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崛起之第三帝国> 第1252章 原子弹 九 第1253章 原子弹 十

第1252章 原子弹 九 第1253章 原子弹 十

  加拿大当然有亲德派了!
  魁北克的法裔现在就非常亲德,早就盼着波旁王朝的王子来当他们的国王了。当然了,这不是魁北克人亲德的唯一原因。这个时代的魁北克法裔主要都是农场主,而他们的产品主要销路在欧洲——美国自己就是个农产品多得要倒掉的超级农业强国,根本不需要加拿大的农产品,而欧洲人多地少,是魁北克农夫的大主顾。
  现在因为战争,魁北克的农夫们都快破产了,自然做梦都想“入欧”了。
  除了魁北克的法裔农夫,加拿大的德裔一般也比较亲德,而其中最影响力的亲德派大人物名叫玛格丽特.罗斯.冯.萨克森.科堡-哥达——她就是英国(加拿大)王位的继承人玛格丽特公主,她本来应该用温莎这个姓氏。
  可是不知道出于什么想法,她从苏俄议和(实际上是德国赢得了苏德战争)后开始,就恢复了祖先的姓氏——萨克森.科堡-哥达(家族姓氏是韦廷),而且还在姓氏之前冠上了“冯”,完全以德意志的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的公主自居,而且还开始学习德语!
  根据多诺万掌握的情报,这个据说正在犯青春期叛逆毛病的加拿大王位继承人对于要嫁给一个波旁王朝的王子非常不满,她幻想中的丈夫应该是一个德意志王子,最好还是个凶恶的纳粹战士,如果是王牌飞行员就更好了……
  总之,随着战争胜利的天平越来越倒向德国,包括玛格丽特公主在内的许多加拿大人(在加拿大的英国人)都发现自己原来拥有德国血统(有许多是真的有)的。有些起源于德国的英国贵族干脆恢复了德国祖姓,还在姓名中间加上了个“冯”,而且还有很多加拿大人(英国人)开始学习德语了。
  现在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正是宣布要派兵驱逐加拿大的美军,恐怕加拿大的亲德派气焰会更加嚣张,而亲美派阵营恐怕会大大动摇吧?
  “加拿大……不会出什么变故吧?”杜鲁门在获悉了一大堆加拿大亲德的情报后,开始担心加拿大起变故了。
  现在加拿大土地上的有战斗力的英军多达好几十万,万一有什么变故,美国可就要死得很难看了。
  “目前还不至于……”多诺万想了想,“如果我们在纽芬兰岛和拉布拉多打了败仗,让英军……英奸军队攻入不伦瑞克省,恐怕会有很严重的问题。”
  加拿大的英军会抵抗入侵的德军,但是他们会不会和入侵……哦,应该是和来解放的英军打就不好说了。
  至于英奸什么的……这是美国人在说,加拿大人根本不是这么看的。在大多数加拿大人看来,伊丽莎白女王是英国王位的合法继承人,在乔治六世逃跑后担任英国的摄政王,在伦敦发生叛乱,内阁和议会都已经瓦解的情况下加冕为王并且领导平乱是完全正确的,一点都不奸。
  “总统先生,我们应该做好在必要的时候帮助加拿大脱离英国独立,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准备!”
  提出这个建议的是战争部长华莱士,他对任何形势的君主制都没有一分钱的好感。更坚决反对由一个亲德的欧洲反动王朝(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实际上就是一个德意志王朝)在战后统治加拿大——这个王朝很有可能成为德国实力渗透北美洲的工具!
  “亨利,”杜鲁门看了眼华莱士,“如果我们推翻了乔治六世扶植起一个加拿大共和国,那么我们同欧洲共同体的和平谈判将会变得异常艰难。而且……加拿大的几十万英军和上百万民兵很有可能因此成为我们的敌人!”
  “可是总统,”华莱士摇摇头说,“如果我们任凭加拿大的亲德势力膨胀,即使取得了和平,也有可能会因为加拿大在未来全面倒向德国而重新让美国陷入危机。
  一旦德国在加拿大领土上布署了能够装载原子弹的远程轰炸机,那么整个美国就将面临灭顶之灾了!”
  华莱士提出的理由是很难反驳的,杜鲁门看了眼总统参谋长威廉.莱希,后者已经发白的眉毛拧成了一团,似乎在苦苦思索对策。
  “总统先生,”莱希说,“华莱士部长说得很对,我们必须防止加拿大在战后倒向德国……加拿大应该独立,而不是作为大英帝国的一部分存在。”
  “我们要占领渥太华、蒙特利尔和魁北克吗?”杜鲁门问。
  “不……那样不行。”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插话说,“驻加拿大的陆军没有这方面的准备,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解除加拿大军队的武装。”
  “那就想别的办法。”华莱士说,“比如做好控制乔治六世和玛格丽特公主的准备。另外,我们应该明确告诉乔治六世,美国反对一个来自欧洲的王子成为加拿大未来的国王!”
  杜鲁门想了想,现在的办法似乎比较容易接受:“好的,就这样。我会让肯尼迪走一趟加拿大的……他当过驻英国的大使,和乔治六世国王的关系不错。如果那个时候乔治六世国王能够听从他的建议,我们现在就不会那么被动了。”
  当时肯尼迪认为英国打不过德国,应该及早议和。这个建议在当时遭到了英国和美国国内的一片口诛笔伐,害得他丢了驻英国大使的职位,现在看起来倒是有先见之明的。
  而杜鲁门提起这个茬,白宫地堡的会议室里面顿时有些尴尬。华莱士朝威廉.莱希打了个眼色,总统参谋长马上说道:“总统先生,目前纽芬兰岛上的形势已经稳定,并且开始向有利于我们的方向转变。虽然德国人在26日和27日白天连续组织空投,但是没有再出现可以搭载坦克的超大型运输机,被投放到纽芬兰岛的都是普通的伞兵。
  这些轻型化的部队,是无论如何不能和我们的装甲部队相抗衡的!因此在26日和27日夜,我军的推进相当顺利,现在已经将德军压缩到靠近康塞普申湾西岸的几十公里长的狭长地带了。”
  继26日白天的空投之后,27日白天又有数百架次的福克42飞抵纽芬兰岛上空,投下了数千名伞兵和大量的物资补给,现在康塞普申湾西岸的德军人数已经超过了3万。
  不过纽芬兰岛上的美军却不担心德军人数的增加,真正让他们感到恐惧的还是德国人的坦克和坦克歼击车,特别是首次在战场上露面的e-25坦克歼击车的战斗力极强,它的那门70倍径的75mm火炮在使用尖头钨芯穿甲弹的时候,甚至能威胁到1500米距离上的美国m26“潘兴”坦克的正面。如果在夜晚交战,凭借着性能卓越的夜视仪,e-25坦克歼击车可以在1000米距离上威胁到m26“潘兴”坦克,而这时“潘兴”坦克的车长甚至还没有在照明弹的帮助下发现e-25隐蔽的位置。
  所以在26日夜和27日夜晚的交战中,美国第16装甲师总共损失了上百台各种坦克和坦克歼击车,而且进展非常缓慢。所谓将德军压缩到靠近康塞普申湾西岸的几十公里长的狭长地带,不过是德军主动收缩后的结果而已。
  但是一百多台坦克和坦克歼击车的损毁对纽芬兰岛上的美军而言并不太多,他们有足够的库存可以消耗,而且通往纽芬兰岛的航线也没有完全被德国的潜艇和水雷切断。美国人在26日夜和27夜用坦克登陆舰将总共200辆m26“潘兴”坦克从新斯科舍半岛运往纽芬兰岛。
  另外,纽芬兰岛上有不少在24日德军的大空袭中被摧毁的机场得到了修复。使得运送坦克车组成员的c-47运输机可以在夜晚降落该岛,所以到了28日白天时,纽芬兰岛上的美军装备(不包括库存数量)的坦克/坦克歼击车数量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300多辆!
  利用这些新增的坦克/坦克歼击车,美军还在纽芬兰岛上紧急编成了一个新的装甲师——美国陆军第21装甲师。而且还用第21装甲师、第16装甲师、第11空降师、第13空降师和第17空降师组成了陆军第20军,由巴顿上将麾下的悍将沃尔顿.沃克中将(从特立尼达岛调来的)指挥,专门负责进攻康塞普申湾西岸的德军。
  “总统先生,”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向杜鲁门总统保证道,“沃尔顿.沃克中将曾经指挥部队在夏威夷群岛和日军血战,拥有非常丰富的作战经验。他指挥的5个精锐的装甲师和伞兵师将会很快发起进攻,1个星期之内,盘踞康塞普申湾西岸的德军将会全军覆没!”
  “1个星期就能消灭纽芬兰岛上的德国人了?”杜鲁门将信将疑。
  “没有问题。”海军作战部长欧内斯特.金也说:“总统,我们在康塞普申湾内有许多轻型舰艇,还布设了数以万计的水雷,德国人的舰艇根本不可能在1个星期内突破。所以,纽芬兰岛上的德军实际上是孤立无援的。”
  第1253章原子弹十
  “这太好了!”
  美国总统听到了欧内斯特.金的保证,终于大大的松了口气,然后对战争部长华莱士说:“亨利,我想纽芬兰岛的胜利,可以为这场世界大战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了。”
  “总统,您是说……”华莱士似乎没有明白杜鲁门的话,“您是说,我们应该和德国人实现和平?”
  “不仅是德国,”杜鲁门用力摇摇头,“还有日本!全世界都应该在纽芬兰岛的战役结束后恢复和平。”
  “日本?”华莱士用力摇了摇头,“可是他们就要被打败了,他们发动的远东战争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连东条英机那个混蛋都引咎辞职了。”
  对美国和欧洲而言,远东战争刚开始的时候只是一场发生在遥远地方的不起眼的局部战争。以赫斯曼帝国元帅为首的德国大总参谋部似乎都没有认真研究过这场战争——因为对德国而言,参与远东战争的三方,由苏联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苏俄(苏联现在不是正式的国家名称了,苏维埃俄罗斯才是正式的名称);由中国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中国和日本帝国,都不是德国的敌人。
  苏德战争已经在1944年转为了“苏俄内战”,而且在1944年7月已经停战——这也是德国所乐见的,如果不能停战,那么斯大林那边的“一亿”(其实没有那么多)斯拉夫老爷可就都要加入欧洲啦!所以德国实际上也不希望苏俄在远东被日本击败,那样将会加快俄罗斯的统一。
  而中国的中央政权则在1939年时完全落入了苏联支持的布尔什维克党之手——这其实和德国也有关系,因为德国当时发动了世界大战,而且还和苏联摆出了将要结盟的姿态,使得作为苏联盟友的中国布尔什维克党和中国南方革命政权也身价百倍。因此布尔什维克党完全成为了南方革命政权的主宰力量,随后就发起了第二次北伐战争,目标是盘踞华北和东北的奉张政权。
  而英国、美国、法国等列强,由于害怕得罪苏联(他们当时非常害怕苏联和德国结盟),所以都在布尔什维克党军队开始北伐的时候,断绝了同奉张的外交关系,同时和南方革命政府建交——而这等于宣判了奉张政权的死刑!
  日本作为奉张政权的后台,则在北伐大军逼近北京时出兵干涉,而苏联也毫不示弱,从外蒙古派出了由朱可夫指挥的红军第56集团军支援中国革命。
  双方在察哈尔草原上展开了决战,但是在战后谁也没有宣布结果。似乎既没有胜利者,也没有失败者。但是根据可靠的传闻,当时日本陆军的精锐的第2师团和第1骑兵集团(相当于师团),企图在从蒙古南下的苏军和中国红军会师前,先将苏军击退。
  结果双方在察哈尔大草原上展开了野战,而日军也第一次领教到了机械化战争的厉害。虽然当时装备苏军第56集团军的bt坦克和t-26坦克在后来的苏德战争中几乎没有出彩的表现。但是它们也不是没有什么反坦克手段的日军可以阻挡的,因此会战必然是以日军的惨败而收场的。
  而在此战之后,北伐的中国红军兵不血刃地开进了北京和天津——天津日本租借中的驻军在察哈尔大战后匆忙撤离,而驻扎在那里的英法美等国军队,也和驻上海租界的外国军队一起,在中国革命政府的要求下撤退。
  但是顺利取得华北的中国红军并没有继续向东北腹地进军,而是在苏联红军的协助下推进到辽西地区(占据了辽西走廊和热河山区)后宣布和奉系政权停战。而失败的奉系政权也出现了内乱,老帅张作霖(比历史上多活了10年)被暗杀,少帅张学良逃亡北京,奉系将领汤玉麟在奉系余部的拥护下成为东三省之主,继续在日本的庇护下苟延残喘。
  这场并不被西方关注的察哈尔大战,也成为了日本在1941年末放弃大陆扩张政策的主要原因。
  但是到了1944年,看到苏联在德国的打击下节节败退,日本再次捡起了本来已经被放弃的大陆扩张政策。以东条英机为首的陆军制订了冒险的扩张计划,准备出动100多万精锐的“机械化军队”,试图击败苏联红军夺取远东,同时拿下整个中国东北。
  不过让日本人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将在远东大陆上遇到的,不仅是德国纳粹的一百多万手下败将(打过纳粹的败兵也不是日本人能对付),而且还有不计其数的中国gc主义战士!
  在1944年之前的十七八年中,虽然中国完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社会革命,但是这个国家在列强眼中仍然是不起眼的。因为现在是工业化时代,而中国在这方面是非常落后的,所以也就不在大日本帝国的眼睛里面了。
  当然,日本人的看法也有一定的道理。由于当时苏联自己的实力非常有限,不可能像后来的赫鲁晓夫时期一样提供援助。所以直到1942年,中国“解放区”的工业水平仍然非常薄弱,具有指标性的钢铁产量刚刚突破100万吨,不到日本的七分之一,电力也只有区区50亿度,只有日本的四分之一,煤炭产量只有几千万吨。
  不过这也不等于从1928年开始一直到1942年的近15年间,中国没有取得巨大的进步——苏联(gc国际)帮助中国培养出了整整一代人才!在1928年时,全中国的高等学校毕业生加一块儿只有区区几万人。而到了1942年,单是在校的高等学校学生就多达81.2万!而普通中学的在校学生数量更是突破了1000万人,职业中学的在校学生则超过200万人,而普通小学的在校学生更是达到了惊人的9000万人!
  在1939年时参加北伐战争的两三百万的红军战士,全都是受过至少6年gc主义革命教育的一代新人——gc主义革命教育当然是思想教育+军事化,到了初中毕业的时候都是要写血书参加红军去解放全人类的gc主义好战士。至少在思想上,比起日本的昭和武士一点不差。
  而这些gc主义小战士不仅是非常理想的兵源(而且是要多少有多少,按照小学毕业计算,每一届都有1000多万,其中适合当兵的男生起码五六百万),同时也是工业化的劳动力。
  因此从42年起,当美国决定用租借物资、贷款和工程师拉拢中国参加战争的时候,美国人很快就发现中国原来是一个被他们忽视的(这也和中国革命政府采取的闭关政策有关)具有惊人增长潜力的国家。
  只是少量流入的机器和技术(机器的价值不到3亿美元),就在中国引发了一场“工业大飞跃”。在短短的3年时间里面,中国的钢铁产量就增加了3倍有余,突破了300万吨,电力增加了1倍达到了100亿度,煤炭则突破了1.5亿吨,石油产量也突破了80万吨(玉门和延长油田都得到了开发)。包括步枪、机枪、火炮等最基本的军工产品的增长,更是达到了惊人的地步,足够武装起数量超过1000万人的军队。
  而在日本发动远东战争之前,中国的布尔什维克政府已经意识到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将至,因此提前进行了总动员,组织起了几百万红军。而这支军队的骨干,则是经历过苏德战争洗礼的国际主义战士——中国虽然没有向德国宣战,但是也派出了几十万国际主义战士参战,另外苏联还派出了以科涅夫元帅为团长的庞大军事顾问团。他们的军事经验虽然不能和在战场上取胜的德军相比,但绝对不是那些连机械化战争都没见过的日本陆军可比的。
  所以从1944年7月开始的远东战争,就打成了日本陆军的噩梦。在兵力上占据绝对优势的中俄红军,一开始还故意示弱,在锦州-热河一线,以及苏联远东的各大据点采取守势,把盲目自大的日军拖入了伤亡惨重的冬季战争。接着又利用1944年12-1945年3月间的冰雪季节发起了冬季大反攻(苏军和参加过苏德战争的中国国际主义战士有丰富的冬季战争经验),不仅将日军从除北库页岛之外的全部苏联领土,以及除旅顺要塞之外的全部中国领土击退,而且还雄赳赳、气昂昂打过了鸭绿江。一直推进到北纬三十八度附近,才因为气候转暖和东北融雪季节到来而停止了进攻。
  而这场打得丢人现眼的战争也在日本国内引发了一场政治危机,从1942年开始一直春风得意的东条英机不得不在1945年初辞去了首相职务,取代他的则是海军的功臣山本五十六。
  已经意识到日本无力同时击败美国、苏俄和中国的山本,则在1945年初加紧了同美国议和的进程,开出了“夏威夷群岛”和“阿留申群岛”非军事化的条件。
  “不!”杜鲁门摇了摇头,“一个过分削弱的日本对我们也没有好处。因为那会让欧洲的势力重新回到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德国人很可能在打这个主意,要不然日本人不可能在远东战争中惨败到如此地步。德国人一定想借着苏联、中国和我们的力量把日本打垮,然后让欧洲人收回东南亚殖民地和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我们不能让他们如愿以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