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159节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159节

  李坚无奈。
  皇上急着解决土司问题,他似乎因为车里土司造反的事厌倦了嬗变,转而采取激烈的手段,长痛不如短痛,一刀切了。
  “这其中虽有问题,但从目前来看,尚未传出大的麻烦。”
  李坚开口。
  杨荣瞥了一眼李坚:“纵是改土归流结束,也不会传来大的麻烦吧。我只是担心人心离散,担心那里的百姓受苦。”
  以那些土司分散的力量,一个小土司几百人,大点的土司几千人,往往不过万,可以拿出来战斗的力量更少,凭什么与拥有火器的大明军士抗衡?
  李坚咳了声:“皇上说了,土司若不臣服,其家产、田地都将分给当地百姓,朝廷给百姓收取的税,远远低于土司拿走的部分。吏部与内阁一直在商讨治理土司问题,目前已形成共识,一是迁移土司百姓至适合农耕之地,改变其生活方式。”
  杨荣想了想,终没有再说什么。
  朝廷已经动了手,并考虑好了对策,多说已是无益。
  武英殿。
  朱允炆看着郑和、杨荣等人,唏嘘不已。
  自从十一年时筹备征日本国开始郑和、杨荣便离开了金陵,一晃之间,已快一年不见了。
  时间过得匆匆,人也沧桑地急促。
  郑和、杨荣见到朱允炆,更是百感交集,想起金陵朝廷之乱,朱允炆、朱文奎差点被人害了,想起大明王朝前进的方向很可能陡然之间转弯,几人都不由地后怕,见朱允炆无碍,风采依旧,郑和等人总算安心下来。
  “朕今日需要处置的政务多,没有亲自去龙江码头迎接,倒是怠慢了你们。”
  朱允炆指了指一堆文书,笑道。
  郑和、杨荣连称不敢。
  寒暄一番。
  朱允炆开始说正事:“定远行省那里情况如何?”
  郑和收敛了笑意,肃然禀告:“回皇上,定远行省的清剿战事已是结束,地方上也安置了官吏,扶持了一批当地人给了些权,地方上趋向于稳定。除了少数地方降了后叛外,大局已定。”
  朱允炆微微点头。
  定远行省刚刚打下来,不扶持一批当地人是不太可能治理好地方的。不过这个扶持是有期限的,等到大明教化普及,等到大明官吏进入的多了,这些扶持对象便会被排出吏治序列。
  “矿产那里如何?”
  朱允炆问道。
  郑和正色道:“三座金矿、十二座银矿,已全部安排了人手开采,使用俘虏合计四万两千人。目前已完成第一批出矿,原本计划就地搭建冶炼厂,只不过当地找不到煤矿。故此,骆冠英等人商议之后,提出了两种方案:其一,自琴岛向定远行省运输煤炭;其二,将矿石直接运至琴岛,交在山东冶炼。”
  杨荣在一旁补充:“当地也能冶银,只不过需要砍伐大量的木头。有些银矿并非纯正,当地冶炼的条件并不好。”
  朱允炆微微点头。
  银矿也好,金矿也好,品相一流的挖出来能直接当钱用,但有些银矿、金矿并不是纯银、纯金,伴生有其他金属,挖出来矿石之后需要冶炼。
  “命东海水师负责向定远行省输送煤矿,调一批匠人前往搭建冶炼厂,当地冶炼铸型之后运至北平等地。”
  朱允炆安排道。
  李坚连忙答应。
  朱允炆起身,对郑和、杨荣等人说:“这次让你们先回京师,是因为武义船队的事,也是为了再次远航做准备。只是这一次远航,可能需要改变下航线。随朕来偏殿,商议对策吧。”
  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远航路线,环球航行
  乾坤舆图,一览宇内。
  朱允炆指向舆图,对郑和、杨荣、李坚等人讲道:“目前情况有所改变,远航的路线可能需要做出调整,但调整意味着冒险,具体是否接受,由水师内部决策,朕只提一个想法。”
  李坚看向郑和,郑和面色凝重。
  对于水师而言,走过的航线才是最安全的航线,因为知道哪里可以停留,哪里有物资可以补充,哪里有暗礁、有危险。
  哪怕是走过一次,也比完全陌生的航线要安全得多。
  如今皇上想要改变航线,那意味着水师将进入完全陌生的海域。
  朱允炆拿起竹节,指向宽大的舆图:“你们奉命前往南美洲,走的路线是自金陵出发一路南下,路过占城等地,进入旧港,再次从旧港、满剌加等地出航,前往柯枝、古里等国等候季风洋流改变,后前往非洲,自非洲南下绕过最南端北上,于非洲西海岸渡海前往南美洲。”
  “这是一条漫长的航线,也是朕能想出来最安全的一条航线。对你们来说,那一次远航最大的困难不在于前往非洲的航程,而在于非洲西海岸至美洲的茫茫海域。事实上,前往美洲的航线并不是只有一条,你们也可以从舆图中看出来。”
  郑和、李坚、杨荣等看向舆图,凝重地点头。
  朱允炆盯着舆图,心情沉重。
  一直以来,去美洲的路都有很多条。
  比如走陆路,从东北一路向北出发,一直跑到白令海峡,趁着冰封的海面,完全可以进入阿拉斯加,抵达北美洲,然后一路南下,到达南美洲是迟早的事。
  但这条路走不通。
  古代比不上后世,古人的衣服抵挡不了茫茫冰原之上如刀的寒冷,他们的后勤也无法补充足够的热量以保证安全。
  极度寒冷的天,不是大明人能轻易跨过去的障碍,一旦踏上这一条路,派一千人,冻死冻伤的估计便占了九成,而这一千人的后勤如何保证,谁给他们送后勤去?
  自己扛着粮食去,弄个雪橇拉着去?
  这要拉多少粮食够他们走几个月路程的,何况冰天雪地,一场酷寒足以要了所有人的命。
  派水师从库页岛向东北而去,经白令海峡也可以抵达北美洲?
  这条路一样行不通。
  冬天不顺风,夏天浮冰无数,铁达尼号也扛不住浮冰,更不要说大明的木船了,一旦被撞毁船只,亦或是被浮冰包围,只要一场寒风,所有船都会冻在大海之上动弹不得,凭借着大明军士手中的刀枪与有限的火药,恐怕开不出道路来。
  东北方向的航线,极度危险,纵会成功,其折损很可能会超出八成、九成,甚至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至于从南洋出发,横跨太平洋直接抵达南美洲,这条路依旧充斥着危险。
  要知道早年间大明水师根本没有穿越大海的航行经验,无论是去南洋,去古里,还是去非洲,绝大部分都是沿着海岸线航行的,是临海远航,纵有一段路离开海岸线,这个时间往往也不太长。
  没有直接穿越大海万里之遥的经验,直接将所有人投入到宽广的太平洋里,和送他们去死差不多。相对横穿太平洋,自非洲西海岸出发抵达南美洲的海程少了几千里海路,而这少走的海路,便是大明军士的性命与远航成功的机会所在!
  就当年的航海技术、经验,以最大安全、最大可能来论,水师选择非洲西海岸穿海航行是最合适的。
  只是,时代在变化,情况也发生了改变。
  朱允炆指向渤固,严肃地说:“相对于你们第一次跨海大远航,大明水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尤其是蒸汽机船只的出现,改变了以往的航行束缚。水师完全可以不等待洋流、不等待季风而直接出航,船队航行的速度也更快,更为节省人力。”
  “加上你们积累了丰富的远航经验,深海经验,知道如何在茫茫大海之中寻找方向,知道如何应对狂风巨浪与海兽。你们成长了,水师也成长了,已经具备了改变航线的条件。朕以为,可以自渤固出发,沿这里,即赤道逆流,抵达南北美洲之间的狭长地带。”
  郑和看向那一道航线,沿途几乎没什么岛屿可以停留,全是茫茫大海,这一航行的难度比之以往更甚。
  李坚有些忧虑:“皇上,这片海域如此辽阔,危险怕是不少。是否可以循旧航线,在蒸汽机的帮助之下,往返也不会用太久。”
  杨荣也深感不安,海域越宽广,说明越危险,谁知道里面的风浪有起伏,多恐怖。
  郑和没有说话,只是看着朱允炆。
  朱允炆放下竹节,坐了下来:“这一条航线一样很是危险,水师能不能走过去,折损多少,朕也不好说。朕选这一条航线的原因有二,你们且听听。”
  郑和深深看着朱允炆,他对事情的安排往往是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不可能毫无缘由地派水师冒险。第一次前往南美洲,大家拼了性命也要去,是因为高产种子,是因为解决饥荒的伟大。
  这一次,皇上必然也有他的理由。
  朱允炆看向舆图,目光深邃:“第一个原因,是武义船队。经过国子监航海院及一干远航军士参与商议,最终给出了一个最有可能的推测:武义船队的人出现在定远行省,说明其很可能在美洲西海岸,具体在哪里不好说。”
  郑和重重点头。
  武义船队用的是帆船,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必然需要借助洋流与风来远航,所以武义部属流落定远,只需要找准风来的风向,洋流的方向便会知道其大致方位,纵然不是起点,也很可能是其经过的地方。
  完整的洋流方向是皇上给的,经过航行验证,不会有错。
  看舆图,武义部属的出航之路,必然与美洲西海岸有过关系。
  朱允炆敲了敲桌子,沉声道:“至于第二个原因,那就是验证我们所在的地球是圆的。兵分两路,一路自非洲西海岸前往美洲,一路自太平洋进入美洲,于美洲集合之后,彼此交换东西船只,一路从美洲西海岸返回,一路从非洲返回。地圆说需要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环球航行,而这个使命,只有水师能完成!”
  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水师精神
  我们脚下的地星是圆的还是方的,古来便有争议,没有定论。
  天圆地方,方以象德的说法层出不穷,流传甚广,在许多人的认识中,大地如同一块褶皱起伏的布,四个脚都有东西支撑着,有人生活在褶皱高处,那是山地,有人生活在低矮处,那是平原,有人生活在边缘,那是大海。
  但古人中提出地星是圆的人也有不少,国子监、钦天监经过多年的争辩依旧没有形成定论,因为有些问题无法解释。可随着大航海的材料不断出现与被研究,地圆说得到了更多的支持。
  面对这种学术性的问题,关系地球运转规则的大认识问题,朱允炆不可能张嘴就告诉他们:地球是圆的,你们都不要争论了。
  推动大明未来发展与进步的是国子监的监生,是一代又一代的人才,有些大是大非,干系到基础科学与世界观认识的大问题,需要的不是皇帝下结论,而是实践出真知。
  解决了地球是圆的认识问题之后,才会更清晰地了解日出日落、四季更替,了解风从何处来,雨往哪里落,了解不同区域的气候,明白洋流的秘密,从能更深层次去认识万有引力,研究自然与物理科学。
  朱允炆深深看着郑和,严肃地说:“这不仅仅是一次验证地圆说的环球航行,还关乎着大明人如何看世界,如何认识世界。”
  郑和神情肃穆。
  世界是怎么样的,水师要出去看看才行。这个使命,只有水师能完成!
  郑和将目光移向舆图,仔细思量,过了近半刻钟才开口:“皇上,臣不仅需要蒸汽机铁船,还需要十艘蒸汽机大宝船随行,以保证物资跟得上!”
  蒸汽机船只远航最大的问题是消耗大量的煤炭,煤炭将占据船舱中的大部分空间,在没有后勤补充的情况下,一般的蒸汽机铁船所携带的物资并不能支撑起船只远航太久。
  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保证煤炭、食品、水源充分,唯一的办法便是将大宝船改造为大型补给船。
  朱允炆见郑和答应下来,微微点头:“水师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你们敢闯荡未知的海域。这种冒险、探索、拼搏的水师精神,总有一日会融入大明子民的骨子里。既然你回到了金陵,那就留下来筹备再出航事宜吧。”
  “臣领命。”
  郑和知道这次使命的意义,知道这次冒险的意义。
  李坚想到什么,问道:“皇上,若郑和亲自带船队自南洋向东而行,那谁来带船队自南洋向西而行?”
  两条截然不同的路线,只有一个郑和。
  朱允炆微微摇头:“这个人选便交给郑和来决定吧,水师之中能担当此重任的并不少,一次大航海成就了不少大船长,只是朕只有一个要求。”
  郑和、李坚恭敬地等待着。
  朱允炆走至舆图之前,指向北美洲的方向:“燕王功劳甚大,朕将北美洲之地作为赏赐,分封给了燕王。所以,这次西行远航,无论是谁带队,都让王景弘充当燕王船队的大船长。”
  王景弘和郑和一样,原本都是朱棣身边的宦官。
  朱允炆调走了郑和,郑和推荐了王景弘。
  在前往南美洲的大航海中,王景弘以能力证明了自己,成为了大船长级别的存在。现在朱允炆将王景弘还给朱棣,主要是保证朱棣一家人的安全,保证他能带人去垦荒。
  “燕王要去美洲?”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