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综合其它>马过江河> 第975章 279.赌人心

第975章 279.赌人心

  也并非是鲁东路的地理位置,对战局无关紧要;只是对秦军现况而言,他们已经到了必须争取速胜的紧要关头。
  取邯郸、困石门,切断北燕军回援京城的道路,这是必然之举,无可厚非;而攻伐保州与狮子城两座战略要冲,则是为了掐死卫津与燕京城最后的活动空间,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只不过要拿狮子城,陈子陵大可以尽起全军直扑邯郸、再从邯郸兵分三路便是;为什么非要舍近求远、先路过鲁东路的北境呢?此举必然会大大拖延进军速度不说,也毫无战略意义可图,实在令人难以理解。
  可正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既然兵丁粮饷军械,都是秦军的家底,陈子陵喜欢怎么挥霍,那都是三秦自家的事;而项青手握两万老弱残兵,虽无宏图大志可期、但自保已然足够;再加上怀庆府背靠繁花似锦、粮草充足的洛京城、他也自然是乐得清闲了。
  所以,自打两军交汇之后、李子麟仅仅花了三日时间来休兵整编;随后便尽起三路大军、直奔燕京城而去。至于遵循了李乐安“临别赠言”的蔡大将军、则抱定了固守怀庆府的念头,每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与终日在洛京城歌舞升平的项青所部,隔着一条禹河陷入了对峙之局、谁都没有率先动手的意思……
  只不过已经被困死在敌军腹地的蔡宁,只能与项青耐心的保持对峙;但远在三晋并州城的周长安,却彻底坐不住了。
  他知道陈子陵与周长风这主仆二人,已然全都输疯了眼、不顾一切的直奔自家老巢而去;一旦燕京有失,他就算把这并州城守的仿佛铁桶一般、也是一片枉然!于是,他就此事与军师郑谦进行了一番紧急协商;而二人最后得出的结论,便是先等上一等,观望一下蓟州路南大门——邯郸城的具体战况,再考虑应该采取怎样的反制措施。
  不得不说,经过之前几阵血战,陈子陵的确有了长足的进步。从表面上来看、他只是改变了整体方略而已;但实际上他却虚晃一枪、将双方的角力战场彻底改变。至此,军力上的比拼已经结束;真正决定华禹归属的较量,已经落在个人意志与道德品质的层面上。
  这也是项青轻易逼降了陈士杰,带给他的灵感。
  北燕王朝的文武官员们、也绝不会愧对于陈子陵的殷切期盼;向来以腐朽昏庸著称的北燕官场风气,又岂会是浪的虚名的妄言?天佑帝周元庆的麾下、固然有诸如内阁二相、王克农、蔡宁这样的英才辅佐;可归根结底,良才美玉永远都是少数派;在庙堂之上的绝大多数人,还是那些庸庸碌碌、脑满肠肥的无能之辈。
  这样的人,平日里高谈阔论、针砭时弊都是个中高手;私下里也俱是满口仁义道德、礼义廉耻,每个人都是一副不畏强权、追求真理的铮臣面孔;可当秦军的虎狼之师,拎着寒光凛凛的带血刀枪、砸碎对方府中大门的时候;又有几个人能梗着脖子挺起胸膛,真正履行那一套臣子的本份、君子的情操呢?
  其实不试可知,北燕王朝的官僚体系、不分文武、早都已经烂到了根上!真正的君子清流,根本就活不了几天;超过八成以上的各级文武官吏、就连陈士杰这样的软骨头,都远远不如!
  就比如说邯郸城的府台大人黄唯德,在陈子陵举行誓师大会,宣布要大举进犯蓟州的消息传来当天,还当众发表了一番感人肺腑、情真意切的“战前动员令”。
  当时黄大人携全家一十八口男女老幼,站上了高高的南门城楼。上到高堂老母、下至三岁的幼子,人人皆以孝衣素服蔽体;而黄唯德自己,则以文官之身披甲佩刀、当着邯郸数万百姓的面、挥刀割破手指发下血誓,说他必会死战殉国、以答报陛下浩荡天恩;无论秦军此番驱使几多豺狼虎豹、只要他黄唯德一息尚存、就必将奉陪到底!
  眼见黄府台抱定了死战之志,邯郸城的百姓们也备受鼓舞、纷纷捐出自家的粮食与金银细软、慰劳护城军的兵丁将士;更有本地士绅望族、自发组织起了民夫队与妇运队,时刻准备为守土抗敌、保家卫国的大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壮怀激烈的言语。始终是虚无缥缈的过眼云烟;只有胸口绽放的血液,项上不屈的头颅,才能祭奠忠臣良将那不朽的英魂!黄唯德大人求仁得仁,仅仅五日光景,他便得到了履行诺言的机会!
  刚刚经过长途行军的秦军将士,并直接对邯郸城展开猛攻。他们只是慢条斯理地砍伐了邯郸城周围的密林,推倒了城外林立的大小房屋而已。随即,他们又拉出了那些饱受颠簸之苦的攻城器械,试探性地开始了一次规模很小的佯攻。此举本是攻城之前的惯例,不过就是为了检查攻城器械是否完好、并顺带试探敌人的城墙防御水准罢了。
  所以当秦军的将士们,操着那一批老式投石机,向邯郸城的军民百姓、送去了来自三秦大地的见面礼之后;本打算就地下桩扎营,待次日天明,与二路军合兵一处,再商量攻城的具体战术……
  可他们万没想到,连出去伐木推房的民夫,还尚未归营之时;那名号召邯郸军民共同抵抗秦军的黄唯德黄府台,便已经悄悄派出了一名使者,与秦军探讨起了双方“罢兵休战”的具体问题。
  这名使者是黄唯德的同窗师弟,同样是两榜进士出身。只不过此人因家中贫寒,既没有缴纳“冰敬炭俸”的财力、也拿不出递补实缺的银钱。所以干等了三年未果之后,他便迫于现实压力,成为了师兄黄府台的入幕之宾。
  由于此人也是寒窗苦读十余载的大才子,也的确有着舌灿莲花、颠倒黑白的本事。经他的一番表述之后,分明是叶公好龙、畏惧秦军兵锋所向的昏官黄唯德;已经变成了一个不忍见邯郸百姓饱受战火摧残,不惜自污清白之躯、放弃忠臣虚名的悲悯贤士!
  秦军第一路军的主将张朗,听完之后备受感动,并当着秦军诸位将士的面,将这名说客绑到了邯郸城下,就在城上守军的眼皮子底下,一刀将其剁去了脑袋。
  秀才遇到兵的结果,大抵如此。
  正所谓两国交锋、不斩来使!在光天化日之下、张朗做出此等蛮夷之举,分明是不把邯郸城放在眼里,也彻底激怒了胸怀悲天悯人之心的黄府台。于是乎,在半个时辰之后,换回一身北燕官服的黄大人,双手捧举官印民籍、毅然决然的大开城门,跪迎秦军入城。
  可悲可叹、可怜可恨。城中百姓分明还记得,在秦军未至之时、这黄大人把狠话喊得震天响,誓要与这一座邯郸城共赴国难;可当秦军的石弹与箭矢、真正落入城中之际;那些从书本上读来的君臣礼法、道德仁义,根本压不住黄府台那一颗脆弱的心灵、与一对颤抖不已的绵软膝盖……
  不过黄唯德也是正经八百的读书人,长了一颗“七窍玲珑”的心思。他不但百般谄媚地奉迎张朗入城,更许以厚利,托他向秦王周长风、转达自己的“投降条件”:他要继续在明君圣主周长风陛下的驾前效力,至少也要做一任“勤勉清廉”的四品府台、替未来的天子牧民一方!
  张朗真真切切的接受了黄唯德的“热情款待”、并感念于对方“不屈不挠”的高洁品性、应下了他一半的要求。
  张朗接下了官印与籍册,并一拳打掉了他半口黄牙;随后吩咐手下兵丁将其绳捆索绑、与黄府一十八口男女老幼,尽数编入战俘营,为秦王陛下的宏图伟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张朗本是陈子陵身边的老兵,自打秦军起事开始,他便一直跟着陈子陵南征北战。陈子陵经历过每一次浴血奋战,张朗也从未缺席,自然深知北燕军的将帅士卒,并不像己方战前所猜测的那般羸弱无能。
  所以在陈子陵兵分三路、阵前拜将之时,就曾对张朗说过。这邯郸城能不能打下来,其实并不重要;只要为第二路军清理出北上的官道,切断城中的粮草与情报的供给,再困上一段时间;他亲自率领的第三路军,就可以直捣燕京城下了。
  所以张朗此行,本就是抱着下雨天打孩子的闲散心态,打算就在城外常驻下去;每天借着早午晚三顿饭的功夫,与邯郸城中的北燕守军起腻泡蘑菇……
  他原本是从河东城那座人间炼狱之中、生生爬出来的老兵;如今这幸福来得实在是过于突然,把张朗砸的是头晕眼花。而两个时辰之后,当第二路军的主将冯济,率军抵达邯郸城下之时,差点没被眼前这片安居乐业的盛世景象,给活活吓死!
  直到他已经走入了黄府大宅的正厅,看着眼前那一桌山珍海味的酒宴之时,仍然还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我说老张啊,咱哥俩可是二十多年的生死弟兄了!今天你可得跟我掏掏心窝子,说几句实话!这座邯郸城,你究竟是怎么拿下来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