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综合其它>你好,守财奴(1V1H抠门攒钱实录)> 102.活佛和道德标兵的盛世

102.活佛和道德标兵的盛世

  “我真的很后悔,小泥……”阳炎捂住脸,泪水从指缝中流出,“赔给倍江医院的违约金,足够你在国外好好地上一个大学……”
  全家人都没意识到免费午餐背后的隐患,反而为欧野泥匆匆在国外短暂留学一年而欢欣不已。
  “如果我不是一直逼你努力上进,你也不用成为别人眼中的优秀懂事孩子,”阳炎环视着这个住了十多年的家,“把咱们家房子卖了吧,钱给了,好好给平院长道个歉。”
  欧野泥蹭的站起来,诚然阳炎的付出与担当让她感动,但这个建议她无法接受。
  “我不可能卖房给钱,更不可能给他道歉。”
  阳炎和其他几位家人哭成一团,“你这么拧巴的性格……也不知道随了谁哟……”
  法律援助走到了最后一步,欧野泥已经无计可施,只能在围巾网上叙述了整个过程,期待能够引来媒体关注,协助解决此事。
  帖子发出之后,很快就有几家热衷于报道时事的媒体进行了转发,并配上了夺目的热点标题——《硕士离职遭单位索赔天价违约金》。
  随着浏览量的上升,关注者不断增多。
  不过几天,欧野泥就接到了童主任的电话:“欧阳妮,我们已经关注到了你的不实发言。请你在收到通知后立即删除相关帖子,否则我们将就诽谤虚构之处向你提起诉讼。”
  欧野泥回绝了:“在解决问题之前,帖子我不会删。”
  很快,帖子下方开始有人回复。
  “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毫无契约精神。”
  “负心多是读书人,仗义每多屠狗辈。”
  “签了就该赔。”
  “不是医院的培养,你读得出来那么多书吗?”
  “坚决支持医院索赔费用!”
  “培训的时候想着免费,光吃不吐啊!”
  哪怕是间或出现一两条公正的评论——
  “违约金不能肆意约定,超过培训费用本身的额度属于违法。”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无可厚非。”
  也会很快被淹没在愤怒网友的道德制高点下。
  他们就像毫无感情的评论机器一样重复着:“契约精神!”“赔钱!”“曝光她!”“人肉这种垃圾!”“支持她赔到倾家荡产!”
  欧野泥将网友的评论截屏发给余池,余池回复她。
  “当人们习惯性用高道德标准来评判社会热点事件时,本身说明了法律体系的不完善。他们也不会意识到,未来可能受到权利侵害的主体正是自己。”
  不止于此,网友的舍利子很快就崩了欧野泥的眼,有人开始给她大量发送私信。
  “像你这么品德败坏的高学历垃圾,就该全家人一起下阴曹地府!”
  欧野泥回复:“想必您也同样去世了,才会在下面跟我们打了照会。”
  还有人苦口婆心地劝她,“单位好不容易培养了你,就该珍惜工作机会,你怎么就不知感恩呢?你还跑到网上来曝光,好意思吗你?”
  欧野泥:“请你来叁川省,我该把悦山大佛请下来,让你坐上去。”
  还有医院的同事也找到了她,“你这样大吵大闹,崩了双方的和谈之路,弄得我们以后要走的人真的很难办。”
  “你以为岁月原本静好,社会生来公平,”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欧野泥的断交名单上又多了一位,“其实只不过因为有人替你寻衅滋事。”
  虽然左支右绌,双手难敌众拳,但欧野泥还是不肯退让。
  直到某天晚上,战况突然急转而下——
  有人在网上人肉曝光出了她的个人信息。
  不止是她的姓名,身份证号,个人照片,甚至连她在哪里读的大学,以前是因什么方式被倍江医院选调,全都暴露无遗。
  那个时候汉国对于非法暴露个人信息还没有明文追责规定,即便欧野泥向围巾管理申请了信息删除,已经流露出的信息还是遗毒无穷。
  就连本科就读的学校办都给她打来了电话,语重心长地劝她行事莫要过于偏激,言辞切勿过于尖锐,避免影响母校的声誉。
  欧野泥眼睁睁地看着手机上的评论不断增多,自己却不敢再予以回应。
  精神紧绷到了极致,面对食物不停地干呕,头发开始大把大把地掉落,不知何时睡去,却很快在惊惶中醒来。
  她出现了严重的应激反应。
  仿佛迈进了一个无声却满布硝烟与陷阱的战场,她就算粉身碎骨,也不能撼动那个无形的敌人。
  她在万千评论的汪洋大海中挣扎着,呐喊着,却好像从来没有人能听见她的声音一样。
  在一面倒的否认下,欧野泥甚至也怀疑自己是错的,“难道面对一份受到职场霸凌的工作,去反抗不合理的条款,遵从内心的自由抉择,是不应该的吗?而这一切,只是因为我违背了汉国普世的知恩图报道德准则。”
  热点总会随着社会变动而被抛弃,被钉在道德耻辱柱上的欧阳妮留在网上最后的评论是——
  “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哪怕她并不符合传统社会道德,不是一个普世意义上的好人,也无法获得公众的认可。
  但她是她自己。
  一个月之后,还在出差返程途中的宋远哲接到了欧野泥的电话,“师兄,我想见您一面。”
  -------------------------------------
  作者的话:
  似曾相识的社会热点。
  回忆杀完了,该继续杀两位男士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