迟迟得不到于禁的回音。
  就是蜀军将士疑惑之际,仰天窝上再次传来沉闷的轰响,十几个火球被抛上了天空,只是方向有所改变,不是砸向已成火海的吴军大营,而是砸向挤在一起的蜀军。
  “轰!轰!”几声闷响,火球砸入拥挤的蜀军阵中,火花四溅,落在无数蜀士的头上、身上,点燃了他们手中的战旗,身上的战袍。
  蜀军将士顿时炸了乱作一团,有的拼命扑上身上的火,有的在地上打滚,有的四处寻找藏身之地,更多的人转身逃跑,一边跑一边破口大骂仰天窝上的同伴瞎了眼,打得太偏。
  紧跟着火球而来的是密集的箭雨。由强弓硬弩射出的箭矢如蝗群一般呼啸而至,射得蜀军将士伤亡惨重,哀嚎声此起彼伏,让人不忍卒听。
  在火球和箭雨的攻击下,蜀军彻底失去了控制,没有再顾及军令,只想逃命。
  无数人拥向狭窄的山路,争先恐后的逃跑。兵顾不得将,将顾不得兵,互相践踏,互相砍杀。山岭的南坡是缓坡,北坡是陡坡,在夜色之中,混乱拥挤之下,根本无法从容下坡,无数人从山坡上滚了下去,落入江水之中,被江水冲走。
  西岸的山岭上,蜀军看着火光冲天的东坡,听着隐约可见的哭喊声,心头一阵阵发麻。虽然大部分人都以为这是蜀军攻击得手,追杀吴军,为之兴奋不起,还是有些明白人意识到情况有些不对,北坡的混乱,迟迟没有听到攻击的战鼓声,表明蜀军的攻击并不如预期的顺利,很可能出了意外。
  就在他们惊惧之时,岭下响起了激烈的战鼓声。蜀军大惊,顾不上东岸的战事,连忙组织反击。夜色深沉,看不清对手在哪里,他们也不敢出营,只能依靠阵地,用弓弩拒敌。
  慌乱之下,蜀军将士也顾不得章法、节奏,全力射击,射出一阵阵箭雨,直到箭囊空空。
  岭下的战鼓一直没有停,但吴军也一直没有攻上来。等蜀军将领意识到对方可能是佯攻时,蜀军已经射出了大量的箭矢,大部分弓弩手的箭囊都空了,手臂也因为连续拉弓上箭而酸软无力。
  趁着这个时候,吴军发起了真正的进攻。他们从黑暗中涌出,刀盾手在前排斥,弓弩手抵近射击。箭矢飞驰,惊魂未定的蜀军接连中箭,纷纷倒地,剩下的也四处溃逃,寻找藏身之处。
  于禁带走了中军精锐,守在岭上的大多是当地郡兵和大族的部曲,半夜没睡,本来就困乏无力,如今又遭遇突袭,想向中军求援,中军却一点回音也没有,很快就乱了阵脚。
  趁着蜀军慌乱,几名身披重甲的吴军士卒手持大斧,冒着蜀军零星的箭矢,冲到蜀军营栅前,挥起大斧猛砍,几下就劈开了营门,杀入蜀军大营,大斧抡得像风车一般,几个避让不及的蜀军被砍翻在地,凄声惨叫。
  吴军如狼似虎,如潮水般涌入蜀军大营。
  ……
  战斗持续了一夜,失去中军指挥的蜀军溃不成军,阵地接连失守。
  天亮时,吴军已经攻占了雁岭主阵地以南的所有阵地。
  蒋钦下令清理战场,在战场东北的山沟里找到了于禁。
  于禁死了,不是被箭射杀的,而是被压死的。他穿了一套不太合身的金丝锦甲,挡住了那枝箭,但他被箭的力量推下了山坡,然后又有几个亲卫中箭倒地,砸在了他的身上,将他压在沟里脱身不得,窒息而死。
  山坡上下,江滩上,到处是蜀军的尸体,除去被水冲走的,至少还有五六百人。只有一小部分是被火烧死,或者箭射死的,大部分人死于砍伤、摔伤。还有千余人沿着江滩逃窜,乱石、树丛,处处有惊魂未定的蜀军逃兵,绵延十余里,给吴军抓俘虏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蒋钦将于禁的遗体收拾干净,送到中军。孙翊又命人送到蜀军阵前,同时劝降。
  见于禁战死,大部分蜀军都失去了继续战斗的意志,缴械投降,少部分趁乱撤离阵地,逃回僰道。
  孙翊命蒋琬带着于禁的遗体,赶往僰道,劝曹仁投降。
  ……
  看着于禁苍白的遗体,曹仁的眼角不由自主的抽了抽,随即落下泪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