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朝为田舍郎> 朝为田舍郎 第202节

朝为田舍郎 第202节

  高仙芝颇为意外地看了他一眼,沉吟一番,缓缓道:“公事来往而已。”
  话说得很隐晦,但意思顾青懂了。
  两人恐怕已有很深的积怨,否则不可能连表面的客气话都懒得说,所谓的“公事来往”,实际上就是老死不相往来,甚至是互为仇寇。
  “顾侯爷为何突然提起此人?”高仙芝含笑问道,目光若有深意。
  顾青也笑:“我只是觉得边监军这人很有趣……”
  “有趣在何处?”
  “准确的说,是最近几天比较有趣,也不知为何,边监军这几日胆气忽然壮了,说话做事都是昂首挺胸的样子,令人倍感威武,呵呵。”
  顾青说完迅速看了高仙芝一眼。
  这句话不是闲聊,而是对高仙芝隐晦的提醒,高仙芝如果智商在及格线上的话,应该会明白顾青话里的意思。
  虽说顾青的目标是想把高仙芝赶走,但如果在高仙芝和边令诚之间做个选择的话,顾青不介意马上调整目标,先把边令诚弄死再说。
  高仙芝的毛病顶多是刚愎自用,行事蛮横,但顾青深深知道,一个太监如果坏起来的话,那真是嘴角长疮脚底流脓的那种坏,坏得毫无底线,这样的人比高仙芝危险多了,必须先除掉。
  尽管目前边令诚没有做出什么损害顾青和安西四镇利益的事,但如今是太平之时,一个监军发挥不了他的破坏力,顾青担心的是一旦安西发生战事,边令诚便不会如此安分了,那时他一个人造成的破坏,或许会害死很多将士。
  果然,高仙芝听到顾青的这句话后,眉头忽然皱了起来,沉着脸思索片刻,然后深深地看着顾青。
  顾青回以灿烂的微笑,人畜无害阳光明媚的样子,又萌又帅,少了几分喜庆而已。
  两人无声间仿佛达成了某种默契,纯爷们儿之间的默契。
  ……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断了二人的思路。
  一名骑士被拦在左卫大营的辕门外,远远地朝辕门值守的将士大声呵斥着什么,值守大营的将士却面无表情,死活不让他进去。
  高仙芝朝辕门方向看了一眼,眉头又皱了起来,沉声道:“那是我的亲卫,应该有急事禀报。”
  顾青朝旁边一名亲卫扬了扬下巴,道:“去放他进来。”
  高仙芝的亲卫进了大营后飞奔至校场,找到高仙芝后马上行礼,急声道:“节帅,刚接到军报,吐蕃贼发兵三万,十日前入寇于阗,于阗守军力战败退,吐蕃已占据于阗镇,请节帅定夺。”
  高仙芝和顾青大惊,同时站起身,高仙芝脸色铁青道:“于阗镇失守了?”
  “是,于阗已落吐蕃之手,残余将士正沿玉河方向朝龟兹镇集结归拢。”
  第二百八十章 擂鼓聚将
  于阗镇,安西四镇之一,与吐蕃紧邻。如果于阗这个名称不是很出名的话,那么可以换个说法,于阗镇便是后世的新疆和田,产玉的地方。
  从地图上看,如果大唐对吐蕃处于攻势,那么于阗便是王师进击吐蕃的桥头堡,如果大唐处于守势,吐蕃入寇攻击,于阗便是大唐境内的第一道防线,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两国交战的必争之地。
  有意思的是,于阗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国主姓尉迟,这一代的于阗王名叫尉迟胜。所以准确的说,于阗应该叫“于阗国”。
  于阗历代国主皆对大唐非常忠心拥戴,因王室仰慕大唐的繁荣和文化,常将自己的子女遣往长安求学或为官,而大唐也对这位不离不弃的小弟非常厚道,不仅每年回送大量礼物,结儿女亲家,还在于阗国的请求下驻兵,并在于阗国内设毗沙都督府。
  大唐贞观二十二年,太宗皇帝将龟兹,于阗,疏勒,焉耆设为四镇,统一由安西都护府节制,分别进驻扎兵马,这便是有名的“安西四镇”。
  一个国家的主权仍完整的情况下,主动邀请别国在其领土内驻扎军队,这个理念可谓很先进了,一千多年后的现代仍常见。
  由此也可以看出,于阗与大唐的关系好到了怎样的地步,说是“于铁”也不为过。
  大唐立国后,于阗时常被外敌入侵,外敌主要是南面的吐蕃,由于吐蕃军势强大,于阗国饱受吐蕃摧残,这也是于阗不得不邀请大唐驻军的原因之一。后来大唐军队进驻后,与吐蕃打得难解难分,但到了高宗以后,大唐军队的战力渐渐不如从前,所以于阗国时常失守。
  武则天到李隆基这期间,于阗国几易其主,吐蕃与大唐为了争夺这个战略要地,多年来一直呈拉锯状征战,轮流插红旗,争夺非常激烈。
  高仙芝吃惊的是于阗守军竟败退得如此之快,但对吐蕃毫无预兆发起战争倒是不奇怪。
  顾青却有些不解了:“吐蕃以何理由主动发起战争?总不能无缘无故说打就打吧?”
  高仙芝苦笑道:“发起战争需要什么理由?自从高宗先帝以后,大唐与吐蕃关系越来越恶劣,两国征战早已不需要理由了,因为大家都明白,任何理由都不过是冠冕堂皇的遮羞布,交战次数多了,遮羞布已没必要了。”
  “反正,大唐想吞了吐蕃,吐蕃想吞了大唐,就是这么简单。我经略安西这些年,与吐蕃贼从来都是不宣而战,往往和平了几年后,吐蕃突然入寇,进攻的地点通常是安西的于阗,河西的凉州,陇右的鄯州。”
  顾青喃喃道:“古代人民果真是既朴实又耿直,打仗都不需要理由……”
  高仙芝看了他一眼,神情有些迟疑。
  顾青看懂了他的表情,于是笑道:“节帅,如今已是战时,末将说过,若遇战事,末将与麾下兵马听从节帅调遣,请节帅接管四镇兵马,准备抗敌吧。”
  高仙芝松了口气,叹道:“顾侯爷深明大义,愚兄佩服。”
  说完高仙芝神情忽然一变,最近那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浑然不复,整个人气势忽然变得凌厉起来,像一柄刚拔出鞘的绝世宝剑,毫无顾忌地吞吐锋芒。
  从顾青第一次见到高仙芝以来,只有这一刻他才像一位真正名垂青史的名将。
  “派出快马,召四镇兵马赴龟兹城,节度使府擂鼓聚将!”
  ……
  龟兹城内,节度使府中,众将聚于一堂,很多面孔都是陌生的,他们大多是从另外两镇匆匆赶来。
  高仙芝面沉如水,站在主案前一言不发,顾青坐在高仙芝的右侧,边令诚作为监军坐在高仙芝的左侧。
  众将面色平静,显然对吐蕃突袭于阗并不意外,他们习以为常。
  边令诚却不停在高仙芝和顾青身上打量,眼中露出不解之色。
  原本边令诚以为遇到战事后,高仙芝和顾青会因为争夺安西四镇指挥权而大闹一场,可此刻见高仙芝和顾青表情平淡,高仙芝照例站在居中主位,显然这一次抗击吐蕃的指挥权仍在他手中,顾青却似乎毫不介意,心甘情愿地坐在旁边充当配角。
  这……剧本不对呀!
  顾青来安西的目的不是来夺权的吗?这次战事是多么好的机会,再说顾青手中有一万精锐兵马,又有他这个监军站队,为何不夺权?若战事还是由高仙芝指挥,稍有失当的话,长安方面又会下旨斥责,边令诚也会跟着挨骂,所以边令诚其实是希望顾青来接管指挥权的。
  从古至今的监军之所以大多是坏人,是因为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
  在主帅的眼里,战争就是战争,战争只需要打赢,不需要思考战争以外的因素。
  可是在监军的眼里,战争的胜负反而是其次的,他们只会站在政治的角度,一旦站在政治的角度看待战争,那么立场便不一样了。
  朝堂上错综诡谲的关系,天子复杂难明的心理,军队内部勾心斗角的争斗,这些都比战争的胜负重要,为了政治的需要,主动输掉一场战争也在所不惜。
  所以此刻边令诚对吐蕃入寇并不怎么关心,他关心的是顾青为何不夺高仙芝的兵权,陛下的意思不是让他来安西牵制高仙芝吗?如此绝佳的机会他却什么都不干,主动将兵权让给高仙芝……
  边令诚暗暗在心里的小黑本本上记了一笔,决定回头便向长安上疏。
  顾青浑然不知有生以来即将第一次被人背地里告黑状,他的注意力放在堂前的众将身上。
  听着众将领唱名而入,顾青仔细聆听,可惜的是,除了马璘以外,再无任何耳熟的名字。
  顾青默默统计了一下安西都护府的名将,只有高仙芝,封常清,马璘三人,其他的名将大多在别的都护府,比如哥舒翰,就是“哥舒夜带刀”的那位,或是在长安,比如郭子仪和李光弼。
  众将到齐,高仙芝环视四周,缓缓道:“十日前,吐蕃贼发兵三万入寇于阗,于阗守军不敌,已然败退,我大唐王师身负皇恩,有守土抗敌之责,战事已启,自本帅以下,人人当须奋勇,以躯报国,勿负天子与子民。”
  一阵甲叶撞击声,众将一齐抱拳行礼,轰然道:“是!”
  高仙芝点头,道:“今日始,安西四镇兵马集结于龟兹,龟兹镇驻军马上派出斥候,打探吐蕃贼军动向,并沿玉河方向寻找于阗败退守军,与其联络,收拢败军,三军整备粮草军械,征调民夫,安西都护府各城池关闭,城中宵禁,快马向北庭,河西,陇右都护府通报军情,各将点齐兵马,做好战备,准备出征迎战吐蕃贼军。”
  “是!”
  高仙芝扭头看着顾青,道:“副帅可有话交代?”
  顾青微笑道:“末将无话,麾下一万兵马,一万五千匹战马,粮草与兵器若干,任由高节帅调遣。”
  边令诚闻言眼中瞳孔猛地一缩。
  高仙芝却满意地笑了笑,顾青在众将面前态度摆得如此谦逊,显然是给足了他面子,高仙芝心中暗暗领情。
  当然,给面子归给面子,高仙芝很清楚,如果他真要绕过顾青调动他麾下的一万兵马,顾青一定会当场掀桌子翻脸,什么是真话,什么是走过场,大家心里都明白。
  沉吟片刻,高仙芝道:“临阵不可换将,此为兵家大忌,副帅的一万兵马仍由你节制,待斥候打探出敌踪动向后,再与副帅商议兵马行止。”
  顾青给足了高仙芝面子,高仙芝也投桃报李,在众将面前给足了顾青的面子,顾青麾下的一万兵马他动都不动,情势不算太危急,高仙芝没忘记天子给顾青的圣旨,圣旨上写明了左卫一万兵马由顾青节制,不到万不得已,高仙芝绝不会动顾青的兵马。
  聚将过后,高仙芝下令众将各司其职,然后命众人散去。
  顾青也向高仙芝告辞,打算回营整顿兵马粮草,刚离开节度使府,忽听背后有人唤他,边令诚屁颠颠儿地追了上来。
  “边监军有事交代?”顾青好奇道。
  边令诚环顾左右,将顾青拉到一个无人的角落,跺脚怒其不争地道:“顾侯爷,为何安西兵权仍在高仙芝手中,咱们不是说好了一同牵制高仙芝吗?”
  顾青茫然道:“咱们何时说好了?边监军莫非宿醉未醒?”
  边令诚勃然变色:“上次在侯爷的帅帐中,咱们难……道……没,没……”
  边令诚越说越慢,神情渐渐尴尬。
  呃,上次好像真没说过,只是顾青有天子的圣旨,牵制高仙芝的意思很明显,边令诚主观认定了顾青必然会与高仙芝夺权,才产生了彼此是同盟的错觉。
  顾青同情地看着他,诚恳地道:“边监军可能最近太劳累了,要不要回长安休养一段时日?我向陛下请旨,就说边监军积劳成疾,都吐血十斤了,请求陛下允你回长安,说不定陛下答允后还会给你升官呢。”
  第二百八十一章 备战待发
  边令诚现在就很想吐血,十斤没那本事,二两倒是手到擒来。
  安西战事刚启,李隆基正琢磨着如何平衡安西军内部权力,作为监军的他如果真上疏请求回长安,等待他的一定不是升官,很有可能是四个昆仑奴等在城门外给他抬棺,唢呐琵琶胡琴各种乐器奏出欢快的曲子,昆仑奴一边抬棺一边载歌载舞把他埋了。
  “侯爷,侯爷……莫闹,奴婢哪里积劳成疾了,又何来吐血十斤之说……”边令诚脸色难看道。
  若换了其他人敢这么说,边令诚早翻脸了,可惜面前这位侯爷终归圣眷太隆,边令诚不敢得罪,只敢暗搓搓的告黑状。
  见边令诚脸色不好看,顾青认真地商量道:“那就吐血二十斤如何?不能再多了,再多就死了。”
  边令诚忍不住道:“十斤也死了!……侯爷,咱们能不说吐血的事吗?您今日为何不与高仙芝夺权?前阵子高仙芝老实了很多,想必已明白了天子的心思……”
  “今日若侯爷当着众将的面接管安西兵权,再加上奴婢在旁边为您帮声,高仙芝必然不敢多说,将兵权双手奉上。此次抗击吐蕃贼军的主帅就是侯爷您啊,您为何心甘情愿将兵权让出,甚至您麾下的兵马也任其调遣……”
  顾青目光渐冷,瞥了他一眼,淡淡地道:“边监军说得倒是轻巧,未奉诏命,未得调令,让我当着众将的面公然接管兵权,这叫‘以下犯上’,说得严重点,这叫‘兵变’,懂吗?我若真这么干了,高节帅一刀砍了我陛下都无法说他做错了,你行你上啊。”
  边令诚顿时语滞。
  明面上呢,当然没有诏命没有调令,顾青不愿冒这个险倒是情理之中。
  可边令诚还是觉得不甘心,安西军的局势直接关系到边令诚的性命和前程,而边令诚所理解的天子密旨的意思,高仙芝和顾青都是不稳定因素,如果能把这两人都排挤掉,那么自己岂不是立了大功?
  所以边令诚其实打着撺掇的主意,让二人鹬蚌相争,他则坐收渔翁之利。
  很遗憾,顾青也是这么想的,大家都有一颗想当渔翁的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