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综合其它>基建高手在红楼 完结+番外> 基建高手在红楼 完结+番外_234

基建高手在红楼 完结+番外_234

  甜味代表着温情与满足,但在这个时空却不是轻易能享受到的。
  像荣府这样,用猪板油与糖一道蒸制点心,桃源寨的人肯定想都不敢想。
  贾放:等等……应该是南方产糖才对呀!
  他曾经听贾赦说过一嘴,说是京里的糖都是南方运来的,后世北方用甜菜制糖的技术似乎还没有出现,所以这意味着——从南方运进京的糖成本降低了?
  贾放特地找贾赦确认了一回,这位“百事通”很确定地告诉贾放:“谁说不是呢?”
  “前阵子监国太子试行新政,推动削减路税,各州的路税减了一多半,南方运上京城的糖成本就便宜多了。听说还有海运运糖,再通过运河把糖送进京城的,那成本就更便宜了。”
  贾赦嘻嘻笑着,说:“有些人嘴上说着不要新政,却靠这个牟了不少利。老三,你说这叫什么?”
  贾放:……叫“口嫌体正直”。
  按照贾赦说的,贾放暗自猜想:这从南方运糖上京,大做买卖的,应就是三皇子的手下了。三皇子现在在京中俨然以士林领袖自居,一开口就是道德仁义,但是私底下却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钱赚得盆满钵满。
  真是名声利益两不误。
  不过这新政一推,南方的糖运往北方,北方的大户人家开始大手笔地用糖做各种精致点心,桃源寨的乡民们,却依旧只能从山里砍一枚野甘蔗回来,带给自家孩童,让这些小孩子们尝尝甜味。
  钱都让这些财大势大的行商赚走了,生活在糖产地的百姓却依旧与糖无缘。这有点“遍身绫罗者,不是养蚕人”的味道。
  “老三,你别过问这些啦!”贾赦拍拍兄弟的肩,“多想也没用。咱把自己管好就是。至于糖,便宜了咱就多买些孝敬孝敬爹娘,贵了就少买,还能怎样?你我总归把自己该做的做好便是。”
  贾放点头,贾赦的这份实用主义还挺对他的胃口。
  他按照贾赦的指导,回到大观园中,指导红香圃和缀锦楼两处工程的进度。
  正如此前双文所说,红香圃的修复进度非常快,这座小厅的结构几乎没有动,只要将外部装饰整修一新就可以了。
  而双文还揽下了修整位于红香圃四面的芍药栏的活计。她带着几个小工,把芍药栏里已经多年不开花的老枝清理了去,然后又从蘅芜苑取了新“培育”的芍药种苗来,种在这芍药栏里。
  蘅芜苑的培育圃非常特殊,从那儿培育出来的种苗几乎是见风长。刚栽下去的种苗,没过几日,已经和长了两年的老枝似的。看这样子,今年春天天气和暖之时,在这红香圃里赏芍药,应当是没什么问题了。
  贾放看过园里的情形,便独自去了稻香村,从那里通过“缩地鞭”,前往桃源寨。
  他刚出贤良祠,就发现青坊河对面上一团黑烟直上。
  难不成是山火?——贾放一跃而起,径直冲向青坊桥。这时青坊桥跟前已经聚了很多人。贾放随便抓住一个乡民,急忙问是怎么回事,那乡民喜形于色,说:“那林子里发现了一个大蜂巢——贾三爷,等把蜂蜜取出来,这寨子里的娃儿们,就要有蜜吃啦!”
  但贾放头一个想的却是:“蜂子不蜇人吗?”
  身边的乡民立即回:“所以您看着那边点起了柴草,就是要把那些蜂子熏走了,再把蜂巢摘下来取蜜。”
  贾放听见,立即往青坊桥上赶,准备过桥去看看,被那乡民一把拉住,说:“贾三爷,您可不能就这样去!”这乡民二话不说,把自己身上的一件外褂脱了下来,塞在贾放手里,说:“这衣裳借你,盖在头脸上扎紧,就露一对眼睛,这样就不怕被蜂子蛰了。”
  这位乡民的外褂脱下来,还有些汗味儿。贾放原本是个很爱干净的人,很难接受这个。但旁人把自己的衣裳脱下来给他抵挡蜂蛰,自己光个膀子,这是何等的信任与热情。
  贾放实感盛情,道了一声谢,赶紧把乡民的外褂披在自己头上,两个袖子一扎,盖住自己的整个面孔,只露出一对眼睛。汗味儿就汗味儿吧,反正过一会儿也习惯了。
  他立即动身,越过青坊河,来到右岸河滩前的空地上。
  这边正在观望的村民,都和贾放一样的打扮。人人都蒙着头,只露出一对眼。
  这里的烟味已经很重,村民们点起的柴草里似乎加了一些草药,味道浓烈,连贾放都忍不住咳嗽了几声。不防身旁的人跟他打招呼,“贾三爷,您来啦?”
  贾放瞅瞅:一个都不认得。
  他身边两人便解下脸上遮着的衣裳,一个是陶村长,一个是秦村长。
  贾放奇怪了:“你们怎么认出我来的?”
  陶村长笑着指指贾放腰间佩戴着的丑鱼玉佩。贾放这才恍然大悟,感情他这是身上自带标记,走到哪里被人认到哪里。
  “那边怎么样了?”贾放对新发现的蜂巢很好奇。
  “是蜜蜂,不是马蜂。”秦村长笑着向贾放解释二者的区别,“马蜂尽蜇人,还容易把人蜇伤了。蜜蜂却好,待会儿把那些蜜蜂暂时熏走,削一半蜂巢下来,那蜂蜜是养人的,蜂蜡也能治病,都是好东西。”
  贾放忽然问:“削一半蜂巢下来?”
  秦村长笑道:“贾三爷,您这就有所不知了。削一半蜂巢,留一半给那些蜜蜂,乃是取的生生不息之意。待到来年,这蜂巢就还能再长出新的一半,我等就依旧还有蜜可取。如果一下全取了,来年就无蜜可取。”
  世人都晓得不能涸泽而渔焚林而猎的道理,即便是山林中偶然寻到的蜂巢,也会悉心保护,免得来年没有蜜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