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重生之北国科技> 第395章 不动如山

第395章 不动如山

  钱得志一报到,就被认命为《巨大高科》,也就是led公司总经理的事实,惊掉了一地下巴。
  led公司刚一出世,就已经有了诺大的名头。
  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宣传报道,led大屏已经成了新闻的风口,冰城在高科技领域的最新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科研工作者的心血结晶。
  主楼前的大屏属于临时搭建。按理说,大会一过就应该被拆除,至少应该停用。
  它已经超额完成了任务。这里面的很多led,甚至是电路板,说实话,质量实在不是很让人放心。
  在大会期间,每到后半夜,夜深人静之时,总有一大堆黑影爬上爬下的维护。好不容易顺利的把这三天熬了下去,大家都想休息一下。
  但是这个举动遭到了来自学校和冰城的双重抵制。
  彩色大屏,已经成了冰城的一个全新旅游景点。不论是什么人来冰城出差或者参观,主人们总要把客人拉到这里逛一圈。
  没有办法,led公司只能妥协。每天晚上,8点到8点半点亮半个小时,算是给大家有个交代。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巨大高科,led大屏公司的总经理职位,就这样的被拱手让人了?
  多少人知道了这个消息,锤胸顿足不已。
  ————————
  在其位就要谋其政。
  钱得志虽然还有些无法相信自己的奇遇,但想尽办法证明自己,就是他的一个本能。拼命的工作就是不二选择。
  我被选中,是因为我的能力。我遇到了伯乐,是因为我就是一匹千里马!
  公司当前的第一任务就是生产线的搬迁与投产。
  led生产线,始于手工1.0版本的夹具生产线。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条生产线的部分工序,逐步的被厂家送来的各种测试设备所替代,慢慢变成了一个大杂烩。
  这种逐步升级的做法,在led技术还在剧烈变化的过程中,适应能力很强。在其它厂家还在对比,研究最佳工艺路线的时候,光电的样品已经生产出百万之多。
  但这种做法,也造成了产品质量的完全不可控。
  例如,在生产线上,有三台不同时期生产的mocvd同时工作。由于各设备不是一个时期生产的,其内部构造并不相同。那么运行时,各自需要的工艺参数,例如原料的比例,时间,温度,都会有不小的差别。
  这种差距,再加上操作人员的随意性,例如白班和晚班的人就是不同的,今天和明天的,又是不同的。导致生产出来的外延片,每天都会出现好几个不同版本。
  在手工加工时代,这种问题还可以忍受,但到了大工业生产,问题就必须解决。
  这次生产线搬迁,也是一次工艺设备及工艺流程理顺的过程。
  ————————
  led公司,会议室。
  “为什么会有四台光刻机?”
  对着设备工艺布置图,新任总经理提出了疑问。钱得志是材料专业出身,狠狠的恶补了一些相关的专业知识,冒充一下技术人员,也能唬住不少人。
  在led的生产流程里,一般来说,产量的瓶颈是mocvd。因为外延片的加工,属于间歇式加工,用时长。尤其这一代的设备,还不可以批量加工。同时使用几台mocvd,就成了大家的共识。
  但是一条产线上摆多台光刻机,就没有必要了。
  “这是小成的意见。”
  王青山也对这种浪费光刻机的行为,表示不解。以产能的角度来计算,摆一台光刻机足够。哪怕出于备份的考虑,两台光刻机也就够用了。
  “他管这种布置叫做不动如山法。他的目标,是用一堆功能单一的设备,取代自动化设备。”
  “不动如山?”
  钱得志虽然算不上什么学霸,但能够留校的选手,水平也不会太差。现在他居然遇到认知障碍。
  随着时代的进步,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也是越来越高。尤其光刻机这种东西,造价都比较高。能复用的机器,为什么不复用。
  在led芯片的加工过程中。光刻机在整个工序中,总共出现了四次。
  第一次是《蚀刻》,在外延片上,蚀刻出发光二极管晶粒的高台。
  第二次出现在镀ito透明导电膜的工序当中,第三次是为了镀p,n两个电极。最后一次是镀si02保护层。
  这四个工序相对都比较简单,完全可以用同一台光刻机完成。
  而眼前这种,使用四台光刻机,每台完成一种单一功能的做法,让人无法理解。
  ————————
  “他这个方法是从哪里看来的,还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钱得志不敢发老板的牢骚,只好拐弯抹角的讽刺一下。那个人的名字,在led领域闪闪发光。如果谁发现他说错了,赶紧回去好好看看,肯定是临时工记错了。
  王青山没有接话,尽管他对这种工艺布置思路,完全不能接受。
  想避免替换掩膜造成的操作误差,那还不容易?弄个简单的边框就好。到时候,把东西一对齐,这不就解决了嘛!
  王青山身份比较超然,说话也非常有份量。他恐怕是在光电体系里,唯一能对成永兴提出质疑的人了。正因如此,他也就越发谨言慎行。
  两个人对此事也讨论过,但成永兴对这种工艺布置方式异常坚持。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
  led生产线的一个使命,就是概念验证。在夹具时代如此,到了设备阶段,还是如此。
  ————————
  随着光电集团的日益扩大,影响力也逐日增强,以至于在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很快的形成了一个新的工艺布置方法。《不动如山法》。
  这个方法的核心,就是所有的设备,都尽量抛弃自动化控制,每个工序,都只负责一个简单的工艺步骤。
  这种工艺及设备布置方法,深受广大设备供应商欢迎。
  只需要一台设备的工艺位置,现在需要好几台,乃至十几台完全相同的设备来完成。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取消了自动控制所需的机械运动,检测,校准等功能,设备的制造难度也大大下降了。
  这种方法在光电科研的成长初期,还是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光电科研的策略就是小步快跑,几个月就迭代一次技术。自动化设备研制周期长,是根本跟不上这种迭代速度的。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它的负面作用也慢慢显现了出来。以这种核心思想布置出来的生产线,哪怕以国产设备的价廉,成本也慢慢到了不可承受的地步。
  生产线的总造价,不仅仅包含设备购置成本,还包括设备的布置成本。
  设备有了,放哪里呢?厂房面积要吧。厂房面积大了,空调功率是否要加大。空调功率加大了,电消耗要增加吧。
  这衍生出来的一系列后续问题,成为了后世科研工作者口诛笔伐的目标。
  ————————
  其实,成永兴的这种做法,才符合byd反动方法的思想核心。那就是通过延长工艺链条的方式,降低设备的自动化水平。
  在日本,一条电池生产线,在自动化设备的帮助下,整条产线只需要20个人。但是到了byd手里,一条同样功能的产线,需要工人达到千人之多!
  之所以坚持这种做法,也是被当前设备加工制造水平逼出来的。
  由于国内在精加工与自动控制领域的差距,除了浪费钱的笨方法以外,以一个程序员的角度来看,是一点解决的办法也没有。
  越是传统行业,差距一旦拉开,就越难追赶。因为在这些行业里,没有金手指。
  机器没有办法,但是人有办法。
  人是万物之灵,什么样的精细操作都可以完成。用人动,代替自动,在这个阶段,是完全可行的。
  而且这个方法,其它国家还学不了!
  大下岗时代,那么多熟练技术工人,都白白浪费掉了。这些人力资源就是支撑大型人动生产线的底气。
  ————————
  当然,更重要的时间。
  信息就是金钱,金手指的数量,也是有限的。
  采用传统做法,一年多才能建成一条生产线,想跨越式发展,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如果大家建线速度,完全一致。那么你建一条,别人有更有钱,他能建十条,这个仗要怎么打?
  这种情况下,唯一正确的应对方式,就是不停快速迭代,不停推出新产品。
  每迭代一次,就让跟在后面的追赶者,产线还没有建成就过时!
  这就跟led技术一样,如此往复几次,就没有人敢在后面跟了。
  当产品都卖不出去的时候,谈产率,产能,自动化生产水平,有什么意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