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第1422章 宁远

第1422章 宁远

  孙七问道:“宁远城还进的去么?”
  “别人难,你们自然可以。”
  “那我们还是去宁远吧,战事一停,便可立刻上路。”
  “唔唔,好好,一切依你。”
  戴游击知道孙七是手眼通天的人物,当下不再劝他,将一切手续办完,亲自送到门外,彼此左右站立,互相拱了拱手,公事便算完结。
  在一边的丁宏亮颇有荒诞之感,甚至是做梦也难以相信的事。
  送往清国的粮食和药材的车队就这么大摇大摆的从京师一路到山海关,再到宁远,然后在两边血战之时,送往清方的物资可以在明朝一方暂时放着,所付出的代价无非就是给管库游击二百银子而已。
  这样的事,不是亲历,如何敢信!
  “你们不要以为这事是容易的。”
  出来之后,见随行众人都有一点大大咧咧的感觉,孙七郑重警告道:“这里办的顺畅,宁远也有人照应,你们以为是我的脸面?”
  众人懵懂间,孙七正颜厉色道:“那是上头铺好的路子,咱们不过是办事,老哥我勉强走的多见的多,算是一个小小头目,但若是事情砸了出了漏子,上到我第一个倒霉,众位弟兄怕也是有不便之处,所以还是要事事小心,不要惹出什么是非的好!”
  “诺,请孙七哥放心!”
  几个头面人物带头唱诺,其余诸人乱哄哄应了,孙七这才转回颜色,反而大谈起宁远一带土娼颜色不坏,闲等无聊之时,聊作解闷之用当是最佳选择云云。
  丁宏亮本事过硬,点子扎实,人很灵活,加入这粮队没过几天就混进上层,此时更是紧紧跟随在孙七等头面人物的身边,一切事情看了个满眼,面上是神色不动,但心底里风起云涌,千万匹草泥马呼啸而过的情绪外人是不得而知。
  国朝这守关将士,上到总兵下到普通兵丁,这一路看来,滋扰百姓是一等一的好手,然后就是贪污舞弊样样在行,现在公然给资助敌国的粮队一路放行,如此荒诞之事,如非亲历,如何敢信?
  事尚不仅于如此,一路上的府县文官,分巡分守道等大人物也是一路绿灯的放行,绝无留难,甚至连象征性的盘查也没有。
  这其中,究竟是一张多大的关系网,思之令人胆寒啊。
  当然平素晋商也没有这么嚣张,他们究竟不是真正台面上的人物,只是拿钱买通的关节,有些事可一不可二,真的要把京师到关宁的大道当成运粮的通道那也是自己找死,现在这么着急送粮,肯定是在这岁末年初之时,清国那边存粮不足,也是到了青黄不接火烧屁股的紧急时候了。
  如此一路攒行北上,到了地头因为银子给过了,一切顺当,关宁一带是国家用兵的要紧地方,可存粮的地方极多,赶入粮车将挽马健牛安置好了,再将夫子力役找地方圈起来,孙七一伙便算是无事了。
  丁宏亮便撺掇道:“听说宁远城下正当激战之时,我等辛苦来此一遭,有这般热闹岂可放过,不如去看一看?”
  孙七等人细细计较了,有人不愿生事,更多的人也是与丁宏亮一般想法,既然碰上了,这场热闹也是不瞧白不瞧。一般的人当然避之不吉,也到不得近前,他们当然是例外。
  距离宁远北边不到五十里时,戒备就严格了很多,不少哨骑威风凛凛的疾驰而过,也有小股骑兵在头目的带领下,策马过来查看盘问,这时孙七等老江湖的用处便显现出来,那些官兵中的头目,或是把总,或是千总,十个有九个倒是认得这孙某人或粮队护卫中的某人,既然是熟人便好办的很,自是一路放行,只是有个关宁铁骑营的千总抚着自己的大胡子笑道:“老七你真是通吃两边,如此大战,竟当是玩乐一般。”
  孙七也不让他,反唇相讥道:“你关宁军中通吃两边的少了。不说别的,令郎的大舅现在就在那边吧,听说已经是汉军游击了吧?”
  “嘿嘿,又不止俺一个,说这事做甚。”
  清国的汉军现在尚且未编成八旗,不过预计也是快了,现在的汉军首领人物百分之百是原本的辽东军中的大将,象李永芳原本是铁岭参将,石廷柱原本也是辽东镇的参将,还有马光远等汉军总兵级别的大将,以前皆是明辽东军系中的砥柱人物。
  再加上东江镇出身的三顺王等,满清的数万汉军全部是一水的辽东兵将出身,这些将领和中下层的武官同属辽东和辽西将门世家,彼此声气相连,哪里能真的断了联系不成?自崇祯二年以来,清军数次入关,除第一次赵率教被坑了一把,死了不少人外,关宁军向来出工不出力,在广渠门外甚至被京城士民用砖石殴打,此事见著史书想为不假,必是京城中人见关宁军太过无状所致。
  当时满桂为武经略,领宣大军苦战直至自己战死疆场,后来的卢象升也是领宣大军与清军苦战,而高起潜领的关宁军躲在鸡泽不出,清军一至关宁兵就抽身而走,根本没有力战的想法,到今时今日,这一次始有清军围攻宁远一役,而其□□不过是因为大明屡次有重建大凌河城防的想法,大凌河是辽西上游,距宁远又二百里,如果筑城成功,与锦州就连成一线,清军往宁远和山海关的道路就难走的多,而大凌河再往前就是广宁,如果叫明军收复广宁,绕道草原入关的道路也就难走了,这是事关生存亡的大事,清国上下都不敢小视,将大凌河筑城的妄想彻底铲平之后,在崇祯十年到十一年入关再出关,接下来就是皇太极派出多尔衮和豪格两个亲王,于锦州沿线占领墩堡,如黄土岭等重要军堡悉数被占,沿锦州一线皆是清军阵营,后来因为多尔衮和豪格围城不利,使锦州城民还可出城运粮,与宁远一带尚可联络,皇太极闻报大怒,将两个亲王一并降为郡王,多尔衮受到严词训斥,吓的魂飞魄散,然后索性派了郑亲王济尔哈郎亲临前线主持围城之事。
  到现在,也就是崇祯十二年底之时,锦州围城一事正在紧锣密鼓之中,此时数万清军南下,估计也不是真的来打辽西,宁远和山海关都是雄城要隘,城中关宁军缩成一团,想硬啃是啃不下来的,也就是打打草谷,抢些军需物资,不无小补之余,还要看看宁远和山海关的明军布置如何,实力如何,有没有短期内救援锦州的实力和打算。
  这是明清两边的大战略,也是皇太极的君皇庙算,在孙七和眼前这些普通的关宁军武官的眼里和心里,也就是两边绵延不绝的大大小小的战事中的不起眼的一场无趣战事,如果不是为了满足队伍中新人们的好奇心,孙七这样见多了战事的老江湖,根本连上前看看的兴趣都没有。
  “老七,也莫再往前太远了啊。”
  那个千总打马临去之时,大声提醒道:“大军主力尽在城中,城外八旗兵甚多,游骑撒开很远,你们莫要去撞了枪口。”
  孙七笑了一笑,拱手致谢,但并不应承,那个千总也知道他是手眼通天的人物,在马上笑骂了一声,打马走的远了。
  再往前去,果然更加严格,也是有一些逃难的人群,孙七一伙混在其中,顺顺当当的进了宁远城中。
  整个宁远城并不大,而且是凹字造型,城头上四千斤重的红夷大炮足有数十门,待丁宏亮一伙入城之后,再混到民壮队中上了城墙时,放眼看去,四侧的城上黑压压站了一城的人,将旗招展密密麻麻,刀枪剑戟,闪烁寒光,粗略看去,光是带甲之士,便足有过万人,而且手中兵器十分精良,甲胃也是辽东军最常见的对襟泡钉内镶铁叶的棉甲,虽不敢说人人着甲,但大半营兵都是有甲胃的。
  如此规模,加上城中城门附近的数千匹良驹,城头可做火力输出的数十门红夷大炮和数百门各式小口径火炮,一时间,丁宏亮颇有迷乱之感。
  “这些都是山海关和宁远铁骑营,都是十分精良的勇武之士啊。”
  孙七此时也不敢太大意,因怕丁宏亮这个新人大惊小怪闹出事来,便是附在其耳边,小声讲解着。
  宁远报警,山海关也是派了精兵来援助,当年孙承宗这个帝师阁老在辽东经略任上时曾经大举练兵,数十营兵足有四十万人,其中有三十万是种地的屯兵,没甚用处,但有十万是正经倾注了老孙头大量心血和大明举国财力的精锐,无论是马匹,还是火器,或是人员挑捡,铠甲兵器,都是精中选精。
  所谓的车炮营有火铳过千杆,各式火炮过千门,水师营有大小战船过千艘,铁骑营也是甲仗精良,战马众多,后世所谓的关宁铁骑,在大明时并没有这样的称呼,其实是从“山海关铁骑营”这样的称呼中演化而来,如今宁远有警,铁骑营当然也呼啸而至,但叫丁宏亮觉得哭笑不得并百思不得期解的便是:这些铁骑营的将士们不曾在城门处列阵准备,却是龟缩在城头,这却是为何?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