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老寡妇生活指南> 老寡妇生活指南 第89节

老寡妇生活指南 第89节

  “前些日子一直天热的厉害, 也没什么雨,现在这雨一起,要下多久也不晓得, ”张融融道:“家里米什么的还能吃多久?!”
  “没囤多少,要不我再去买点回来?!”张兴柱道。
  “嗯, 就怕下的时间长,家里没得吃,水也积一点囤上一点。要是雨季拖拖拉拉的,只怕菜也得涨价, 想买都买不着……”张融融道。
  “成, 我现在就去。”张兴柱还去寻了马大夫,两人一同去了。
  邻居们看他们去了, 也不少人也跟着去了,不管咋么,还是备着点心里踏实。中原人嘛,都是这样, 史上苦难的基因刻在后代的骨子里了,反正吃的喝的都得备足了才安心。
  之前囤粮一般都是秋里囤到春里的那一类,等春粮上来,也就青黄相接了。夏天反而很少囤,是因为很多人家的干燥条件不足,囤的太多了,又潮湿的话,米面都会发霉生虫。像这一种,扔了又舍不得,不扔吃着又真不好吃。
  大多数便喂鸡了,但是大白米喂起鸡来也心疼啊,所以夏天如果不是特殊情况的话,一般会少积点米面粮啥的。
  便是家里有去年的旧粮的,太热的时候也会拿出来晒在院子里翻着晒上一晒。
  粮□□贵,若真生虫了,还真没几个舍得给鸡吃的,一般都是把虫晒一晒,然后再收起来,继续吃。要是不好吃,就煮粥嘛,放点盐和猪油一拌,也就香了。只要不是霉的太严重,大多数连喂鸡都不舍得。
  夏天天热,是真的烦人,因为鸡下的蛋也容易坏,如果这个时候老母鸡非要抱窝,那就算出了小鸡,也不容易存活,会热死,尤其是一升温再一降温啥的,还有热死又冻死的。
  这个天气,家里当天下的鸡蛋基本在第二天就吃了,就是怕坏了可惜!
  没有冰箱实在没的办法。
  就算有地窖,但是也会有其它的不好,第一它的温度达不到,第二不通风的话,其实在最热的时候,它也会很闷热,东西也不可能完全的保存太久,若是潮湿的天气里,它又湿度大,东西也是会发霉的。若是卫生条件再达不到的话,好家伙,它会成为老鼠的家。
  所以地窖一般是冬天用的比较多,东西放里面不会冻坏,而夏天,它的限制条件就很多了。
  到了中午,张强张恒冒雨拉了一板车的西瓜回来,大妮看他们淋了雨,忙叫换下湿衣服,又打水洗了脸,把头发给擦干了,可依旧还是一身的汗。
  张强道:“这天下雨了还这么闷热。”
  说罢和张恒二人将西瓜给一个个的擦干了,慢慢的垒到了柴房里,道:“这一板车吃上一个月差不多了。估计那时候瓜也下市了。”
  “这个哪儿来的?!”张融融道。
  “从码头上运来的,是南边的一个县里瓜丰收了,今年的价格还算便宜,我和恒子就买了一板车回来,吃一个月应该差不多。”张强道。
  “就怕它存不住,我觉得最多吃上半个月,时间长了,得坏。”张恒道:“今年雨水不多,这瓜倒是大丰收了,农人都苦,瓜丰收了,又滞销,反而卖不出去卖不上价。雨水多的时候,瓜又烂在了地里,没得卖。不管咋,他们赚钱都是看天看行情的。咱城里人,其实日子也是看天色,这瓜丰收了,多少还能吃着点,若是年收成少的时候,价格太高,哪家舍得这么吃?!也没法子。”
  “城里不少人家都到码头去买瓜了,谁家都是一萝筐一萝筐的买。”张强道:“那么几船,估计卖的快。”
  “可惜下雨了,若是不下雨,后面几天肯定还有更多的运上来,到时候价格还是更便宜些。只是一下雨就不好说了。”张恒道,“运输和收瓜都受影响。衙门也会在雨水大的时候不叫船下水。”
  张融融叫大妮去切开一个,尝了尝,道:“是真甜。”
  “甜吧?!”张恒笑呵呵的,道:“这个时候是应季的时候,比刚上市的时候好吃的多呢。”
  张强和张恒二人像八戒啃瓜皮一般,一顿狼吞虎咽,在外面跑,是真累又渴。
  “屋子漏水吗?!”张融融道。
  “有八处漏水,六处是屋顶,两处是墙面有点渗水,”张强道:“等天晴了,先修补起来。也不知道中秋能不能赶得急。这都六月中了,就怕来不及啊……”
  “无妨,”张融融道:“我已经叫大牛开始炼油了,下午他都在家,晚上还能加会儿班,也不咋累,无非是活细致些,他做的来。再加上干花又都是现成的,到了油沉淀好了,就能淬进去,等浸润透了,才提纯一次便可以直接售卖。中秋时候就卖这些。等作坊完全好了,再做下一批。来不得及的。一开始的时候,这买卖也只小县城卖,能吃得下多少货?大牛做一做,就尽够了。以后给别的地方供上货,那时作坊里再做便是。”
  张恒听了笑起来,道:“这些天我和哥一回家就累的慌,吃了就睡,倒不知道姑奶奶原来早有安排。怪不得最近大牛都不见踪影呢。原来是一大早出门点卯,中午就跟绣花姑娘一样似的钻在家里了。”
  “也是怪我,竟没闻着家里一股油味儿。”张恒笑嘻嘻的道。心里十分高兴。
  正说着呢,张兴柱打着伞回来了,外面是米店的伙计拉了板车,板车上用油毡盖着,里面有好几袋米面油啥的,调料也买了些。
  张强张恒忙去搬进来,小心的避开雨,到柴房里放下了,道:“爹,咋买这许多?!”
  “老姑说雨不知道下多久,万一买不着菜,只能吃这些了,我寻思着多买一点,反正家里吃的多,真一时吃不完,也不怕坏。”张兴柱一面收伞,一面挽裤腿,看着米店小二穿着蓑衣拉着板车去送别人家了。
  “好家伙,这雨可真密,风一吹,伞打着身上也湿了,”张兴柱脱下湿淋淋的布鞋,反正在家里他也不怕丢人了,换上了之前张融融叫给家里人做的那种凉鞋,真别说,虽然露着脚趾不大雅观,但奈不住,真他娘的穿着舒适啊。
  “爹,把湿衣换了吧,”大妮给他拿了衣裳。
  张兴柱听话去把衣服给换了,这才出来喝茶吃瓜,又看柴房堆了不少,道:“哪儿来的?!”
  “码头上来的,今年瓜丰收呢,干脆拉一板车回来吃,”张强笑道:“家里有大牛,估计着也吃不久。”
  张兴柱一乐,笑道:“那是,这点米面也吃不久。省得便宜了霉虫。”
  说的张恒和大妮都乐起来。
  雨淅淅沥沥不休,从屋檐像珠子一样的垂落下来,噼噼啪啪的听着真的很好听。
  中午王安平和大牛回来了,两人吃着瓜,王安平道:“明天要是雨还不停,县太爷说就得安排人手去防汛了,雨季河边上都得有人值班,若是水位到了险位,就得组织城里居民进行加堤的工作,娘,我明天怕是一时回不来,下午只叫大牛先回来便是。”
  “行。”张融融道:“若是真到了险位,再叫大牛去也不迟。”
  张兴柱道:“这也是县里例常的工作了。每年都是这样。万一真雨水太多,县太爷要安排人手下乡通知的话,叫大牛陪着安平一道去,两人别分开。大牛知道了吗?!有啥事别离开你表叔。”
  季大牛道:“我知道了。”
  王安平对张融融道:“只希望今年汛期别太长。要不然下乡去,别处是没什么,只王家村,我不太想去。”
  “有大牛在,那两个还敢打你不成?!”张融融道:“怵他们做什么?!”
  “不是怵他们,是怕看到我和娘现在日子好过,反倒歪缠上来。”王安平道:“我不想他们歪缠娘。”
  “缠不着,我连见都不见,能缠着什么,顶多是你烦心的多了。”张融融道。
  王安平笑道:“我烦心是没什么。我不怕烦心。只是讨厌他们惹娘烦心。”
  王安平怕什么,是怕王家两兄弟看到他现在当了衙役,有了好日子,好生活,本来就算没几分心管娘和弟弟的心思也会升起好奇心。一旦他们紧盯着他们,无事也会生出事来。
  到时候,难免会惹到娘不高兴。
  对他来说,所谓兄弟之名,之义,他是完全不在意,也不在乎,顶多是面上应和些,应付应付就完了。
  可是他们配打搅娘吗!?
  且不配呢。
  大牛已经开始细心的去弄油的事了,大妮盯的紧,大牛对于这件事嘴巴是闭的像蚌一样,半句嘴也不多,不往外说。便是季老娘每每来,都完全不知道这件事情。
  第140章 县吏
  第二天雨还在下, 季大牛照常回来,王安平却和衙门里的其它吏员往城外轮流去观察水位,并且封了码头, 已经禁止下水了。
  雨一大,进城卖菜的人都少了, 一到中午雨竟下的急起来, 不少百姓急着出城, 淋着雨, 赤着足也顾不上鞋子湿不湿了, 赶紧的回家去,就怕万一雨下的更大, 就回不了家。
  大妮怕王安平在码头上没水没吃,赶紧和大牛做了点心,接了水往码头上去了。
  王安平道:“赶紧回家, 这雨下的太急了,万一摔着怎么办?!”
  大妮道:“我没事, 只是表叔太辛苦了。”
  “水位上升的有点快,”王安平皱眉道:“得禀报县太爷了。”
  大牛道:“我先送大妮回家,我去报信。”
  “行。”王安平道:“赶紧的,别叫大妮淋着雨。”
  大牛将大妮往怀里一裹, 几乎是搂着走, 他身躯宽,反倒叫大妮少淋不少雨。赶紧的送人回了家, 就往县衙去了。
  县太爷听了也有点愁眉苦脸,道:“老天爷真是会变脸色啊,这雨说来就来,这般的急!”
  感慨两句, 便忙命人开始组织人手,一面去加固河堤,一面则安排县城百姓开始排内涝,这雨下的太急,而古代是没有良好的城内地下排水系统的,积水多了,就得靠人排水。一面则叫人去通知各村各镇,警惕各条河流的水位,尽量扎好河边,别叫淹了农田。
  这个时候又没有电话,只有靠人力通知,而且县衙是真穷,连头像样的高头大马都没有,也就只能让人冒雨去各自通知了。
  王安平也跟着各衙役等跑了好几个村子。大牛一直紧紧跟着他,寸步不离。
  倒是没去王家村,但去了钱家庄啊,与小钱氏娘家相熟的,一问,好家伙,这不是她小叔吗?!
  也去了孙氏的娘家村里。
  这一下,王安平当了县吏的消息还能没人知道吗?!几乎很快就传开了。还有人特意的跑到王家村去通知小钱氏和孙氏的。
  小钱氏与孙氏一开始也不相信,后来好几拨人来说,这心里就信了。
  他们心里泛着嘀咕,难道那个怂包一样的小叔,还能当上县吏了!?这是走了什么大运?!
  现在雨只是急雨,还没到抢险的地步,因此,百姓各村还是能相互来往的,因为要看河的水位,都是各村都守一段的,相互间的交流也多,乡下百姓串门便是如家常便饭,因此这人一聚集,各个村都晓得了。
  王安福和王安和也都出力去扎河边防水,成为众人议论的对象,心里好生郁闷。有些还有来问的,他们却支支唔唔的答不出来。
  王安福的脸色不怎么好。
  倒是王安和心里有点酸,有点高兴,也有点得意,跟人说,他那小弟最是话少的人,没想到还有这造化,这是好事啊,要是真的,他得进城去庆祝啊,到时候请全村的人吃饭,也一起庆祝。
  不少村人都在背后笑话他,有了好事也没见正经的来通知过,可见兄弟关系也就那样,这个时候说什么庆祝,要请人吃席的话,呵,也是不要脸的往脸上贴金。王安平有造化了,与他们有什么相干?!
  王家村的人倒是挺高兴的,尤其是里正笑道:“没想到安平还有这造化,是好事啊,衙门里有咱村的人,便是以后有个什么,也能找得着人说话!”
  “是呐,是呐,是好事啊。”村民们在别村人面前也都有点抖起来的感觉,这个说以前就瞧着安平是个不轻意出声的,可见是个有点本事的,有本事的人都不说大话。那个说,安平沉稳啊,虽说现在离了王家村,但他姓王,村里还有他的田呢,等到了秋里,不用他来拿,村里就把他地里的收成给送去。
  是啊,王安平虽不在王家村住,但却是王家村人。这就是最重要的。
  别的村里人都有点隐隐的羡慕,说是怕是他表哥出了大力吧,听说他表哥的女婿也是衙役呢,这要是张家没个关系,能进县衙,官字两张口,要是没本事的小民,连门槛都不敢踏一步的。
  这么议论,自然也都是这么想的。
  孙氏对王安和道:“等雨停了,去看看婆婆和安平啊。”
  “娘又不肯见咱,去了不是讨没趣吗?!”王安和想到上次,心里有点难受。
  “你傻啊,娘见不着,兄弟就不见了?!”孙氏道:“你也不想想,衙门里人,是多硬的关系,自家亲兄弟都不去沾,是不是傻?!”
  王安和点点头,道:“行。”
  “安平这是好造化啊,果然在城里的机会就是多!”孙氏道:“若是在村里,哪能有这样的机遇。”
  当初可是连最土的农家丫头都瞧不上他的。现在,只怕是农家姑娘想嫁也嫁不着了。
  张强和张恒也都出了力,在城内帮着排涝,不然就去帮着挑石将码头和河堤给填了填。反正雨水多的时候,堤再高都是使得的。
  就这么忙了两天,雨渐渐的停了,众人这才松了一口气。
  不下了就好,再下下去,还真有点怕!
  水灾是真的要家破人亡啊,这雨下的人心里害怕的慌!
  县太爷和全城,各个村镇的人都松了一口气。
  小老百姓活着不易,夏天怕涝,春秋怕旱,冬里又怕雪寒。
  现在只要人安排着守一守堤就行了,等到水位再退一点,才能开码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