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奇幻玄幻>走进不科学> 第1180节

第1180节

  实话实说。
  其实此前在气象多普勒雷达组装现场,见到了年轻版的王老之后。
  徐云便对副本会出现某些特殊走向、会见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人的情况有了一定的心理预期。
  果不其然。
  往后钱五师、孙俊人、罗时钧甚至袁国粮和周开达这些原本历史中并没有来个221基地的大佬,都陆续被徐云这只蝴蝶的小翅膀给扇到了金银滩。
  但徐云无论如何都没想到。
  袁国粮他们还不是画风最离谱的那批人,今天华夏近代史的几位数学大佬居然也被扇到了这片草原。
  华罗庚。
  陈景润。
  冯康。
  看看这三个名字吧。
  随便拿出一个都足以让后世的人敬仰加颤抖。
  首先是华罗庚。
  华老故事的开端,始于1930年。
  当时水木大学数学系系主任熊庆来在《科学》杂志上看到一篇论文:
  《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
  论文推导过程之精妙,令熊庆来不禁拍案叫绝。
  同时从论文功底和演算过程来看,这篇文章应当出自留学生之手。
  然而熊庆来找遍归国留学生名录,却都找不到这位叫华罗庚的人。
  于是他便在办公室问:
  这个华罗庚,谁认识?
  大家摇摇头,表示从来没有听说过这号人物。
  最终熊庆来经过多方打听,方才知道这位年轻人居然……
  高中都没读过。
  他凭着三本教材,自学成才,硬生生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6篇文章。
  于是乎。
  华罗庚被熊庆来慧眼识珠,最终以初中生资格登国内顶尖大学讲坛,五年后被保送剑桥留学。
  但是华罗庚当时不愿读博士学位,而是选择以访问者身份入读——因为做访问者可以冲破束缚,同时攻读七八门学科。
  他认为学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知识。
  而这个决定也让华罗庚留下了一个被人后世津津乐道的趣闻——这位数学大家只有一本初中毕业证。
  接着在剑桥的两年中。
  华罗庚写出了二十篇论文,其中他提出的一个理论被国际上命名为“华氏定理”。
  建国后。
  在普林斯顿当任教授外加治疗腿伤的华罗庚毅然归国,《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便是出自他手。
  诚然。
  由于种种原因,华罗庚在数学方向上的成就可能算不了当世顶尖。
  比如说他在多复变函数方面建树颇深,但距离菲尔兹奖还是有一定距离的。
  不过对于华夏人来说。
  华罗庚先生的贡献当之无愧可位列数学史前茅!
  因为他是华夏多个数学领域的奠基人,属于标准的开路者,这不是数学某项成就或者定理能比拟的。
  华罗庚先生先期做基础数学(纯数学),后来又和钱五师类似,出于国家需要转行做应用数学。
  接着进入计算数学领域,最后还开拓了华夏管理科学基础和经济理论的大路。
  某种意上来说。
  只要你经历过九年制义务教育,那么你都算是华罗庚先生的徒子徒孙。
  因此就和陆光达一样。
  可能千百年后,世界上其他国家已经没多少人知道陆光达和华罗庚的大名了。
  但对于任何一名华夏人而言。
  他们都是要被刻在血脉里铭记与敬仰的先辈。
  而除了华罗庚之外。
  剩下的陈景润和冯康同样也是国内顶尖的数学大佬。
  当然了。
  提到陈景润,就不得不首先提到另一个概念:
  《哥德巴赫猜想》。
  后世随着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的问世,哥德巴赫猜想在国内早已家喻户晓。
  但实际上。
  哥德巴赫猜想包括两个部分:
  1.每一个大于7的奇数都可以写成三个素数之和;
  2.每一个大于6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素数之和。
  同时从整个猜想的陈述来看。
  如果第2部 分是正确的。
  那么可以根据公式n=(n-3)+3,直接得到第1部 分也是正确的。
  因此第2部 分被称为强哥德巴赫猜想,第1部分被称为弱哥德巴赫猜想。
  其中哥德巴赫猜想的第1部 分……也就是弱哥德巴赫猜想,已经在2013年的时候被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研究员哈洛德·贺欧夫各特被彻底解决。
  而哥德巴赫猜想的第2部 分目前最好的结果,则被称为陈氏定理。
  没错。
  这部分成果就是陈景润证明出来的——至于它的意义很早以前提及过,此处就不多赘述了。
  也就是说陈景润并没有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但陈景润的推导是目前公认的、最接近强哥德巴赫猜想的结果。
  与此同时。
  陈的这个定理还把三角和估值这条路堵死了,同样的思路无法解决1+1。
  这个问题也是后世民科闹腾的最欢的领域之一,后世徐云写小说的时候甚至还有人自称证明了1+1的部分,希望徐云能把计算过程给递交上去。
  当时出于好奇,徐云还问了一下推导过程。
  然后那位‘大神’便说了一大堆【我这有证据你别想把我成果偷去发】的警告,完事后传来了一张标准a4纸的照片:
  上头大概有一半篇幅是推导过程。
  没错。
  证明1+1的推导过程,只用了半张a4纸的页面……
  这大概是徐云那时候见到的比炒粉加鸡精更炸裂的消息了。
  倘若哥德巴赫或者欧拉在天有灵,估摸着能直接给你气复活过来。
  总而言之。
  华罗庚和陈景润这对师徒,应该是国内目前最顶尖的一代数学传承者了。
  当然了。
  剩下的一位冯康也极其牛皮。
  例如在后世的数学界,你经常会看到一个问题——陈省身和华罗庚谁的能力强?
  但实际上。
  如果在计算数学领域讨论这个问题。
  那么有能力对标陈省身的不应该是华罗庚,而应该是冯康。
  冯康是华夏计算数学研究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中科院院士,中科院计算中心创始人。
  他的研究“哈密尔系统的辛几何算法”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在近代数学史上的计算能力数一数二。
  后世很多人在大学阶段上吊的“高树”,其中很多教案便是出自冯康之手。
  总而言之。
  华罗庚也好,陈景润与冯康也罢。
  这些大佬无一不是徐云需要仰视的顶尖学者,如今他们和于敏居然要成为自己的助理?
  这特么不就等于四个s赛fmvp在给自己玩四保一么?
  更重要的是……
  于敏擅长的是微分方程。
  陈景润熟悉的是常数估计研究。
  华罗庚目前主攻的是应用数学。
  冯康精通的是计算数学……
  这四个方向,恰好和徐云之前想到的那件事是一样的!
  当然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