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南明第一狠人> 第882章 出使萨非帝国(第一更!求订阅,求月

第882章 出使萨非帝国(第一更!求订阅,求月

  刘兴明对于萨非帝国的了解只停留于纸面上。
  这还是皇帝陛下早先写过一本《论波斯帝国史》的功劳。
  以皇帝陛下的论调,萨非帝国的统治者沙赫是根正苗红的波斯人,这直接决定了其立国的正统性。所以皇帝陛下也把萨非帝国叫做波斯第三帝国。
  与之相类似的,皇帝陛下还写过另一本书,叫做《大食异变史》。
  这本书讲的是大食帝国如何一步步的被奥斯曼帝国取代,哈里发如何一步步的成为苏丹。
  本来刘兴明对这些可以说是一无所知的,但通过阅读这两本书籍,刘兴明对类似的知识有了个大差不差的了解。
  但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真的有一天会作为使者出使萨非帝国。
  就像是当年张骞出使西域一样。
  当时的西域对于大汉也是几乎陌生的存在,但正是因为张骞的出使,使得西域一步步的走到大汉的治下。
  如今大明面临的几乎是同样的问题。
  区别就在于刘兴明要去到的地方是更远的萨非帝国,比西域更远的地方。
  准备工作自然是要做的充足一些的,刘兴明首先从李定国那里取来了国书。
  这是皇帝陛下写好的成稿,只是没有明确使臣,只提到了由李定国全权负责。
  所以李定国又写了一份亲笔书,提到了授权给刘兴明的细节。
  如此一来刘兴明就成了名正言顺的使者,可以代表大明出使了。
  但这只是解决了身份问题,还有其他类似的问题。
  其中就有礼物的选择。
  说是礼物也好,说是赏赐也罢。
  总之多少得有个表示。
  这个礼物不见得有多贵重,但多少要有代表性。
  刘兴明的选择其实有几个,其一是瓷器,其二是丝绸,其三是茶叶,其四是漆器。
  这四样都是大明如今最能拿出手的,也是最具代表性的。
  当年丝绸之路极盛之时,这四样东西也是在丝绸之路上广泛流通的。
  这四样东西着实是各有千秋,刘兴明一时就犯了难,他遂第一时间前去向李定国请教。
  晋王殿下见多识广,这种事情一定有主意。
  果不其然,李定国在听了刘兴明的奏报后稍加思索就选择了丝绸。
  道理嘛也很简单,瓷器漆器虽好,但毕竟不易于长途运输,很容易碎掉。
  茶叶呢虽然易于运输,但显得不那么华贵。
  如果用来做两国之间互赠的礼物,多少显得有些不合适。
  综合比较下来,也就是丝绸最合适了。
  不同于一般的布匹,丝绸十分珍贵,缂丝工艺下的丝绸甚至可以比价黄金。
  拿这种珍贵的丝绸出去不会丢大明的脸,不会丢皇帝陛下的脸。
  刘兴明仔细一想,觉得李定国说的很有道理。
  既然大明此次是想和萨非帝国合作,那就得拿出诚意来。
  且不管萨非帝国的回礼是什么,大明的礼物绝对不能跌份。
  选好礼物之后无非就是选择护卫了。
  刘兴明的亲兵在上次乌尔城之战中死伤殆尽,他只能从他的父亲刘体纯那里抽调一些士兵。
  对此刘体纯自然不会有什么意见,毕竟这是他的儿子,是他最看重最珍重的儿子。
  刘体纯当然不希望刘兴明有任何的意外,他要竭尽所能的保护刘兴明,让他不受到一丝一毫的伤害。
  最终刘兴明挑选出了五百人,刘体纯不放心又给增加了五百人,最终凑了一千人整。
  择日不如撞日,刘兴明思忖一番后当即就决定出发。
  包括李定国在内的一众将领设宴为他践行。
  都说西出阳关无故人。
  可他们现在已经在比阳关更西更远的位置。刘兴明要带队穿过河中,前往萨非帝国。
  这是何等一个挑战啊。
  刘兴明非但没有感到丝毫的恐惧,反而生起豪情万丈。
  也许他就是历史的开创者,也许一百年后他的形象也可以像当年出使西域的张骞那样跃然纸上,永垂不朽。
  有无数新的东西等着他去书写,他将不仅是历史的参与者,还是见证者。
  …
  …
  伊斯坦布尔。
  僧格坐在庭院里,望着不远处泛着宝石蓝色的海面,心情很是复杂。
  原本以为入宫面圣见过苏丹陛下之后,很快奥斯曼帝国就会采取行动,对大明用兵。
  可现在看来苏丹陛下并没有向他承诺任何事情,相反把他晾在了一边。
  僧格最怕的就是出现这种情况。
  因为这意味着苏丹陛下根本没有把他说的事情当做一回事。
  从种种迹象可以看出,苏丹陛下确实对东方有兴趣,但他的注意力目前只是放在了远征欧洲上。
  那他现在算什么?在奥斯曼帝国避难吗?做一个富家翁了此一生?
  僧格要的可不是这个。
  他要的是打回去,复仇明军,让李定国跪在他的面前乞求求饶。
  他曾经受过的那些侮辱都要让李定国和明军将领们加倍奉还。
  而这需要苏丹陛下向大明用兵,大举用兵。
  单纯的几万人根本没有任何的意义,僧格需要奥斯曼帝国出最少十万人,不是二十万人。
  都说奥斯曼军队所向披靡,举世无双。
  僧格十分想看到奥斯曼大军越过葱岭,进军河中,从而进攻西域。
  可这似乎渐行渐远。
  不行,他绝不能被苏丹陛下遗忘乃至于淡化印象。
  一旦如此,再想引起苏丹陛下的注意就难上加难了。
  要知道,苏丹陛下日理万机,一天中见的人不计其数。
  也许过上几天后苏丹陛下就会把他这个人忘记了。
  僧格绝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一切发生。
  但是这一切都得仔细筹划,绝不能莽撞。
  毕竟这个时候再入宫面圣肯定会引起苏丹陛下的反感,最好是借着苏丹陛下出宫游玩的时候设计一场偶遇。
  这样苏丹陛下绝对不会感到尴尬和厌恶。
  对僧格来说,现在必须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机会。
  僧格又想起了第一次带他入宫的那个宦官。苏丹陛下的行踪肯定是宦官最清楚了,如果僧格可以贿赂到这个宦官就能掌握苏丹陛下的行踪。
  …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