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科幻异能>行尸腐肉> 第六百一十一章 哄老婆

第六百一十一章 哄老婆

  当一艘红白色相间的大船出现在长江口时,崇明三岛上许多人的注意力都被它吸引过去。和上次“沈阳号”抵达东滩码头一样,这艘船的出现似乎预示着政府又有一项大的行动即将展开。
  “这是什么船?”陈斌和大飞站在码头上,望着远处渐渐靠近的巨船,难掩内心的激动。
  “雪龙号”,张可达的目光也落在那艘船上。
  “这是咱们国家的极地科考船,那天培训的时候我就在猜测咱们坐什么船过去,结果没想到真给赵康说对了。”张可达笑着给两位即将同行的同伴科普起这艘船的信息。
  “雪龙号”全称是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它是华国第三代极地破冰船和科学考察船。华国目前还没有自主建造的科考破冰船,雪龙号是1993年由乌克兰赫尔松船厂建造,属于维他斯?白令级的破冰船。
  它是华国目前最大的极地考察船,也是华国唯一能在极地破冰前行的船只,能以1.5节航速连续冲破1.2米厚的冰层。
  张可达原本以为只要派条大些的轮船出行就可以了,或者和去米国时一样,出动一艘军舰。但是经过培训以及赵康的知识普及之后,让他对这次的北冰洋以及埃及之行有了新的认识。
  特别是北冰洋的航线上,大多数船只都怕撞冰,而北冰洋水文的最大特点就是有常年不化的冰盖,而且海面上还分布着自东向西漂流的冰山和浮冰,仅有巴伦支海地区受北角暖流影响常年不封冻。
  北冰洋的大部分岛屿上遍布冰川和冰盖,北冰洋沿岸地区则多为永冻土带,永冻层厚的地方达到数百米。张可达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末日种子库就位于这种永冻土带的底下,当初建造它的时候,科学家们就是看中这种地形环境,所以才将建造的位置选在这里。
  “雪龙号”先后由国家海洋局投入巨资改造数次,2007年3月,它在淞沪市浦西码头进行了迄今为止最后一次升级改造。经过改造,“雪龙号”的通讯导航设备全部更新,摒弃了原有的指南针指引航向,采取激光路径指引航行。改造后的“雪龙号”成为了世界上第一艘配有“宽带全球区域网络”系统的科考船,此外,经过改造的“雪龙号”还安装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机舱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实现无人值班,船舶的主机、副机、锅炉及相关辅助设备全部可以在驾驶室内进行控制。
  “这次出行政府是下了大本钱的,”张可达感慨道,“从船厂中调出‘雪龙号’不说,还专门为此行凑出了一支队伍。这要是在挪威和埃及无功而返,我可就是罪人了。”
  “有信心吗?张哥?”大飞问道。
  “政府对我的研究报告十分重视,因为自外星文字公开之后,有点实力的国家都在对它们进行研究,而且谁都想第一个知道这些文字所隐藏的奥秘。我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研究暂时只能翻译出其中所代表的时间和地点,但是就目前来说,已经足够了。你问我有没有信心,我当然有信心,因为我知道我对这些文字的研究是走在别人前面的,政府也明白这一点,所以和我一样都开始争分夺秒。国家机器一旦开始转动起来,结果你也看到了,这么大个家伙都给整了出来。”
  雪龙号”确实大,它全长167米,宽22.6米,吃水9米,满载排水量2万多吨。而且全船共七层,可乘载人员130人,载重量在万吨之上。
  船上有直升机机库和停机坪,还配备了直升机以及黄河艇等载具。这艘船先后多次前往北极和南极科考,最近的一次是在2012年7月从淞沪市出发,去往北极研究“冰块加速变化机理”以及“海洋生态系统对海冰快速变化的响应”。待回程之后,便一直停留在淞沪市的港口中。
  政府这次拼凑出一队人非常不易,正如张可达说的那样,高层非常重视,因为灾难的爆发让所有剩下的国家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大家或许“体质”不同,但是起点终于回归一致。
  最先发现外星文明的秘密以及攻克病毒的国家无疑会成为今后的领头羊,所以张可达破解出来的信息虽然很少,但是它的份量却足够重。
  “你们俩都跟老婆交代好了吧?”望着即将靠港的科考破冰船,张可达突然问道。
  陈斌点了点头,大飞则苦着个脸,“彩玲听说我要去那么远的地方很是担心,我怎么哄她都是眼泪汪汪的。”
  “最后你咋劝好的?”张可达有些好奇道。
  “陈婷帮我劝的。”
  “还是她有办法,”张可达点了点头。
  “张教授,”一名尉官模样的人带着一队士兵过来,他朝张可达敬了个礼,“我是少尉徐艺航,这次由我奉命护送你们前往斯匹次比尔根岛和埃及。”
  “徐少尉你好,”张可达赶紧和他握手道,“有劳你们了。”
  陈斌也跟徐艺航握了握,他打量了下这名少尉带过来的人,他们人数大概在三十人左右,按编制算应该是三个班。
  这次出行的人员除了士兵和张可达等人外,还有超过五十人的船务团队以及三名经验丰富的科考专家。这么多人是在两天时间内被动员起来的,他们虽然不认识张可达,但是每一个人都清楚自己参与的是一个意义非凡的行动。
  徐艺航的这支队伍原本是作为攻略长兴岛的尖兵,但是政府在研究过张可达的申请之后果断地将他们调了过来。谁也不知道破译出来的信息中那些坐标和时间代表着什么,但那就是方向,所以政府愿意不惜一切代价去支持张可达。
  先前在海面上的时候,张可达就觉得“雪龙号”像一座山,等船靠岸之后,张可达来到船边的舷梯上,他才终于得以近距离地一睹这艘巨船的真容。
  这艘一万五千吨的巨兽给人的感觉十分震撼,它的船身漆着耀眼的红色,而船体上的建筑则用的是和冰雪一样的纯白。高大的桥楼矗立在船身的前半部分,在桥楼当中,各种舱室一应俱全。张可达和陈斌等人进到里面,发现桥楼里除了一人或两人一间的生活舱之外,还有游泳池、图书馆、健身房、室内篮球场、卡拉ok、洗衣房、手术室等晚上的医疗设施和生活娱乐设施。
  “太吊了吧!”陈斌和大飞算是大开了眼界,两人以前只听说过豪华游轮上会有这些设施,没想到居然科考船上也会有。
  “各位请在标有自己名字的生活舱中安放好随身物品,十分钟之后所有人去会议室集合。”
  听到走廊墙壁上的喇叭传出的声音,张可达等人赶紧找到自己的生活舱,将东西整理一番。他带的东西都不多,因为在出发之前的培训中他们就接到了通知,许多东西这艘船上都已经准备好了。陈斌和大飞就不一样,他俩在出发前虽然也参加了培训,可是阿彩和陈彩玲不放心,给他们的行李中塞了不少御寒的衣物,生怕两人在极地受苦。
  在会议室里等待大家的是一场为出发前准备的讲座,讲座的内容便是“雪龙号”上的规矩。
  主持讲座的是三名随船的极地科考专家之一夏云立,他已经提前等在了会议室里。等人差不多到齐了,他才开始这场讲座的内容。
  “各位基本都是第一次登上‘雪龙号’,可能只知道它是一艘极地科考船,很多人可能不清楚科考船和别的船只有什么区别,那我今天要告诉大家的是,它们的区别就在于船只的作用和功能,还有其携带的设备等等。”
  “先说说船上的规矩。这艘船我可是把它当作自己的家一样,此前我和它一起同行了十几年,我们一起去过南极洲,也去过北极。因为是做科研工作,而且研究地对象又是那些未被开发过的地方,所以我们也会严格遵守相应地一些守则。比如环保守则,登船之后,我们的垃圾要实行分类管理,不能将垃圾倾倒进海里。还有安全守则,在居住舱外不允许穿拖鞋,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在船上的任何地方也尽量不要穿,因为容易受伤。”
  “接下来最重要的还有两点:一是船上严禁吸烟,我们的‘雪龙号’携带了直升机,并且还携带了航空汽油,一旦因为吸烟而引发火情,在大海上这将是十分危险的事情。二是大家要节约用水,道理就不用我多说了。”
  会议室里大家开始小声的议论起来,在座的人除了张可达和陈斌他们,还有来自长兴岛的士兵以及船务组的成员。这些人当中没有谁是“雪龙号”上的老船员,所以面对夏云立的这些“规矩”之后都觉得有些新鲜。
  整艘船上熟悉“雪龙号”的就只有夏云立,因为他此前就是这艘船上的科考人员,其他两名科考专家擅长的领域都不是极地科考,但他们却是政府当前能派得出来的最专业的人员。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